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对联平仄关系
对联平仄关系
对联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术语所说的平仄与对联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联平仄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对联平仄关系 篇1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第2篇:对联平仄
对联平仄
对联有两个源头,其载体源头是民间风俗题桃符的桃符板,文本源头则是古诗文中字数相等且对称相应的语句.二源合流才成对联.
厅堂对联
高堂日永
绮阁春生
今上玉音
章皇天语
名昭图史
言炳丹青
贫不学吝
默无过言
事理通达
心气平和
四时佳景
满座高朋
庭宇有福
华堂聚和
文悬日月
庭列钟彝
一轮明月
四壁清风
以文会友
与德为邻
博览增见识
广交得观摩
承家乡旧德
继世有清风
池圃足高卧
图书供古欢 胡林翼家居自署
地静人都逸
山青花欲然
福家多美德
华室有春风
高怀同霁月
雅量洽春风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海为龙世界
天是鹤家乡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 齐白石赠毛泽东
户牖观天地
诗书见古今
江山开眼界
风雪炼精神
恪勤在朝夕
怀抱观古今 康有为赠友
劳动传家久
勤俭继世长
门墙多古意
家世重儒风
千流归大海
高路入云端
勤为摇钱树
俭是聚宝盆
清风挺松柏
逸气上烟霞
诗礼袭遗训
风雪入壮怀
守旧必淘汰
维新方适存 冯玉祥自题客厅,斥政客
松风高士供
兰梦美人圆 范长白作斋中联
松竹秀而古
山水清且明
天长落日远
意重泰山轻
天和随所寄
风气若天怀
为人尚正直
处事贵公平
祥光环玉树
瑞气绕金兰
学贯天人际
名争日月光
雅量涵高远
清言见古今
云卷千峰色
梅供一枕香
纸糊三阁老
泥塑六尚书 冯玉祥自题客厅,斥政客
竹风留客欢
松月伴宾荣
去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萨镇冰自题中堂联
铁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
虚心莫过竹节
人品应如兰馨
竹雨松风梧月
茶烟琴韵书声
爱客襟怀春满庭
照人肝胆月盈厅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求金玉重重贵
但愿子孙个个贤
传家有道惟忠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读书满座风云气
良友一堂富贵春
风度鹤声闻远谷
山横雨色卷浮岚
凤毛五色文章美
骏马千金声价荣
富强由勤俭做起
幸福从奋斗得来
广庭有露桂花湿
空山无风松子香
桂殿花开香满座
兰宫春到瑞盈阶
好山入座清如洗
嘉树当窗翠欲流
好月当楼惟近盏
清言对客总如兰
和气春风贤者坐
静山流水玉人怀
华堂翠幕春风至
绮阁金屏曙色开
华厦生辉三春暖
锦堂添福五世昌
怀若竹虚临江水
气同兰静在春风
劲松迎客人同寿
清风满堂气自高
敬老尊贤道德好
爱少惜才风尚新
民间常用对联
改天换地狮啸八荒光八极
揽月摘星猴吟九派熠九州
肝胆相照广开言路商国是
荣辱与共各献神通建中华
皋应辟春阳瑞气常浮五雉
羲和回日驭卿云时捧双猴
高速公路高新技术高科技
新构华章新颖主题新思维
歌传统美德花满千禧庭院
诵创业精神果累新纪家园
革故鼎新十亿神州歌盛世
倡廉反腐千秋禹甸庆兴邦
革故鼎新物阜粮丰十里秀
安居乐业地灵人杰万家欢
百花争艳欣望江山千里秀
万民欢庆齐颂祖国万年春
百业方兴山海多姿皆入画
三春伊始神州无处不飞花
百业振兴锦簇花团十六大
三阳启泰风调雨顺万千春
百折不回矢志练成真本领
一心向党相期莫负好年华
宝瑟和瑶琴百子池边春满
金柯连玉叶万年枝上云多
第3篇:对联平仄
对联平仄
要创作好对联就要熟悉平仄的应用,把关于平仄的基本规律熟悉。
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
第4篇:对联平仄
对联平仄(共11篇)由网友 “面巾纸之夏”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联平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对联平仄
关于对联平仄
平仄在对联中的重要性相信朋友们都非常了解,那么平仄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
从先秦的对偶句发展到汉、南北朝时期的赋、骈俪,文人们逐渐感觉到音律在赋、骈文中的神奇作用,人们开始对对偶声律注重考究。后来,沈约、刘勰声律说的出现和传播则是对联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刘勰对音律说得比较清楚生动,他主张飞沉交错运用,即把平仄调配得像井上的辘轳的绳子一下一下,回环往复,像龙鳞有逆有顺,紧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钱大昕在其《潜研堂文集》中说沈约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侧(仄)相间耳”。沈约说: “十字之内,颠倒相配”。这些论述.为后来的对联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对联中,平仄律犹如它的双腿,一
第5篇:5字对联平仄
5字对联平仄
我们都知道平仄是对联的重中之重,各类格律都有不同,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的不同之处吧!
五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但仍遵循246平仄交替的'原则)
七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个字的经典对联:
1) 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
2) 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
3)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4)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5) 竹送清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