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缘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5 08:06: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戏缘散文

戏缘散文

印象中,第一次看《窦娥冤》,还是小时侯坐在戏台边看到的画面,那时根本不知道谁是关汉卿,什么是杂剧,只晓得看到的是秦腔,我们陕西的地方戏,也是我爸会唱的戏;后来再看,是和老爸一起看电视上的秦腔演出,边看边听老爸讲剧情,讲演出的名角儿。别小看这样的耳濡目染,这种养成教育的力量可是极大的,导致后来,我这个唱不了几句戏曲的门外汉,对秦腔名角都弄的门儿清!缘于文化下乡活动,今天算是正式看《窦娥冤》的第三次,还是小时候看戏时村口的那个舞台,滋味却不尽相同。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近距离的秦腔演出,感觉非常震撼,演员唱腔,舞台表演,音响效果等各方面都很撩人心弦,看的时候,内心抑不住的翻腾、激动,站了近两个小时,又下起了小雨,我却还是想把它看完。

和戏的.缘分归结于我的家庭,根深蒂固是因为它几乎就是我整个童年的记忆,是陪伴我成长的乐趣,也是最珍贵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爸爸每次排戏,我都要跟着去厂里,每次端着搪瓷碗吃咸菜就馒头都觉得可香了!排练时,就静静地坐在舞台边上,看着导演给演员们一遍又一遍的讲,排!正式演出时,会和妈妈坐在台子下面认真的看,虽然,看得也不是很懂的样子!那时候的老爸瘦高个儿,长相英俊帅气,嗓子那也是团里首屈一指的,所以,每次基本都是男主的角色!记得有一次在台下看到爸爸被抓走了要砍头,我在台下急的哭了起来,妈妈哄了我好久,把我眼睛堵住不让看,这才让情绪得到缓和……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入戏了!

我们家是七十年代典型的工农家庭,就是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结合起来的小家庭!本来生活还算过得去,可就因为没有彻底贯彻计划生育工作,又生了我这个第三胎,使家里经济稍显拮据。即使这样,戏剧的影子在我们家还是随处可见,我们家最奢侈的电器是录音机,说奢侈,是因为在我记忆中,爸爸把录音机换了不少于三个,干啥呢?听戏呗!当然,有录音机那就少不了磁带了!更少不了音箱了……各种秦腔本戏,折子戏,名家唱段,秦腔牌子曲,为了让成堆成堆的磁带有地儿放,我爸又发挥了他木匠特长,专门做了磁带架……于是,每天我家院子里都能听到嘹亮的戏曲声!有段时间,老爸靠着做音箱还赚了点小钱!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不知道从哪里淘来了一套电唱机……搞得家里充斥着老上海的味道!!!那时不懂,那咿咿呀呀的声音,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

曲目看的多了,听的多了,我发现戏曲的世界很美,很真,戏剧里的人物纯的真,假的也真,好人和坏人都能很容易分辨出来,角色的好恶非常明了,很容易看懂!演员的化妆古典、精致,服饰搭配也特别考究、精美!渐渐的,我也喜欢上了秦腔。经常趁着家里大人不在的时候,拿起戏词,跟着录音机一遍一遍的学唱。不分青衣,花旦老生还是小生,只要好上口的就跟着溜,溜得久了,也能唱上几段。爸爸知道了特别高兴,拿出二胡就要给我伴奏……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我的秦腔处女秀是《十五贯》,这段表演相继出现在了我小学、中学、师范的舞台上,成了我的保留曲目。就这样,看戏,听秦腔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刚工作的那几年,在农村教书,学校附近正好有个戏校,我下班了就爱去溜达溜达。看着戏班里孩子们练功,就会想起初中毕业那会儿,差点就去戏校学戏了,那可真就入了这行了啊!阴差阳错,每每无限感慨!戏校每年都要做汇报演出,有时侯农村过会也会邀请他们表演,所以,每年演出还挺多的。每次演出,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拿着小板凳儿去赶场!就和现在看演唱会似的,用现在的话说,我成了他们的铁杆粉丝呢!!

那几年确实是过足了戏瘾的,真的好怀念啊!!

后来,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琐事,看秦腔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尤其像今天这样直面舞台的时刻真的来之不易!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家的老戏迷,老戏骨,也就是我爸,身体一直硬朗,依旧痴迷于戏曲,从秦腔到眉户,从演唱到伴奏,比赛……每次周末回家,他都会滔滔不绝的给我讲他的演出经历,再给我唱一唱他新学的唱段,我给他校对校对谱子,俺们父女俩的戏曲世界就这样自然打开了……

所以,至今,我和戏的缘分一直都在,也会延续下去,因为它,已入我心,入我情!

