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三、前置作业
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
3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4、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5、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四、拓展提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教学反思:
教《桃花心木》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通过讨论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第2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覃塘区樟木乡中周小学
刘儿英
教学目标:
1、理解“从从容容、语重心长、独立自主”这几个词语并能运用“语重心长”这个词语说话。
2、能正确改写文中“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这两个反问句。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我这样确定教学目标,遵循“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明确本节课对学生进行的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便能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齐读文中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提出:这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的树是怎样长成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这样设计导入,既让学生重温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让人有的放矢,学习和思考更有针对性,对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导读第二大段,理解种树人的奇怪做法。
(一)、自由读第二大段,自己感悟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
1、注意:
①把句子读通读顺,遇到读不流利的句子反复读。
②种树人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要求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并完成感叹句的练习。(这真是一个
的种树人啊!)
③他有哪些奇怪的做法?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并试着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交流。
〔本环节,让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思考、动手、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二)导读排比句,即划波浪线的句子。
1、着重抓住“有时”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不确定。
2、体会文章从浇水的时间和浇水的量这两方面的不确定。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师生分角色感情朗读。
4、追问:种树人是个懒人吗?种树人是个忙人吗?
5、交流,解决疑问。
①完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练习。②相机理解“从从容容”的意思。
6、种树人既不是懒人也不是忙人,你此时心里有什么疑问? 〔本环节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的词语“有时”体会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为下文的突破难点打下了重要的伏笔。问题:“种树人既不是懒人也不是忙人,你此时心里有什么疑问?”的提出,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究的兴趣和决心。〕
三、导读第三大段,理解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以及体会借物喻人的方法。
(一)默读第三大段,研究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
1、分组合作学习和探究。
①找出作者对种树人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②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和同桌合作学习,一个提问一个回答。)
2、交流。
3、表演。
4、师生分角色朗读。
5、追问:种树人这样种树的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板书: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
〔本环节,我把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问答方式,把教材整合成对话的台词,通俗易懂,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心中的疑问迎仞而解。〕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方法
1、学到这里我感觉种树人似乎在对我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我是从一个词语中感受到的,你能把他找出来吗?
(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并练习用“语重心长”讲话。)
2、你从种树人的话中感悟到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3、交流。
〔本环节,我有意地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陈述自己的感悟,不断鼓励学生把文中蕴含的“遇到困难不依赖父母不依赖别人,努力划到解决的办法”这个道理充满自己的心灵,一边教学一边育人,让整个集体充满了正能量,既学习知识又懂得做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
3、作者从种树人的话中悟出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4、交流。
(理解这里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你能想到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不确定”?)
5、交流。师适时追问,你是怎么解决的?适时小结: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课文里运用了哪个词?(独立自主)
6、“独立自主”是什么意思?
7、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板书:借物喻人)(板书:人——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本环节从学生自身的感悟过渡到作者的感悟,自然而然,化难为易,学生很快掌握,难点不攻自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为什么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呢?
四、总结提高。
1、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
2、生交流,师适时补充。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借
物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
喻
人
人
—— 在不确定中生活
——
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第3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绥芬河市第二小学 宋晓丹
一、教材简析:
科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二、设计理念: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力争实现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三、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
第4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
第5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领悟文章蕴含的哲理。3.体会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揣摩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的育人道理。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向大家推荐三句名言,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记下来。诵读日积月累: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操千曲而后晓生,观千剑而后识器。
用眼睛,用心灵去观察生活,你会用所发现。林清玄就从种树 人种植“桃花心木”中体会到一个人成长的哲理。出示课题 桃花心木
二、复习词语、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词语 :插秧 枯萎 奇怪 一番话 优雅自在 生机勃勃
语重心长
出示一组桃花心木的图片 2.读句子:
桃花心木是由仅及膝盖的树苗成
第6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1、有一个孩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立志当一位作家。你认为他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是啊,他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些困难都是不确定的。但是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成长,从17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在30岁时就获得过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这个人叫林清玄,(PPT)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板书课题)
(一)初步感知“桃花心木”
1、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导向桃花心木的样子: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PPT)以及高度:几丈高,屋顶一般高)
(二)整体感悟 “种树”
带着刚才的疑问,打开书4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文章?
(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1、实际上,这篇文章就写了一件事?什么事?用一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