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5 08:08: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元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元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 责:责令

C.被旨入见便殿 被:遭受

D.询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3分)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平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5分)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5分)

参考答案

4.C

5. B ①表现他善于治理地方,③表现他宽容,⑥是说皇帝。

6. C“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的不是皇帝,而是安西王。

7. (1)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凶”:年成不好;“发”:打开;“闻”:使之闻;“不之罪”:宾语前置。)

(2)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械”:戴着刑具;“鞫”:审问;“情”:情况;“伏辜”:服罪。)

【参考译文】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自幼失去父母,由堂兄抚育。因年岁饥荒,前往平州去谋生,途中遇到强盗,要杀他们,堂兄甘愿受死。赵炳当年只有十二岁,他哭着请求代堂兄去死。强盗很惊异,把他们都放了。

刚满二十岁,因为是勋臣之子,赵炳在王府侍奉还未登基的世祖,勤谨不懈,于是深受世祖钟爱。世祖驻扎在桓州、抚州间,让赵炳做抚州长官。(赵炳就任后,)城镇的格局规模为之一新。己未年,蒙古大军伐宋。不久北方有警事,官府征兵及搜括民间财物,使燕、蓟骚动。蒙古军北还,赵炳在中途迎接圣驾,把北方所发生的事一一向世祖报告,并受命去追查所征兵卒以及搜括的`民财,把这些都归原主,世祖嘉奖他忠诚。

中统三年,李璮反叛,占据济南,赵炳请求领兵征讨。官军围城,赵炳领兵千人独自挡住北面,将所俘叛军立即释放回去,对他们说:“你们是胁从,不值得治罪。”济南李璮反叛平息,赵炳入朝任刑部侍郎。后来济南妖民作乱,(命赵炳去镇压,)赐给他金虎符,加封济南路总管之职。赵炳到济南,只惩办首恶,其余全部释放。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

至元九年,皇帝考虑关中重地,想找一个刚毅耿直的老臣去管理,因而授赵炳为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在秦地建王府,皇帝诏令赵炳督建宫室,一切由赵炳裁决。王府差役蛮横凶暴骚扰百姓的,赵炳就向上级陈述自己意见,对违法者加以惩处。安西王说:“今后有犯法者,不必禀告,可自行处治。”从此以后,豪猾之徒收敛了许多,秦地百姓才得安宁。朝廷决定,将解州的盐税作为王府经费。年深月久,拖欠二十余万缗,官府追征,仅收三分之一,百姓就已负担不了。赵炳私下对安西王说“:十年所欠之税,责令一日还清,谁能承受得起?与其催征使百姓困苦,不若施恩惠给百姓。” 安西王认为他的话有理,立即下令免征。十五年十一月,安西王去世。

第2篇:《元史·郭守敬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元史·郭守敬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荣使守敬从秉忠学。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元)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河渠使。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万余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十二年,丞相伯颜南征,议立水站,命守敬行视河北、山东可通舟者,为图奏之。

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浸以后天,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①,分掌测验推步②于下,而命文谦与枢密张易为之主领,裁奏于上,左丞许衡参预其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③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别图高爽地,以木为重棚,创作简仪、高表,用相比覆。又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等。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

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十七年,新历告成。

二十八年,有言滦河自永平挽舟逾山而上,可至开平;有言卢沟自麻峪可至寻麻林。朝廷遣守敬相视,滦河既不可行,卢沟舟亦不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

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自是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定著为令。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选自《元史·郭守敬传》,有删节)

(注)①日官:古代掌管天象历数之官。②推步:古人谓日月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③天度:周天的度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习:熟习。

B.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 行:出发。

C.既又别图高爽地,以木为重棚 图:谋求。

D.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广:广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 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

B.浸以后天,议欲修正而卒 自永平挽舟逾山而上,可至开平

C.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 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D.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 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父荣,通五经:“大父”,伯父。“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B.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汴京为北宋都城。这里的司天浑仪为张衡所造。《张衡传》记载:“(衡)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可佐证。

C.守敬首言:“首言”即议事时第一个发表意见。新历制订由张文谦、张易主领其事;从下文看,郭守敬的意见为二张所认可。

D.郭守敬是元朝杰出的科学家,创作简仪、高表和编成《授时历》,是他的两大重要贡献。根据选文,他获此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家学渊源、政府重视以及他本人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3分)

(2)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4分)

(3)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3分)

参考答案

10.C (A.“习”应为“学习”;B.“行”应为“巡行、巡视”;D.“广”应为“宽度”。)

11.B (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可不译。A.于:均为介词,在。C.以:均为动词,认为。D.其,均为代词,他的。)

12.D (A.“大父”指祖父。 B.这里的司天浑仪与张衡所造的浑天仪不同,文章明确指出,“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张衡是东汉人。C.“‘首言’即议事时第一个发表意见”不符合文意,“首言”在这里的意思是“首先认为”,是首先提出重要意见。)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处。

