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数学课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数学课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数学课教案设计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
2、学具:四边形纸若干张、报告单每组一张、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四边形,同学们都带来了好多的四边形小伙伴,你最喜欢哪一个?快举给大家看看!
2、老师也有两个特别喜欢的四边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3、认识他们吗?说一说生活中在哪见过他们?
4、既然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么常见,那么你想不想进一步地了解他们呢?
5、好,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合作交流
(一)研究什么
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想要研究他们的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大家想要研究的可真多,但是呢,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它们的边和角。(板书:边、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和其它的四边形一样都有4条边、4个角。那他们的边和角又有什么其它的特征呢?
(二)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好!现在先请同学们找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如果同学们找到了就拿在手里,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2、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现在大家可以猜测一下。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共同交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测和证明方法。
3、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利用你手里的学具和我们说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并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指导)
4、大家通过交流和亲自动手操作,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结果?
5、指名汇报:长方形边的特征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都相等。
师说明:(多媒体演示)长方形有两组相对关系的边,我们把它们叫作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大家跟老师一起说一遍: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我们把长方形较长的边就叫长方形的长,把较短的边就叫长方形的`宽。
师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板书:量一量)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你量出来的数字足已说明对边是相等的。(板书:对边相等)
师:你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吗?(板书:折一折)
问:你是怎么折的呢?能折给大家看看吗?(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不如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恩,这位同学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真有意思!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6、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利用你手里的学具和我们说的方法再来找一找长方形角的特征,并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看看这一次又是哪一小组做得好。(教师巡视指导)
7、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结果?
8、指名汇报:长方形角的特征
师: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学生说,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师板书:比一比)
好,我们来比一比(教师演示)。(板书:都是直角)
9、咱们班的学生真棒,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哪些啊?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10、小结方法: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正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找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老师看看你们找的对不对。
请大家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得出结果后,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结果?(幻灯出示)
生: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
生汇报,方法1:用直尺量,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方法2:用折纸的方法来证明。
让全班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得出结论:邻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4条边都相等。
3、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大家一起说说有哪些。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我们刚才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指名说: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3、说明: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来。
第2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设计
连云港市浦东小学 徐昌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
2、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长方形的对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学具准备:三角尺、长方形与正方形纸、剪刀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的图里哪些是直角(课件展示)
2、引入课题
同学们都知道,每周一早晨都要升国旗,可你们知道国旗是什么形状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实践操作,共同探讨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用教棒指一指。
提问: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课件展示长方形。提问:长方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有几个角呢?(由四条边、四个角围成的)(2、)出示手帕,用手指沿四周指一指,问:你知道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吗?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方桌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是正方形)
(从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出发,让学生从直觉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课件展示正方形。提问长方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有几个角呢?(3)小朋友,你们还能说出那些东西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2、认识长方形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由四条边和四个角,课这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呢?四个角都是什么角呢?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问:你能用长方形的纸对折,看看对边是不是相等吗?指名上台演示。小组可以交流。(指出: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即两条长、两条宽都是相等的)(2)课件展示长方形对变相等。(3)课件出示练习题
(4)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什么角呢?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三角尺量一量。
指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课件再一次展示并出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
3、认识正方形
(1)要求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仿照书上106页折一折,剪出一个正方形。
(2)请学生用小尺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小组互相交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课件展示正方形的特征(4)课件出示练习题
4、总结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能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运用新知 课件展示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这部分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整个过程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观,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以及课件展示等,发现问题、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当找到规律后,再进行应用、练习,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数学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
第3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设计(公开课)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6-38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验证
备课思考: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因此,备课中重点思考: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
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
第4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复习课教案设计
三年级二班
徐道欣
龙家圈乡中心小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周长的知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熟练计算。2.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第5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基础目标: 大部分学生(B 类)在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拓展目标: 通过观察、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部分学生(A 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探究的意识、创新能力。
教具: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纸
学具:每人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直尺,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生:桌子的面是„„
师: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藏着许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专门研究他们
第6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动画“认识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2)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
第7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册教材58~59页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板2块、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呈现生活情境:请看大屏幕上的机器人,他的身体是由那些形状组成的?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学生分别说说哪个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今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