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
峡谷神秘
第2篇: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教学目标】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三、整体感知
通过查找资料,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三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三、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四、教学小结: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五、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教学反思
第3篇: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
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
第4篇:三峡之秋课文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课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三峡之秋》是一篇略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三峡一天当中的景色变化。语言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因此,让学生“口中读出感觉,心中读出感情,眼前读出画面”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读”也就成了本课主要的教法和学法。
一节语文课要做到书声琅琅看似容易,但要读出韵味,读出风格,却非易事。安排在什么时机读,读什么,怎样读?这其中有很多讲究。又因为是略读课文,教师不可讲得太多;怎样处理这一导一放的关系,还真让人颇费心思。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节公开课,有很多双眼睛在下面瞅着呢!为不使整个教学流程过于平淡,我采用结构倒置法,先引导学生学习“夜晚段”,通过品析“渔火”、“灯标”、“光晕”、“摇曳”等词和“那清洌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
第5篇:课文《三峡之秋》的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三峡之秋》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 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
第6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麦克
第7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据老师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你们中有谁去过长江三峡?
生:没有去过。
师: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
生一: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生二: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89公里。生三:三峡的特点是“瞿塘„雄‟;巫峡„幽‟;西陵„险‟”。
二、放录像,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到底什么样?三峡的水又是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
师:老师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放三峡风光片]
师: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一:我感到三峡太美了,真想去游玩一番。
师:
第8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