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转基因作物阅读试题及答案
转基因作物阅读试题及答案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本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用分泌“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 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试题答案:
1、D
2、C
3、B
4、C
第2篇:转基因作物:有害还是有益?
转基因作物:有害还是有益?
什么是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是指使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培养和种植供人类(或是牲畜,但最终还是为人类服务)消费的植物。用转基因作物的产品直接间接制成的食物 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就是科学家从生物体内提取DNA,修改或复制后,植入相同(或者不同)物种的基因组中。这种植入工作可以通过携带修改后基因的 细菌来传递,也可通过基因枪(Gene gun)直接把吸附了DNA遗传物质的金属微粒射入到植物细胞中。即使科学家不能一次就准确控制外来DNA的着陆点,也可以重复试验,直到在基因组里正确
位置插入正确信息。新一代的基因工程技术更是可以直接在基因组上进行修改。因此,这种处理过程已经能保证取得非常好的精确度。
修改某些植物的基因,是为了获得人们所期望的性状,比如让植物具有更强的抗杂草能力、产生更多营养成分等。以往,人们的这些旨在改变植物性状的努力
只能通过杂交等方式进行。从本质上来说,杂交是通过人工干预、改变基因来获得理想的植物品种,因此也是一种基因改造形式。但杂交育种不仅非常耗时,而且具 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偶然培育出具有优良品质的子一代,这些性状也不稳定,容易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消失;同时还转入了不明、不需要的基因。而转基因技术
是建立在基因工程基础上的,可以迅速培养出满足人们要求、性状也非常稳定的植物。这是因为转基因植物的种子天然具有父本的基因特征,并且能稳定地遗传下
去。例如,植物遗传学家可从那些耐旱植物中精准地分离出耐旱的基因,将其插入到农作物中,新的转基因农作物就具有更好的耐旱性。美国已经批准耐旱转基因玉
米种植,这将是农业史上的一场革命,尤其是自然环境恶劣的不发达国家,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转基因技术不仅仅在植物之间施展,也可以用于植物和非植物体之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Bt基因的应用。Bt(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英文缩写)是种自然界常见的细菌,它产生的伴孢晶体蛋白对鳞翅目(如蛾子与蝴蝶)、双翅目(如苍蝇、蚊子)和
鞘翅目(甲虫)幼虫是致命的毒素。细菌的这种杀虫能力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玉米,使得玉米天然具备抵抗某些害虫——比如欧洲玉米螟——的武器。在中国,Bt 转基因技术主要用于培养抗棉铃虫的棉花。
转基因食品具有哪些优点?
世界人口总数已经突破六十亿,预计在不久的未来还会增加到九十亿。如何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来满足蓬勃发展的人口数量,将是人类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采用用转基因技术发展农业,将是唯一的必由之路,具体理由如下。
1.防止虫害
害虫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非常惊人。在发展中国家,虫害是造成农民毁灭性经济损失和饥饿的主要原因。为了控制虫害,农民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杀虫剂,而过度
使用农药和化肥还有可能污染水源,造成环境危害;而消费者也因潜在的健康危险而不愿食用这些可能含有大量农药残留物的农产品。如果种植类似含有Bt基因的作物就可以极大地减少对化学农药的需求,进而提高产量,为市场供应更多农产品。除了有助于环境保护、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还因减少农民接触农药的机会,而
对他们身体健康更有益。仅就这一点来说,那些标称自己有爱心、崇尚环保和自然的反转控是无知和残忍的。
2.抵抗杂草
和作物一起生长的杂草是农业中的另一害,因为这些杂草和作物争夺生存资源,导致农产品收成减产。对很多农作物来说,用传统物理方式——比如手工拔草
或者翻地——来剪除杂草,不仅耗时费力,效果欠佳,还会使得土壤中的生物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因而是非常不经济的。喷洒多种大量的高毒性除草剂
(例如草脱净等)来消灭杂草,是一个非常耗时和昂贵的过程,流失的除草剂也会破坏环境。如果种植了转基因抗杂草技术的作物,就能用毒性更低、破坏更小的草
甘膦取代其他高毒性除草剂,在实现高产的同时保护了环境,也帮助农民减少了成本。
3.抗击病害
有很多种病毒、真菌和细菌可以引发植物病害。植物生物学家们研究和分离那些可以耐受病害的基因,并将其插入到农作物中。例如将菜豆几丁质酶重组,导
入烟草和番茄,可显著提高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上世纪末在美国夏威夷,面对灾难性的番木瓜环斑病毒疫情,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抗病毒的彩虹木瓜,并 借此成功拯救了当地木瓜种植业。
4.抵御冻害
突然的大幅度降温会对很多农作物造成冻伤。目前,科学家们已经从某些耐寒的冷水鱼中分离出抗冻基因,把它们插入到植物中去(比如烟草和土豆),这些转基因作物就比传统作物更能耐受恶劣天气。
5.耐旱、耐盐性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必然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盖房子而不是生产粮食。农民不得不开垦新的、原先并不适合植物栽培的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同时,全
