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考研历程
考研故事:一帆风雨路三年 三战人大一朝成简单的几行字概括了李同学三年的考研历程,而期间所包含的感受和经历却不是简单的语句可以描述,是沉淀在我人生岁月中永不褪色的回忆,在此,跨考教育一起来和大家分享这位苦尽甘来的学子故事。
梦想起飞于坎坷之途
或许是因为年纪尚小,抑或是由于强烈名校情结,我尚未真正适应大学生活,便萌发了考研的念头,做起了考研队伍中的先行者。
大三上半年,我已经选择了报考的学校及专业,也安然地在自习室安家。因为我选择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的又是热门专业--经济学,这就注定考研路曲折坎坷。尽管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去自习室,但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不过那时我很知足,因为我在走属于自己的路,殊不知自己定的目标高远,行动缓如蜗牛。转眼间,已是2007年。回校后,我找了固定座位,带着心中的执着开始了真正的考研复习。老实说,这一年的复习,我有过懈怠,但更多的是坚持。也正是从这一年,幼稚的我才体会到考研路上的艰辛。
这一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在艰辛中上下求索。时间毫无顾忌,一路狂奔,从1月到1月,从6月到9月,然而考研要掌握的知识却未见成型。9月以后,任务和压力明显增加,每天都是紧张的复习。紧张之余,我会想起心理深深的考研情结,体会那种短暂的解脱,体会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充实快乐„„理想永远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忍的,尽管曾经为考研做了那么多铺垫,尽管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还是没资格做人大的研究生。为了逃避考研失败的现实,我决定暂时找工作。幸运的是,通过校园招聘会,我找到了一份北京的工作。3月底,我便第一次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工作乏味但有收获,待遇也不错。如果我不曾考过研,不曾为理想奋斗过,我会一直工作下去,但我是一个追求理想的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考研人,没有理由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理想之路。4月底,我只身去了人大,在校园中徘徊了两个小时,买了两幅字、一支笔,然后便匆匆离去了。虽然心中感觉人大也不过尔尔,但我还是希望能到人大读研。回到公司,我决定辞职,随后便返回石家庄准备新一轮的考研复习。
回到学校,穿梭在校园中,我不自觉地站在A教面前,仰望自己奋斗了一年的自习室和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落,心中有说不出的凄凉。毕业答辩结束后,全班同学一起吃散伙饭,喝了离别酒,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回望我四年的大学路,只有两个字格外醒目:考研。
受伤的白鸽仍坚持飞翔
2008年6月初,我开始了第二次考研复习。
至今我仍记得辞职回校时对自己和家人说的一句话:既然我辞职重考,肯定有信心拿下人大。那时的我,唯一不缺的就是自信。回到熟悉的教学楼,我在B教5楼找了一间个自习室,没再去A教510,试想换一个环境,或许复习的心情和结果会不一样。
伴随着第二次考研的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复习、无数的练习题,还有挥之不去的考研情结。我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走过。直到临考前,我对自己还是颇为自信。这一路走来,我又认识了不少研友,大家不时地讨论问题、交流观点,也算是考研路上的小风景。第二年的复习生活仍旧很有规律:白天学习,晚上跑步锻炼。一切很平静,没有波澜,而我却希冀在平静中爆发,为此,我不敢懈怠,日日坚持,只为等待来年的春暖花开。2009年1月10号,我再次踏进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然而我却在煎熬中度过了两天,毕竟考得不算顺利。考完后,我有些失望,但我还是心存希望,但在看到成绩的一瞬间,我知道今年梦想又破灭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中不断回荡,我想我的考研路大概已到了尽头,前方本来清晰的路顿然已难辨南北。至此,我的考研路已经坎坎坷坷走了两年。
我不得不承认,第二次考研的失利将我曾经颇为自豪的自信和斗志击得粉碎,将本已清晰的路掩埋的毫无痕迹,而我也终究没能摆脱阴影,我开始消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虚度光阴,也间断了多年的跑步运动„„尽管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在折磨摧残自己,但我始终没能坚强起来。父母不懂如何安慰我,只是每天按时把饭放到我房间。一天,母亲照旧把饭端到房间,看见我仍是一直颓废,她终于叹气说道:“儿子,你别这样,妈妈看着心疼,我与你爸爸商量了,要不你再考一次,我们都支持你„„”说完,母亲把一个存折递给我,我看着皱巴巴的存折,再看着母亲因担忧而更加憔悴的脸,我心忽然被狠狠地抽了一下,我怎么如此不孝,既然一次次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为我担忧,我要振作起来,考上研究生以回报父母的期望。
第二天,我把存折还给了父母,一个人回到石家庄重整旗鼓。考虑到考研的成本,我决定先找一份工作,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在石家庄赶了几场招聘会,始终没有找到中意的工作,随后又去北京投简历、等面试。奔波了差不多20来天,终于通过了一家公司的面试,但是回到住处,我经过一天的考虑,还是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为正式工作以后很难保证复习的时间和效果,我不想因为时间的失误而导致考研再次失败。于是,我放弃了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念头,而是专心备考,那时我痛下决心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考研,只许成功