第2篇:只缘入戏太深散文

只缘入戏太深散文

记得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杭州某富商之女,酷爱《红龙梦》,整日为宝黛的爱情戚戚,久而成疾,卧床不起。其父愤而将《红楼梦》扔入炉内。不料此女疾呼“奈何烧煞我宝玉”气绝身亡。为了一本书。而耽误了卿卿性命,多少有些不值,只是怨此女入戏太深,用情太痴。

对于感情,我一直主张随遇而安,不可强求。段誉对王姑娘的痴呆,当年我也做过。整整的两年里,与佳人同处,鞠躬尽瘁,披肝沥胆。虽然一时赢得佳人的同情而施与爱,但终究是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对于别人的不再爱,不愿爱,要及早的放手。我可以在心里怀念爱情,但是仅限于过往,仅限于夜深人静的某一刹那孤独,天亮了,我还要放手寻找我的未来。

张小娴有一段话大抵如下:我怀念爱情,是在怀念我当时和你在一起的.感觉。假如我现在的感觉变了,你回来了,我们会依然吗?在生活中,没有几个人可以接受回归背叛的爱情,也没有多少离异夫妇会破镜重圆。对于生活,于情于事,莫要入戏太深,入戏是为了体现生活,出戏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对于张爱玲,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她的姑姑张茂渊,人们知之甚少。但其在爱情上真可谓是一位传奇女性,为了一段婚姻竟然等待了50年,在她78岁时,才洞房花烛。这该是可喜可贺可敬的吧。可是我没有。我更看到一种迟暮的悲凉,虽然有句电影台词形容的好:“我只爱你沧桑的容颜”,但是我更感受到一种婉约。

张爱玲说的好,出名趁早。对于感情的归宿,早些有些归宿也何其不好。不是只有持久的马拉松爱情才是真的完美,也不是只有初次的婚姻才叫天地姻缘,爱情,婚姻合不合适,要象穿鞋一样自己揣摩。有些事,有些情,该放就放,莫要入戏太深。

第3篇:庙戏散文

庙戏散文

父亲 在我家看孙子已有多日,一天,我大哥来电话说:“我们村每年的农历3月28日,都唱庙戏,现在开始唱啦,让老爸回老家来看几天戏吧。”随即,我把这一喜信告诉老爸,老爸很高兴,吃罢午饭就回老家看戏去了。隔了几日,大约一个礼拜,想不到老爸自己回来了“戏唱完啦,是咱河南范县高码头乡剧团的,加上从山东鄄城请来的人共计10余人,一天1000元三开箱,换来换去都那十几人……”不过,听老爸说起看庙戏,他给我讲了我村庙戏的由来。

我们河南范县王楼乡皇姑庙村原先可不是皇姑庙这个村名字,我们的祖先是在明朝燕王扫北后扩建北京城市时从北京巴士县小刘庄迁来,名叫司家庄,据说明朝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史称明成祖)镇守燕京(今北京),闻父驾崩,带家眷去南京奔丧。行至我们目前所居住的村庄时,朱棣的女儿突发不治症暴死。于是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戏的散文

戏的散文

办公室楼下有一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常有吹拉弹唱的动静隔着院墙飘进我的耳朵,让我心痒不已。于是,趁着午休时间,我顺脚踱去了中心,溜达溜达。

不小的一块场地,四栋楼并排站立着,每栋楼上都有大字的标识,比如“图书馆”,“健身中心”,”歌舞排练室”等等,而最后那栋楼上,却赫然标识着“书场”。我不禁好奇了起来,好遥远的一个词眼呢。这年头了,谁还会来听书呢?

说到听书,我的记忆大抵都停留在收音机里,停留在单田芳、田连元老先生们的书段里。记得小时候,午饭后的光景,家家户户都会拧大了收音机的音量,听着单田芳老师那沙哑却又厚重的声音,讲述着那些流传古今的故事,但凭他一个人,一张嘴,便演尽了书中人的精彩人生,英雄也有,凡人也罢,生旦净丑,无不形象至极,淋漓尽致,似乎人们的一颦一笑,就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为之喝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村戏散文

村戏散文

入了秋,大豆归了仓,红薯进了窖,忙完地里活,庄稼人难得有的闲日子便脚根脚地撵来了!

十月天短,无风就暖。吃了饭,撂了碗,便齐齐往外赶,不大会,村头便成了车子大聚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头儿照例挨个围成一个圈,在吞吐有致的青烟里,感叹岁月的沧桑,人世的轮回;中年汉子依旧躲在旮旯里,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今年的收成,明年的打算;愣头小子则一如既往地张扬着青春和喧嚣,在众人茫然的神色里,半懂不懂地买弄着什么美国的衰落,日本的危机之类……唯独由花花绿绿的'姑娘、媳妇们组成的方阵,是一道抢眼的风景,一脸的神秘和诡笑里,是扯不完的闺房韵事,藏不住的乡间绯闻……小商贩们则见缝插针地兜售着商机……

日上三杆,“咣咣咣”地三声铜锣响过,千百双眼睛便一齐向台上扫去,门帘掀动,“包大人”一步三摇地从里面晃出,捻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戏缘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戏缘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