参考译文: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祖父郭荣,精通五经、算数、水利。当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一同在州西紫金山学习,郭荣让守敬跟从秉忠学习。中统三年,张文谦推荐守敬去学习水利,郭守敬已表现出思维敏捷过人。(元)世祖召见,守敬当面陈述水利方面的6件事务。每陈奏一件事,世祖就感叹称是,说:“办事的人都像这样,那就没有白吃俸禄的了。”于是授守敬提举诸路河渠。中统四年,加授银符,出任副河渠使。至元元年(1264),跟从张文谦视察西夏。西夏这地方,在此之前,古渠在中兴,一名唐来,长400里,一名汉延,长250里。其他州郡主渠有10条,都长200里,支渠大小共68条,灌溉田地90000多顷。但兵乱以来,这些河渠被毁坏淤塞,河道水浅。守敬重新修建闸堰,使河网灌溉像往日一样。至元二年,郭守敬被授予都水少监的职务。至元十二年,丞相伯颜南征,打算建立水运站,命守敬视察河北、山东一带可通舟行船的地方,绘图奏报。

当初,刘秉忠认为自从辽、金开始施行的《大明历》已有二百多年,渐渐地与历象不符了,须加以修改,但未付诸实行就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江南平定以后,世祖想采纳刘秉忠生前修改历法的建议。就让郭守敬与王恂,率领南方、北方的掌管天文的官员,分头观测推算,然后命张文谦与枢密使张易主管此事,裁定奏报,左丞许衡也参与其事。守敬首先认为:“制定历法的基础在于观测,而观测的工具首先要有仪表。现在用的司天浑仪,是宋代皇祐年间在汴京制造的`,与此处的天度不相符,比量南北二极,大约差4度;表石因年深日久,也有偏斜。”守敬于是详尽考正它的偏失而纠正它。接着又另外选了一块高爽地,用木材修建了双重的棚,创作了简仪、高表,用来加以比照核实。又制造了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等。又制作了《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述众仪表互相参考。

至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用王恂担任太史令,郭守敬担任同知太史院事。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修订成功。

至元二十八年,有人说滦河可自永平驾船绕山而上,到达开平;有人说卢沟自麻峪可到寻麻林。朝廷派守敬去考察,实际上是滦河既不能行船,卢沟亦不可通航。守敬于是上奏有关水利11件事。世祖看了奏章后,高兴地说:“应当立即照此推行。”于是再设置都水监,使守敬主持这项工作。

大德二年(1298),世祖召守敬到上都,商议开挖铁幡竿渠,守敬上奏说:“山上洪水每年频频暴发,非修建宽50步至70步的大渠堰不可。”主事者吝惜工费,认为守敬是夸大其词,把渠堰的宽度缩小了1/3。第二年发大水,山洪往下灌注,渠小不能容纳,淹没了人畜屋舍,几乎漫及行宫。成宗对宰臣说:“郭太史真是神人,可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大德七年,皇上下诏朝廷内外的官员,凡年满70的,都可以退休,唯独不许守敬退休。从此以后,翰林院的太史司天官不能随意退休,成为定制。延祐三年(1316),郭守敬去世,享年86岁。

第3篇:《元史·本纪第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元史·本纪第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

岁甲子,帝大会于帖麦该川,议伐乃蛮。群臣以方春马瘦,宜俟秋高为言。皇弟斡赤斤曰:“事所当为,断之在早,何可以马瘦为辞?”别里古台亦曰:“乃蛮欲夺我弧矢,是小我也,我辈义当同死。彼恃其国大而言夸,苟乘其不备而攻之,功当可成也。”帝悦,曰:“以此众战,何忧不胜。”遂进兵伐乃蛮,驻兵于建忒该山,先遣虎必来、哲别二人为前锋。

太阳罕至自按台,营于沆海山,与蔑里乞部长脱脱、克烈部长阿怜太石、猥剌部长忽都花别吉,暨秃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诸部合,兵势颇盛。时我队中羸马有惊入乃蛮营中者,太阳罕见之,与众谋曰:“蒙古之马瘦弱如此,今当诱其深入,然后战而擒之。”其将火力速八赤对曰:“先王战伐,勇进不回,马尾人背不使敌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元史耶律楚材传》原文及翻译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太宗即位。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元史太平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太平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

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胜之子也。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始袭父职。元统初,迁御史中丞。时中书有参议佛家闾者,检人也。

御史劾其罪,时宰庇之,事寝不行。太平辞疾卧家。至正二年,诏起为中书参知政事,辞。

进右丞,又辞。会御史祁君璧复劾佛家闾,黜之,乃起就职。辽、金、宋三史久未克修,至是太平力赞其事,为总裁官,修成之。时粟贵而金银贱,太平请委官收市之,所得不赀,其后兵兴,卒获其用。七年,朵而只为左丞相,请于帝日:“臣藉先臣之荫,蚤袭位国王,昧于国家之理,非得太平不足与共事。”十一月,拜太平左丞相,朵而只为右丞相。明年正月,诏修后妃、功臣传,特命太平同监修国史。太平请僧道有妻子者勒为民以减蠹耗,给校官俸以防虚冒,请赐经筵讲官坐以崇圣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元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