球气候变暖也使得低纬度地区的干旱愈发严重。这就给科学家们带来一个挑战,那就是要培养能在干旱的土地、高盐分的地下水环境中生长的农作物,有助于人们在 荒凉的地方发展农业。
6.增加营养
营养不良的问题常见于第三世界国家,贫困人群多以单一水稻作为主食,而大米并不包含所有必须和足量的营养素。如果大米被基因工程改造成包含更多维生
素和矿物质,营养不良的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例如,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所致,这种情形在第三世界国家极其常见。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科
学家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一种叫做黄金大米的新品种,它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因为该项研究是由著名的非营利组织洛克菲勒基金会联合各大
科学基金会和政府机构资助的,所以该研究团队愿意将黄金大米的种子免费提供给任何有需要的第三世界国家;同时各大公司也向这一人道主义项目提供了专利授
权,扫清了黄金大米计划中的专利障碍。黄金大米的研制,纯属解决贫困地区人群营养不良的问题,因为发达国家的人群不存在营养缺乏的问题。除了添加丰富的维
生素A外,科学家们还设法让黄金大米含有更多的铁质。洛克菲勒基金会放弃专利免费提供种子,这是一项造福贫困人们的大好事,但是被反转势力攻击为“毒害”
他人,使得这项可造福更多人类的科学技术推广步履艰难。谁善谁恶,一目了然。更遗憾的是,由于欧洲轰轰烈烈的反基因改造抗议四处蔓延,以及担心这种营养强
化的大米没法子进入市场,目前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已经结束,但是盖茨基金会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机构仍在继续资助这一项目。
7.药用
药品和疫苗生产花费巨大,而且一旦生产出来,为保持药性和活性又需要非常苛刻的储存条件,很多贫困国家很难满足这些要求。研究人员正利用转基因技术
开发含有可食疫苗的西红柿和番茄,比传统疫苗更容易运输、储存和管理。转基因技术在医药健康方面替代了费用昂贵且非常危险的传统工艺,生产出更有效、更安
全、可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疫苗。主要应用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所含有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基因片段,插入到酵母菌中来生产乙肝疫苗。我国已经大规模使用这项技术,不仅制造成本低廉,而且品质更好;其免疫效果
超过血糖疫苗酵母菌生产的疫苗,并已经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还将胰岛素基因插入大肠杆菌中,通过培养这些大肠杆菌,方便、快捷、大量地生产人用胰岛素。传
统方式需要从1吨猪胰脏(几千头猪)提取的100克胰岛素,现在培养2000升细菌就能获得,这极大降低了胰岛素的售价。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为
全世界上亿人口,特别是几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8.环境恢复
转基因技术并非只用于农作物。土地和地下水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一些植物树种(比如杨树)的根系吸收土壤重金属的能力,可以降低土地污染的程度。
由此可见,转基因农业会因为充足的改良作物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促进环境好转等众多优势,而引发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一次绿色革命是指上世纪五十年代
发轫的新的高产品种、灌溉、机械化和大批量施用的化肥,极大的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转基因作物首次商业化以来,迄今已20多年了,目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在5个农业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种植,这些农业大国最看重转基因作物的两个特性就是耐除草剂和抗虫性。具体数据如下(截止2012 年):全球可耕种土地面积为15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面积有1.7亿公顷,其中1.52亿公顷被这五个国家瓜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 产国,全国可用耕地面积的69.5%种植着转基因作物;巴西为36.6%、阿根廷为23.9%、加拿大为11.6%。某些作物的转基因品种产量已经逼近甚
至超越了传统作物。全球大豆产量的81%为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榨油。由于出油率更高、更抗除草剂和抗虫,因而成本低,所以深受农民伯伯喜爱,这也是传统
大豆根本无可能和转基因大豆竞争的直接原因。转基因棉花也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棉花主要是Bt转基因品种,能抗棉铃虫,可在减少杀虫剂施放的前提下提
高棉花的产量。你要是棉农,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呢?转基因玉米占据35%的全球产量,转基因玉米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食品添加剂原料,因
为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太广泛了,所以在美国几乎很难找到哪种食品是绝对没有转基因作物成分的。转基因油菜占据了30%的总产量,主要也是用来榨油,转 基因油菜籽出油率高于传统菜籽,而且对人更健康。
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批评有哪些?
