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李贺作诗文言文答案
李贺作诗文言文答案
《李贺作诗》讲述了唐代诗人李贺李作诗的习惯及其的诗歌才华,表达对李贺的赞美。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李贺作诗文言文答案,欢迎阅读。
李贺作诗文
原文
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⑦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注释]
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④小奚奴:小僮仆。⑤距:同“巨”。⑥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⑦足:补充。
[文言知识]
说“从”。“从”指跟随,但到底“谁跟从谁”在句中要认真研究,否则容易搞错。上文“恒从小奚奴”,是指小奚奴跟随主人李贺,因此这个“从”要按使动词理解,即“使小奚奴跟随”。又,“大将军从百余骑西征”,这“从”也应理解为“使……跟从”,即带领。又,《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至鸿门”,这“从”也指“使……跟随”。至于“二狼仍从屠而不舍”那当然要理解为两只狼仍跟随屠夫而不放弃。另外,上文“长吉从婢取书”中的“从”是指“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旦 ②囊 ③辄
2.翻译:①能苦吟疾书
②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3.理解: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
参考答案:
李贺作诗
1.①天②布袋③总是 2.①能苦心吟哦觅句然后迅速写下来;②像别人那样苦思冥想牵强附会,以及按一定格式写作。 3.呕心沥血。
第2篇:李贺作诗文言文
李贺作诗文言文
导语:李贺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更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为中国的诗坛作出卓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作诗文》言文,欢迎阅读!
《李贺作诗》是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的文章,讲述李贺生平以及他的作诗才华。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河南洛阳宜阳县),他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李贺作诗》文有两个版本,一版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另一版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李贺作诗》有两个文言文版本:
原文一: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以这个原文为准)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原文二:
李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诗人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就去他家拜访,(他们)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就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他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他人牵强附和旧章法一样。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了心肝才算完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注释:
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 ⑤牵合:指受到束缚。 ⑥程课: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第3篇:《李贺作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⑦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注释]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④小奚奴:小僮仆。⑤距:同“巨”。⑥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⑦足:补充。
[文言知识]
说“从”。“从”指跟随,但到底“谁跟从谁”在句中要认真研究,否则容易搞错。上文“恒从小奚奴”,是指小奚奴跟随主人李贺,因此这个“从”要按使动词理解,即“使小奚奴跟随”。又,“大将军从百余
第4篇:《李贺作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贺作诗》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贺作诗
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⑦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注释]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
第5篇: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