理想终于照进现实
如果说第一次考研复习的心态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第二次是重整旗鼓后的踏实谨慎、志在必得,那么第三次备考时我不敢再有美好的想法,心中死一样的寂静,只想拼死一搏。
开始复习时,恰逢石家庄夏天的高温,自习室里没有空调,电扇吹的全是热风。经常是学着学着,自习室只剩自己一个人了。那时,我每天想的就是多做题、多看书,按时完成计划,不敢有丝毫懈怠。白天一丝不苟的学习,夜里也不得清静,我经常会在梦中惊醒,梦见自己又在考场答题,又答得一塌糊涂„„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大学朋友小赵,他也辞职回来重考,而且专业课也考经济学。大半年时间,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拼搏,受益匪浅。
两年的磨练,我早已习惯了单调的备考过程:没有周末,几乎每天都是不变的重复。国庆以后,由于自我加压,任务变得更重:各科的真题一遍一遍地演练总结,专业课更是不敢有放松,一直看书做总结笔记;当然辅导班也想过,咨询过跨考教育的老师,他们都很热心的帮我解答了不少疑惑,尽管因为囊中羞涩我最后还是没有报他们的辅导班,在此对跨考的老师们表示深切的敬意。11月,英语和数学陆续开始做模拟题,专业课和政治仍是看书并做总结笔记;12月,仍继续做模拟题。当时我与小赵友相约每隔几天就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一次模拟,上午数学,下午英语,其他时间抓紧复习政治和专业课。结果每次晚上他去自习室找我的时候都发现我还在做数学,很是吃惊。记得当时小赵略带调侃的说:“你是不是数学想考满分啊?数学做的题太多了!”他哪里知道,前两次数学那奇少无比的分数让我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
就这样坚持到1月,我已经把数学
一、数学二和数学三从1993年-2009年的真题反复做了两三遍,模拟题也做了15套左右;英语历年真题一直反复看,单词仍然在复习巩固,模拟题也做了15套;专业课经济学也做了厚厚的几本笔记,基本完成了最后的冲刺总结与练习;政治红宝书和真题也看了几遍,并研究了答题套路。尽管如此,考试的那两天我很不顺利,身心备受煎熬。答完英语,信心被削去一半;考完数学,心中顿时感觉大势已去;下午的专业课,由于题量增大,题目难度增加,更是硬着头皮狂写三个小时还没完全答完。最让人苦笑的是,自己考了三年,这次居然拆封错了英语和数学两门科目的试题袋。
考完后,我懊恼地奔回宿舍,一个人躲在墙角发呆,我不敢想象失败的结果。我不懂自己呆了多久,只感觉外面漆黑一片,忽然手机响了起来,黑暗中接通电话,“哥们,你电话终于开机,不是相约一起庆祝,这么久还不见你,你没事吧?”原来是小赵给我电话,我很想对他说没事,但是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手机也随着眼泪掉落在地。我没有去捡手机,而是继续蜷在角落,断断续续地听着小赵在电话那端说:“考完就算了,别想那么多,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赶快出来轻松庆祝,然后在全身心投入复试复习„„”听着小赵的安慰,我似乎得到了激励,对,还有复试,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复试,不能让自己三年的辛苦就这样无疾而终,也不能再次让父母担忧。
接下来的日子,我忘却了初试的不如意,也不刻意去关注成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复试准备。我到人大找师姐咨询复试有关情况,阅读该系老师发表的论文,找英语专业的同学练习口语听力,亲自设计和演练专业课复试题目„„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收获,虽然我勉强进入复试,但还是顺利通过复试,实现了在人大求学深造的梦想。
三年的考研生涯终于结束。回想过去,那属于考研的点滴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闪过,也许这些往事会随着时间而流逝,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淡忘,但那种对理想的追求已经流入我的血液,注入我的灵魂,让我继续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中勇往前行。
第2篇:考研历程[优秀]
2013-2-6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寒冬在家里冻得直打哆嗦。晚上十点左右看到大连海事群空间说能查询成绩的那一刻,我整个身体都在发抖。马上起床打开电脑去查成绩,392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始终没有想到我可以考得那么高。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很高兴真的。回顾我的考研经历,出奇的波折。给大家讲讲吧。2012年2月参加工作,六月中旬辞职(忘了介绍我是跑船的)。跑船很轻松,但我们是被看不起一族。也许你们不会懂得,呵呵。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毅然放弃高薪去考研。考研只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罢了。