任何一项新科学技术的诞生都会招致批评和怀疑,这本不是件奇怪的事情。因为新技术本身就意味着对原有观念和理论的变革和进步,很多尚未具备相应认知
能力的人自然持狐疑态度。这种狐疑态度在转基因食品上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因为怀疑者,往往是环保主义者、宗教组织、公益组织等,他们占有更多的决策和舆论的引导权。这使得转基因食品技术的推广遇到更大阻力和障碍。对转基因食品的批评主要有三个方面: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危害和经济问题。这些批评都成立么?不 妨分析一下。
1.环境危害
以Bt转基因作物为例。Bt转基因的主要特征是抵御害虫对作物的侵损取食,这样就可以在减少施用杀虫剂前提下提高产量。Bt转基因作物的叶子被害虫
幼虫食用后,叶子里的Bt蛋白与幼虫肠道壁上的特定受体结合,让肠壁细胞破裂,最终导致幼虫死亡。怀疑者提出,如果Bt转基因在植物中泛滥,会伤害更多的无辜昆虫,甚至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物种(比如家蚕)。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首先,Bt毒蛋白的抗虫性是窄谱的,它只能杀死鳞翅目(蝴蝶、蛾子)、双翅目
(如苍蝇、蚊子)和鞘翅目(甲虫)昆虫的幼虫。众所周知,农业害虫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蚜虫,粉虱)、半翅目(蝽象)和直翅目(蝗虫)。因为生
理机制不同,Bt毒蛋白甚至都无法杀死蚜虫、椿象和蝗虫,所以它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当然,Bt毒蛋白是能杀死属于鳞翅目的家蚕的,但只要在耕作的时候注意 隔离,不让桑树具有Bt毒蛋白,就能保护家蚕。怀疑者提出,如果Bt转基因作物普及后,可能会培养出能耐受Bt毒蛋白的“超级害虫”。对于这点,科学家也
想到了对策。一方面可以研发出新的植物毒蛋白来对付害虫,另一方面要求维持90%的Bt转基因作物和10%非Bt转基因作物间种,让害虫有个“避难所”。
总之,对于各种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Bt转基因作物耕种历史已有20多年了,目前来看,带来的经济利益是非常巨大,也没有出现滥杀昆虫的现象,“超级害虫”的出现时间比科学家的预期晚得多,而且程度也更轻。
2.人类健康风险
怀疑者提出转基因作物既然能杀虫,也可能会伤害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变成新的过敏源。Bt毒蛋白和所有蛋白质一样,加热就会变性失去活性,即使人类
生吃Bt毒蛋白也毫无危险;并且人类的胃环境是酸性的,人的肠道细胞也不含有Bt毒蛋白的受体,所以,Bt毒蛋白和吃下去的其他蛋白质一样,最终被消化分
解掉。理论上,施加外源基因制造的转基因作物有可能构成新的过敏原,但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和获知了造成人类过敏的全部大约500种过敏原,那么在确立新的转
基因品种上,会有意识地避开这些过敏原。所以,转基因产品不会演变成新的过敏原,其安全性反而比杂交育种食品的安全性更高,因为后者并不能有控制地避开过
敏源。目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没有一种发现有新的过敏原。
3.经济问题
转基因作物的育种和培育是技术门槛和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那些研发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些公司当然希望确 保他们的投资得到回报。许多新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作物已获得专利,这些公司售卖转基因作物种子并牟取利益,和世界上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别无二致。批
评者担心诸如孟山都这样的大公司会控制和垄断转基因作物种子的价格,让普通农户或第三世界国家负担不起。他们不知道的是,很多转基因作物同时采用了杂交育
种技术,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维持最早的高产性状(这在生物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即使是非杂交的种子,由于播种规模巨大,单独留种要分离种子以外的杂质、控制
种子质量,这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如此,农户还不如直接从农业生物公司购买种子。固然,在购买种子时候会提高成本,但是可以通过减少农药释放、减少用水量、最终获得更高产量等方面得到弥补;而种子利润高,就会有更多的公司研发和生产,供应量充足、竞争充分也能降低种子的售价。更何况已经有些组织(如洛克菲勒 基金会)通过资助或购买专利的方式,将重要的转基因作物种子以很低的代价甚至免费提供给贫穷国家农民使用。孟山都虽然在实验室开发过“自杀基因”的技术,但从未在产品中应用过,也早已承诺放弃使用这种技术。总之,市场行为可以交付市场来应对,种植转基因作物最终的经济意义就是达成双赢的局面。
将基因生物技术用于农业是科学服务于人类文明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的说,也是在目前的地球资源条件下,用日趋减少的耕地面积养活更多人口的 唯一可行之路。基因工程技术是个受到严格监督和管理的新技术,因此,转基因食品的整个生产链也完全处于可管理和可控制的范围中。无论从理论还是几十年的实
践来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可以信任的。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无需轻易否定或拒绝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要么潜下心来学习基本的生物学常识,要么采信科学界主
