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潜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7 08:01: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诗经:潜

诗经:潜

《周颂·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记述周天子以各种嘉鱼献祭于宗庙盛况的简短乐歌。

《诗经:潜》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释:

1、猗与:赞美之词。漆沮: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

2、潜:通“槮”,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

3、鳣:大鲤鱼。鲔:鲟鱼。

4、鲦:白条鱼。鲿:黄颊鱼。鰋:鲇鱼。

5、介:助。景:大。

翻译: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赏析:

漆、沮二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印记。据《史记-周本纪》载,公刘“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矣。周道之兴自此始。”周颂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地名即与祭祀对象有关,如《天作》言“天作高山”,高山即岐山,是大王(即古公亶父)率民迁居之所,《集传》认为“此祭大王之诗”(大王亦曾渡漆、沮,但在公刘之后,所以以岐山为标志)。与《潜》不同的是,《天作》点明了“大王荒之”。《潜》诗中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是周道由之而兴的关键人物,他在漆沮的.经历当是周人熟知的典故,《潜》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无须点出而自明。由此亦可知,周人赞美漆沮,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自豪的主观色彩。

《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照《毛诗序》的说法,《潜》所写的祭祀按时间分有两种,供奉鱼的品种亦不同:“季冬荐鱼,春献鲔也。”关于鱼的品种,孔疏的解释是:“冬则众鱼皆可荐,故总称鱼;春唯献鲔而已,故特言鲔。”从字面看似乎可通,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比如,“总称鱼”的鱼是否包括鲔,就字面即颇难断定。其实,“春献鲔”是因为鲔在春夏间从海溯河而上产卵,其时方可捕得,冬天无法以“鲔”为荐,“总称鱼”的鱼自然不能包括了。

从鱼的数量之多(“潜有多鱼”)、品种之繁(“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周本纪》中写及公刘“行地宜”,以潜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功颂德,《潜》明写了对漆、沮二水风景资源的歌颂,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于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荡漾着透出波纹的韵味。

“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大受损害,而诗作一气呵成的效果也便丧失无遗。在这首诗中,鱼实在是必然贯穿到底的。最后_一句虽然没有写出鱼,但鱼依然存在。因为“鱼”与“余”谐音,《潜》诗所写的祭祀季冬一次,隔年之春又一次,均用鱼,这使读者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余)”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潜》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潜》应当被视为民俗史上一条重要资料,它的末句所祈之福就是“余”。

《潜》篇幅简短,却罗列了六种鱼名;漆、沮二水具体写出,却让祭祀对象公刘隐名;写王室的祭祀活动,却也与民间风俗息息相关。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调动艺术手法的匠心,使本来在《诗经》里相对枯燥的颂诗中的一首能够进入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趣味盎然的作品行列。

第2篇: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潜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潜

原文: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译文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注释

⑴猗与:赞美之词。漆沮: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

⑵潜:通“槮(sēn)”,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

⑶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

⑷鲦(tiáo):白条鱼。鲿(cháng):黄颊鱼。鰋(yǎn):鲇鱼。

⑸介:助。景:大。

鉴赏:

《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照《毛诗序》的说法,《潜》所写的`祭祀按时间分有两种,供奉鱼的品种亦不同:“季冬荐鱼,春献鲔也。”关于鱼的品种,孔疏的解释是:“冬则众鱼皆可荐,故总称鱼;春唯献鲔而已,故特言鲔。”从字面看似乎可通,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比如,“总称鱼”的鱼是否包括鲔,就字面即颇难断定。其实,“春献鲔”是因为鲔在春夏间从海溯河而上产卵,其时方可捕得,冬天无法以“鲔”为荐,“总称鱼”的鱼自然不能包括了。

从鱼的数量之多(“潜有多鱼”)、品种之繁(“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周本纪》中写及公刘“行地宜”,以潜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功颂德,《潜》明写了对漆、沮二水风景资源的歌颂,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于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荡漾着透出波纹的韵味。

第3篇:沉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的启示。

作文指导——

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句“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抓住关键词“沉潜”。

分析“沉潜”的内涵:

沉潜是一种智慧,一种清醒的选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作文沉潜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

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主要问题]

分论点设置不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论点角度失当。例如论点:沉潜具有强大力量。

分论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蛟龙潜海

蛟龙潜海 神十飞天导学案

主备:孙亚钟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13-12-9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爱党、爱国情感,增强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材料和课程标准,结合实际、联系教材,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热点。

3、知识目标:列举我国科技成就,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充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个充满浪漫主义气概的梦想,在今天的中国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你能说出能体现这句诗词的典型事型吗?

二、【热点聚焦】自主学习。

材料一:2013年6月18日,“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顺利完成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首潜,取回了一个较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诗经: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