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学院校徽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5 08:07: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湖南中医学院校徽

湖南中医学院校徽

湖南中医学院一般指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体,集科研、医疗、校办产业综合发展的高等中医药学府。该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完整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多个学科门类、多种办学形式,为湖南省重点本科高校。

学校创办于1934年,时名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60年改办为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目前,湖南中医药大学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

截至2016年8月,有含浦、东塘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93亩,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个校办合资企业。学校下设17个学院、16个研究中心(所),开设24个本科专业,分属于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学校图书馆藏书109.7万册,线装古籍2.5万余册。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

历史沿革

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时期

1933 年冬,湖南中医药界名流吴汉仙、张牧庵、易南坡、刘岳仑、佘华龛、王纾青、郑守谦、郭厚坤、黄菊翘等人发起创建湖南国医专科学校。

1934 年春,正式成立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吴汉仙担任校长,易南坡任董事长兼顾问,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担任名誉校长,培养出了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任应秋等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大师。

虽然时局动荡,战火纷飞,学校依然勉力支撑,直至1941 年,学校几经搬迁,艰难竭蹶中无法坚持办学,被迫停办。但是,学校却为后来的湖南中医进修学校乃至湖南中医学院的'建设和办学,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前期基础。

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与湖南省中医专科学校时期

1952 年冬,湖南省卫生厅委派唐构宇等筹建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1953 年11 月, 经中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和中央卫生部批准,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由时任湖南省卫生厅厅长张经兼任校长,提出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逐步提高中医的业务水平和社会主义觉悟”的办学方针,主要培训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在职医务人员。

1959 年8 月,在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南省中医专科学校,超越了“进修”的教育形式,开办了中医大专层次的教育,办学层次得以进一步提升,岐黄仁术得以延传。

湖南中医学院时期

1958 年底,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南中医学院。1960 年6 月,在崔洪源、谭日强等人的筹建下,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扩建为湖南中医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教育。

1960 年11月1日,湖南中医学院成立大会暨中医专业60 级新生入学典礼召开,并确定这一天为校庆日。1979 年,湖南中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取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中医高等学府。1986 年,中共湖南中医学院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讨论确定校训为“文明 求实 继承 创新”。

1990 年,原湖南科技大学(今湖南女子学院南校区)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 年,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

湖南中医药大学时期

2006 年2 月17 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同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含浦校区。

2012 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正式进入普通高校本科一批录取序列,形成了以医药教育为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合理格局。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8月,该校建设建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地1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湖南省特色创新服务平台1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6个、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5个。有SPF级实验动物中心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5个。所有科技实验平台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对全校学生预约开放。[4]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2]

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粉体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3]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医药粉体技术工程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超微中药临床应用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

血管生物学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针灸生物信息实验室、中药药性与药效实验室、中药药理(心血管)实验室、中药鉴定与资源实验室、肝脏病理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皮肤免疫与病理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24]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

心脏病诊疗中心和微创外科中心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中药现代化科研实验室、中医内科学、针灸生物信息分析 、中医病症实验室

SPF级实验动物中心

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8月,该校有在研课题688项,纵向在研科研经费6600余万元,参与973计划项目14项、863计划项目4项、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4项、国际合作专项2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6项,其中“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中药新药51个,科技成果转让84项,获国家专利205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9958.3万元。[4] 该校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湖南省42个GAP基地建设,中药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度新增产值7亿元。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37项,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1]

学术期刊

该校办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杂志》、《东方药膳杂志》三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27] ,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收录。另与瑞典Medfors出版社联合办刊《JAH》杂志,及与本校中医诊断研究所共同办有内刊《数字中医药与诊断》。

学术资源

截至2016年8月,该校图书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109.7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63.6万余册,线装古籍2.5万册;数据库12个,其中电子书刊35万余册;各类报刊累计达到1000种。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中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