我七月份才开始复习,以前没有考过研。七,八月份零零散散(忙着解除合同)的看数学,看英语。九月份以后才开始真正准备考研。讲讲我的作息时间吧,我没有像有些勤奋的人一样,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学到十二点。我每天七点出家门,七点半到图书馆。我没有去过自习室,晚上图书馆酒店五十闭馆我就回家了,回家多少都会看会书再睡觉。不过快到考试的时候,我后悔没去自习室读书,这个真是我的一大失误,弄得最后背政治和英语很被动。我就讲讲我各科怎么准备的吧!我先说数学吧,最骄傲的呵呵。会做130分得了130.用的时间比别人少,可是成绩比别人高。记得高联说的题型决定成败,这句话真的如此。我没有看过复习全书,仅仅做过五套模拟题。我在七月份刚开始看数学,你知道吗我那时几乎什么都看不懂,我就看例题看讲解。课后题没有时间做我直接舍弃了。不过我不建议你这么做。记着:数学任何一道题都来自课本习题的变形或者历年真题变形。所以经常经常翻课本你数学必定可以成功。(仅仅指高等数学啊,)我只是看了高联的高数,线代强化讲义,概率看的海文(由于高联手写的太难辨别字体了)。不过讲义我看了两遍。每道题都做了两遍,很认真地去理解了。后期复习我也一直在用他的讲义,讲义内容(知识点)不能说都有但是140分不为过。我的建议就是不论你选择哪本复习书?你都要认真做,在精不在多。对于上辅导班有用吗?我想说多少有用,它起到一个引领你入门的作用。特别是你的弱项,尽量报个班减少自己的压力,我当时数学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报,报了英语。后期你在做真题时,一定要认真做,每道题搞明白,你就会得到满意分数。我还要告诫大家一点做题一定要写步骤,每一步写清楚,还有一更重要的一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能不卡时间,让自己有紧迫感。错题一定回过头去找讲义或者课本翻知识点,必须要做的工作。最后几天找几套难点模拟题做做只是找手感,免得手生,就别算分数了。还有就是做难题的好处就是你考试前做点难题到考试遇到整体难度大你可以从容应对,没有别的目的。数学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无非就是前辈们说的,课本定义,例题一定要吃透,我想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这点吧。数学就说这么多。
英语我考得一般,我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我跟宫东风老师学习的,感觉还算管用啊哈哈。你们可以找他视频看看,收益会很大的,也可以报他的班挺好的。我就不卖弄了嘿嘿。
政治冲刺因为那时时间紧张,我就没报高联(因为他会在路途浪费时间),我就报的文都在自己学校上课。我觉得政治报班很有用的,不要指着老师给你押题,而是应该学会老师怎么给你串联起知识点来,方便你记忆也方便你理解。还有就是自己看书那是重点你真的很难分清楚。政治刚开始就像看小说,一定要经常看,不用花很多时间只要理解就行,考试前几周你使劲背就行,对了还有英语作文一定要多背。作文的格式,内容,句子长度都有潜规则,你一定要知道的。
专业课我就不多说了,每个人都不一样。
祝愿以后考研的学子都能取得好成绩,付出总会有收获,大家加油。每天给自己一点点鼓励,一点点支持你会成功。
第3篇:最新考研历程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能够鼓舞我们继续前行。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扩展写作思路的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考研历程心得体会篇一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考研历程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研的道路是漫长的,而且很容易让人感到厌倦,感到烦闷,感到枯燥,特别是在考研路程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最容易出现此种心态,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坚持到底,我们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下面讲下我的考研复习方法和一些心得体会。
政治
我的政治很不好,也就是相应的对这一科不是太感兴趣。听学长说,最能拉开
第4篇:2022考研历程心得体会(通用5篇)
2022考研历程心得体会(通用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考研历程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考研历程心得体会1
一、考研—坚持就是胜利,细节决定成败
从下定目标决定考研直到复试结束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目前我还没有拿到,也不知道西政的通知书是长什么样的,呵呵)大概要经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历程。选择考研意味着选择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长伴你的是寂寞和枯燥;选择考研意味着投入一场体力智力大拼杀的持久战,等待你的身心俱疲;选择考研意味着鼓起破釜沉舟般的勇气,夺走你的将是很多考试和就业的机会。所以当你选择考研时,就意味踏上这样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这是每个考研
第5篇:最热考研历程心得体会(汇总2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际行动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反思,不能只是简单地陈述事实。阅读以下心得体会,或许可以为你的工作或学习提供一些灵感。
考研历程心得体会篇一
考研是很多大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而选择的一条道路。对于从大学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考研也是一种考验自己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收获,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准备阶段
考研前期准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你的后续复习和考试成绩。在这个阶段,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准备。我首先听取了别人的建议,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并逐步落实它。同时,我还提高了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更加系统化地学习了课程知识。此外,我也在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