流的学术观点,这才算是个合格的现代人。(作者:我爱雨果)
第3篇:转基因作物的利弊分析
转基因作物的利弊分析
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产品也越来越多地投放市场.这些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究竟能为人们带来多大好处?它们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健康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下面就转基因作物的优越性和潜在风险作一简要综述.1 转基因作物的优越性
由于导入目的基因的千变万化,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也多种多样.综合转基因作物的各种影响,不但给我们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1.1 直接经济效益
种植转基因作物所得到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以美国为例,1996 年全国得到的净利为 1.59 亿美元,其中 Bt 棉花占 6 100 万美元,Bt 玉米占 1 900 万美元,抗除草剂大豆为 1 200 万美元.到 1997 年时,
第4篇:关于《英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作物会种下恶果》的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英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作物会种下恶果》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英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作物会种下“恶果”,导致田间蝴蝶和蜜蜂数量急剧下降,威胁生态平衡,而且这种破坏效应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处于食物链更高层次的动物,如麻雀、灰雀等,甚至还可能沿食物链而上,危及到更多动物甚至人类。
英国政府近年牵头试验了一批转基因冬油菜田。研究者发现,这种转基因作物可能改变田间野草物种的平衡,导致田间蝴蝶和蜜蜂等昆虫的数量急刷下降,而且还威胁到多种动物的生存。研究者们担心,如果转基因生物大规模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将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生态灾难,其中包括基因扩散、生长失控、危害其他生物、物种异化和产生病毒等。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转基因
第5篇:中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中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侨报网讯】截至目前,中国已为抗虫棉花、抗病番木瓜等7种转基因植物批准发放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
新华网消息,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科学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组织编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近日面向全国发行。根据该书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植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这7种作物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据记者了解,2010年中国转基因棉花种植5000多万亩,转基因番木瓜有少量种植,其余已发放安
第6篇: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哲学反思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sky_yirong”为你整理了“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哲学反思”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摘要:转基因作物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生事物,然而新生事物的产生总会伴随着伦理之辩。转基因作物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具有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本文就转基因作物生态风险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的生态伦理原则加以规范,以促进转基因作物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生态风险;生物多样性;生态伦理观;可持续
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orp),是指利用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通过改造作物的遗传组成所获得的某种新的遗传特性的作物。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