2.中医医学毕业生简历封面

3.中医临床医生简历模板

4.中医学个人简历模板

5.中医药学院校徽

6.中医骨伤简历范文

7.天津中医学院校徽

8.中医骨伤科学毕业生个人简历

9.贵阳中医学院校徽

10.个人简历-中医药

第2篇:贵阳中医学院校徽

贵阳中医学院校徽

贵阳中医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一体的省属中医药高等学校,是贵州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创办于1965年,由原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贵阳市中医医院合并组建而成,是贵州省唯一的中医药本科院校,1981年获批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高校。

根据2017年2月学校官方网显示,该校有南校区、北校区和花溪新校区3个校区,占地1785亩。其中花溪新校区占地面积1501.5亩,省发改委批复建设面积59.08万平方米,规划容纳学生1.7万人,工程总投资17.171亿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开办1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760名,在校生1067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23人、本科生9534人。

历史沿革

1965年,贵阳中医学院成立,由原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贵阳市中医医院合并组建而成,是贵州省唯一的中医药本科院校;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1年,贵州省中医研究院(原研究所合并后成立)、贵州省中药研究所合并组成贵州省中医研究院后整体并入贵阳中医学院;

2002年经教育部、中国石化总公司和贵州政府批准,将滇黔桂石油技工学校整体划归贵阳中医学院;

2006年,学院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高校;

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2016年7月13日,贵州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贵阳中医学院。

学校文化

贵阳中医学院校徽以字母G(“贵州”或“贵阳”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和太极图组合进行变化,加入太阳和笔的造型,形成“中”字,明确代表了贵阳中医学院。

造型包含太极图、书本和笔,体现了学院中医理论研究、教育的办学特色;包含太阳和跳跃的人形,体现学院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办学力量;象征学院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百年树人”的教育风范;书本、笔和人形双可组合为帆,象征学院在改革、建设、发展中一帆风顺。 校徽用寓意理性、生机发展的绿色,简洁大方,给人以稳健、广博、奋发向上,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视觉感。体现“勤奋、求实、志远;继承、发掘、创新”的人文精神,容易识别记忆及应用。

校训

“厚德明志·笃学力行”

厚德:意为增厚美德,追求至善。出自《易经·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优良传统。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既是祖国医学教育几千年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对该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具有积极的意义。

明志:意为坚定信念,明确志向。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明志”是在自我认知和个人理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实际和时代的脉搏,选择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付诸努力。中医院校师生要巩固专业思想,坚定学习、继承、弘扬中医的理想信念,首先要树立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奋斗的远大志向。《劝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充分说明了坚定理想信念对求学治学的巨大影响作用。

笃学:意为治学严谨,学有专精。出自《三国志》: “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笃学”表示该院师生要深入钻研祖国传统医药学和现代科学知识,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教师要继承和发扬认真、严肃、朴实的'治学精神,认认真真做学问,形成高尚诚实的学术道德氛围,培育出新一代的中医学术大师。学生学习要深入钻研,才能领悟祖国医药学的精髓,为成长成材打好基础。

力行:意为勇于实践,学以致用。出自《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明志力行,专心实践,以激发师生锐意改革、敢于拼搏、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事业心,培养学生果敢坚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中医理论最终要落脚到临床实践上,落脚到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服务上,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实现救死扶伤、仁术济民的理想和目标。

校歌

贵阳中医学院校歌解读:

歌词分为三段。

第一段点明贵阳中医学院,以黔灵山、花溪水代表贵

阳,这是贵阳所具标志性的两个地方,也有灵山秀水育英才的含义。贵阳中医学院现在贵阳市区,已在花溪大学城建有新校区,近期将搬迁。将花溪写入歌词,具有前瞻性。在此山水之间,众多学生聚于一堂,攻读中医学。歌词中的“岐黄”是指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国医家之祖。后世以岐黄指代中医医术。

第二段是对贵阳中医学院教育教学的描述。师生们怀抱传承祖国医学的志向,向往美好的未来;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惜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提高;努力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第三段是对贵阳中医学院校训“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简要诠释。展现贵阳中医学院师生们充满阳光、积极进取、勇于承担的精神面貌;我们有崇高的理想,莫辜负时代的期望。

第3篇:陕西中医学院校徽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www.daodoc.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陕西中医学院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湖南中医学院校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中医学院校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