第十单元:认数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0 08:02: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第十单元:认数(二)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材第82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2、一图四式。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1)教师媒体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15-5=

5+10=15-10=

(3)请学生摆小棒,边摆边算,挑选自己喜欢的算式,算一算,等于几。

(4)发表意见。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找学生板演。)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发表意见:①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②我觉得10加5就是15,10个再添上5个就是15个。

教师说明: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因为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使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看来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讨论:如果没有小棒,该怎么想15减5等于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17-10呢?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师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出示图画。

(2)让学生口头列出四道算式。

(3)在书上填写。

(4)集体订正。

3、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第2篇:第十单元:认数(二)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数数、读数(教材第78~79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

“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小棒20根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手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齐答)这一小组的人数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指名回答)除了5和6,你还认识哪些数?(指名说一说)

2、提示课题: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数)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4、(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课件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

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师:14根、16根、19根

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

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下面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第2题尺子图。

谈话: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数到20,数给同桌听。

提问:小朋友,你发现尺子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2、完成想想做做3。

谈话:刚才我们是从0数到20的,现在谁来从7数到17?(指名数)再指名数:从11数到20。同桌两人互相数。

3、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草莓图。

谈话:图上的草莓你看看比10多还是少?请认为比10多的举手,认为比10少的举手。

那你估计一下是多少个?(指名估计)在书上指着数一数,看看自己估得怎么样。课件出示伞图。

谈话:图上的伞估计一下,认为超过20的举手。到底是几把呢?请你指着数一数。对学生的估计评价:估计时先要确定一个范围,然后想一想大概是多少。

4、完成想想做做5。

课件出示第5题图。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图上标出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你会读这些数吗?读给同桌听听。

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11-20这样的数?

5、完成想想做做6

谈话:请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重新数,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说明20与10相比怎么样?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第3篇:五.认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2、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的含义。

(一)认识1-5

教学过程: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出示数字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

2、动手操作,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

2、 练习:想一想,做一做,1-4题。

教后记:1通过讲12345的数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五个数字.

2对于每一个数字的具体含义学生也能够体会.

3对于12345的书写学生则比较难把握.

(二)认识几和第几

一、教学目标:

观察、活动、交流,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材第25页练习二第1-6题。)

课时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感,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环节

一、复习回顾 回顾10以内的数,着重在6-10的数。

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

二、进行练习

1、第2题:

学生独立填数。

填好后,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提问:比6大的数有哪些?比6小的数有哪些?

3接近1还是接近10?……

你能学着老师也来提出问题考考老师和同学吗?

2、第3题:

给学生读题,再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独立完成,再交流。

3、第4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五单元:认数(一)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认识几和第几(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动物贴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第五单元:认数(一)7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认识6-9(教材第21页的例题,第21~22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难点

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可爱的动物“狗贝贝”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数练习认数、读数。

2、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第五单元:认数(一)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第十单元:认数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单元:认数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