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秋城隍阁赏月赋原文
中秋城隍阁赏月赋原文
拂晚风之神气兮,知八月之未央。
陟信步于吴山兮,登高阁之城隍。
仰天穹之澄廓兮,观疏星于无常。
立皎皎之清质兮,如倩女之丽芳。
独高明而一轮兮,自远古而无双。
逢十五而月圆兮,倾万霞而无疆。
见朗朗之湖面兮,漾粼粼之波光。
呈两月以相对兮,映清影于杭江。
临澄晖于水畔兮,舞依依之柳杨。
覆姿影之婀娜兮,描闺女之淡妆。
嬉逐水之飞鱼兮,栖洲渚之鸳鸯。
忘月色之微移兮,沉动静于水滂。
赞圆灵之绚灿兮,邀明月以共觞。
沐馀景而把盏兮,唇回味而上扬。
溢醇香而三巡兮,诵欢悦之齐章。
悄皓月于中天兮,斜阴灵于回廊。
随流光而低头兮,见只影而心伤。
空高阁而孤独兮,思粤东之乡坊。
此夜色之美妙兮,今安与之同乡?
月年岁而不同兮,乎明赏之同场?
若明与之更甚兮,孰能与吾同旁?
伴清风于袖间兮,独怅怅而茫茫。
望江水之永逝兮,别九天之月嫦。
感兴怀于中秋兮,愿作赋以珍藏。
第2篇:城隍阁讲解
城隍阁导游词
1998年,以城隍阁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开工建造,到2000年2月竣工,向游人开放。
城隍阁景区一期工程建筑物主要位于原城隍庙遗址高台,以城隍阁为中心,北起东岳庙,南至十二生肖石。包括周新祠、仪门、文昌阁、戏台、诗碑廊、碑亭、古树平台、吴越文化石刻广场及迎宾轩综合服务楼。
城隍阁景区建设,着力于发掘和展示吴山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景区入口处,竖有大型花岗岩浮雕《吴山风情图》,作品汲取了民间木雕花版造型的长处,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和庙会人物。浮雕以南宋为时代背景,以城隍庙为中心,再现了古代逢年过节举行庙会期间吴山一条街的热闹、繁华。从浮雕画面上,既可以找到当年茶楼酒肆、风味小吃等等古色古香的店家,又能够见到琴棋书画、说书弹唱的各类艺人,还可以看到佛道神仙、测字算卦的芸芸众生相。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浮雕前的4根擎天柱,为广场的装饰物,是从古建筑斗拱形态中提炼出来的,意在展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力与美。
在景区入口处对面的照壁上,镌刻着“吴山大观”四个大字,集清康熙皇帝手书字而成。这块照壁高3米,长17米,用青石雕刻。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登上吴山又可以放眼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清朝李卫在这里的七宝山顶建了一座大观台,从此“吴山大观”就成了西湖十八景之一。
城隍阁的右侧,建有周新祠。周新明朝永乐年间曾担任浙江按察使,他刚正不阿、惩治腐恶,执法如山,深受人民爱戴,人称“铁面寒铁”。后来因受诬陷而被明成祖杀害,引起民愤。为平息民愤,明成祖假惺惺说梦见周新做了杭州的城隍,于是就在吴山上为他修建了城隍庙。
城与隍原指城池的城墙和墙外的沟壑。为祈求城池的安宁,我国在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祭城隍神的活动。魏晋南北朝后在儒、道、佛诸学说影响下,城隍神的形象中更多地揉合了善恶报应与礼仪、道德的观念。生前在某地担任过刺史以上官级的贤良正直的文官武将,常常成为城隍神而得到供奉。吴山城隍庙是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迁移来的,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祭祀周新。新建造的周新祠内设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迹介绍,表达了杭州人民对这位古代清官的怀念。
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面积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过各层的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又设计成飞阁,象征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从而让人联想起“龙飞凤舞到钱塘”的神话传说,堪称江南第四大名楼。
城隍阁建筑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它的洞门,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块石状垒筑的坚实基座,象征着古老的杭州城墙所蕴涵的悠久历史。它的斗拱、栏杆和排门的雕刻,采用香樟、椴木和美国洋松制作。
城隍阁的建造,起到了为西湖山水风光补景的宏观效果,它平衡了整个湖光山色大面貌的造景布局,在功能上不仅可以登临观光,而且又与山、湖、城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使得人们不论是从西湖远眺,还是从城区各个方向观望,都有美好的视角。尤其是它作为吴山广场的背景和延安路的对景,城隍阁优美的造型、飞动的气势,将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
城隍阁一楼吴山,杭州人俗称“城隍山”。她位于钱塘江北岸,西湖东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进入市区的成片山岭。天目山余脉的尾端,结止于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岭、宝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吴山。远古时候,吴山和宝石山是史前海湾的两个岬角,南北对峙,随波浮沉。后来,平陆抬升,人民陆续迁居,来到这一带生息繁衍,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杭州城,早在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就曾说过:“天目山千里蜿蜒而东,龙飞凤舞,萃于临安。”吴山好象是一只梭镖,锲入杭州城内,东、南、北三面俯临街市,西面与万松岭相接,环境风貌在西湖群山中别具一格
城隍阁一楼的北面,是高10米、宽8米的巨型青石线刻图组画,描绘了杭州的10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它们是:《伍相驾涛》、《钱王射潮》、《造塔保俶》、《济公背妇》、《断桥相会》、《立桥望仙》、《西泠定情》、《虎跑涌泉》、《梁祝共读》、《夜救裴生》。这些石刻画为城隍阁建筑增添了文化色彩和情趣。
城隍阁的设计、建造,不仅考虑到建筑与西湖及城市的联系,还增配了服务设施。在它的一楼和二楼,集中展示了具有浓郁杭州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在它的三楼到六楼,则以休闲、观景和接待为主要功能,悬挂有豪华宫灯,配置了高档红木家具,三楼为大众茶室,并设有文艺演出舞台;四楼以茶点款待来宾;五楼设有咖啡座;六楼为贵宾接待室并有珍贵工艺品陈列。
登上69米高的山顶,再登上城隍阁顶的观凤台凭栏远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荡漾;东眺市区,高楼广厦,栉比鳞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南观钱塘江,波涛滚滚,片片帆影,消失在云水之间;西览群山,松声竹韵山峰沉浸在烟云雾蔼之中。倘若夜间在此眺望,全城灯光闪烁,与天上皓月朗星相争辉,真是山河壮丽,风光无限。
第3篇:城隍阁讲解
城隍阁导游词
1998年,以城隍阁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开工建造,到2000年2月竣工,向游人开放。
城隍阁景区一期工程建筑物主要位于原城隍庙遗址高台,以城隍阁为中心,北起东岳庙,南至十二生肖石。包括周新祠、仪门、文昌阁、戏台、诗碑廊、碑亭、古树平台、吴越文化石刻广场及迎宾轩综合服务楼。
城隍阁景区建设,着力于发掘和展示吴山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景区入口处,竖有大型花岗岩浮雕《吴山风情图》,作品汲取了民间木雕花版造型的长处,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和庙会人物。浮雕以南宋为时代背景,以城隍庙为中心,再现了古代逢年过节举行庙会期间吴山一条街的热闹、繁华。从浮雕画面上,既可以找到当年茶楼酒肆、风味小吃等等古色古香的店家,又能够见到琴棋书画、说书弹唱的各类艺人,还可以看到佛道神仙、测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