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4 08:07: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叠书,一筐苹果,一筐草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呈现问题情境。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

2.尝试猜数。

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

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11、12、13等)小猫做了几个呢?用刚才的方法猜猜看。(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30、35、40等)

3.初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

启发:看来,小猴、小猫都比小猪做的多。同样都比小猪做的多,为什么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几个,而小猫却做了三十几个、四十几个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汇报交流。

归纳:小猴只比小猪做的多了一点点儿,小猫比小猪做的多了很多。我们可以说”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板书: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评析:教师创设了三个小动物做星星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把小猴、小猫做的星星都和小猪做的10个进行比较,并尝试猜一猜它们做的个数。通过比较、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了”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含义。]

4.练习反馈。

让我们再来比比小动物做的纸花吧!(多媒体呈现)

提出要求:先比一比,再说一说”谁比谁做的纸花多一些“、”谁比谁做的纸花多得多“。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点。

5.体会”少一些、少得多“。

(1)谈话:我们知道小猴做的星星比小猪多一些,那么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小猪做的星星比小猫怎么样?

⑵板书:小猪比小猴做的少一些。小猪比小猫做的少得多。

(3)用这样的说法再来比一比小动物做的纸花的朵数。

[评析:在学生初步掌握“多一些”、“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一些”和“少得多“的含义,自然顺畅。]

6.比较选择。

(1)下面,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到果园里去看一看!(多媒体呈现)

苹果树上的苹果真多呀!小熊数了一数,说:苹果有50个。小兔神秘地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小朋友,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v“。学生在书上选择后,指名说一说理由。

(2)小朋友们真棒!幼儿园的明明和红红也有一道题想请教大家。

明明说:”小班共有38人。“红红说:”大班人数比小班少一些。“小朋友,大班可能有多少个人呢?先让学生独立选择答案,然后再相互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拓展内化,巩固提高

1.延伸拓展。

(1)刚才,小朋友们学会了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比较两个数的多少。除了比多少,我们还学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等。你能用刚才的说法来比一比老师与壬军军(班内一男生)、李援援(班内一女生)的高矮吗?

(2)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一次到商店买文具,售货员阿姨说:”钢笔的价钱比练习本贵多啦!“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评析:描述两数大小关系除了多(少)一些、多(少)得多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术语,如”大多啦“,”贵多啦“等,教师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比一比,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我们来玩个比较数的大小的游戏。怎么玩呢?两人一组,分别说一个数,再分别说一句话,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小组内其他同学做裁判,看看他们谁说得好。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3.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拿出两堆本子。说明矮的一堆有20本。要求猜一猜高的一堆有多少本。(高堆的本数大约是矮堆的2倍)先分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估计的理由。教师再拿出一堆本子(比40本略少),估计一下这一堆大约有多少本。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刚才估计时,小朋友们眼力不错,这道题也是考验大家的眼力。这回有没有信心?学生独立选择后,再作出评价。

(3)猜对了草毒的个数,兰兰想请小朋友猜一猜她爷爷的岁数。(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画面)兰兰说:”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爷爷可能是多少岁?“有哪些可能,你怎样想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评析:练习设计,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多样,比一比、说一说、估一估、猜一猜、选一选等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推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简单的推理能力,丰富学生的数感。]三、猜数游戏,结束全课

谈话:小朋友今天学会了用不同说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最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

介绍游戏方法:甲想好一个两位数,让乙猜。乙每猜一次,甲都要作出评价,如”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至猜对。想一想,怎样用较少的次数猜对。多媒体示范游戏。”学生自由分组游戏。

总评:

这节课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例题时,把原教材两个量的比较改编为三个量的比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点放在多一些与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比较与区别中,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习活动,并融游戏于知识学习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气氛热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第2篇: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39页、40页。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猫折星星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通过做一做,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教材在编排上,把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更多地放给了教师和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含义上的细微差别。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所学数学语言描述两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事物的多少总是相对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难点: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教室呢,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例题图)你知道3个小动物分别做了多少个吗?(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小狗做了10个)

2、谈话:看来他们做的都不一样多,首先,我们来比小猫和小猴做的星星,你能比一比吗?(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点)你知道多一些是什么意思吗? 刚才我们说的多一点在数学上就用多一些来表示——板书

3、出示小猫的话后,谁还能像小猫这样说一说?

4、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比,就是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你们还能像刚才完整的说一说吗? 同桌说再汇报。

5、刚才比了小猫做的和小猴做的,还可以怎么比?

同学们说的真热烈,那我们先把小猫做的和小狗比,你们觉得小猫做的还是比小狗多一些吗?(不是)那应该是什么,怎么说?

多很多我们就叫做——多得多(板书)你知道小猫做的和小狗比应该怎么说了吗? 小狗做的和小猫怎么比?(少得多)

6、那可以把哪两个动物做的在一起比? 同桌说一说。

7、这三个数比,都是多,为什么小猫比小猴多一些,而小猫比小狗 多得多呢?

小结:多了几个所以是多一些 多得多一些是多得多。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小动物们用星星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它们还准备用金鱼来布置教室,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左边的鱼有——25条,中间的鱼有8条,右边的鱼有11条。(强调方位词)

比一比,你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说几句话吗? 看谁能把说有的比法都说出来,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分小组汇报 组内完整 他组补充)

2、想想做做第2题。

(1)小猫、小猴和小狗在教室里忙活着,小熊和小兔也没闲着,他们和小朋友们正在果园里为儿童节准备食物呢,你们想去果园看看吗?(出示图片)能把知道的读一读吗?(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猫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这可让小熊犯难了,你们能帮帮它,猜猜梨可能是多少个吗?把书本翻到33页,在可能答案下画“√”

你是怎么选的(18个)为什么你们不选其他两个,请同桌之间说一说,说好了指名说。

(2)小芳和小明在果园里不仅准备了食物、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瞧,他们正在空地上拍皮球呢?(出示图片)

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小芳说 我拍了50下,小明说 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如果你是小芳,你准备猜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在书上画“√”。

指名回答,并问 为什么这么选?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在果园里既摘了果子、长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你们想到果园里做客吗? 花城小学一(5)班小朋友们,马上要去果园春游呢? 你们看,同学们正在挑到果园坐的汽车呢。请你仔细看看图片,说说能春游汽车都能坐多少人? 你能当个小小指挥家,给他们出出主意吗?

你选多少,为什么?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出示。说明矮的一堆有20本。请你把右边一堆书和左边的书的高度比一比,请你猜一猜右边的一堆有多少本?(高的一堆本数大约2个矮的那一堆)先分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估计的理由。

(三)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3篇: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整堂课的教学串连在一些故事情境中,首先我利用教材给出的两个小动物做星星的场景,引导学生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一是复习前一课学的比较数的大小这部分的知识,二也是为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通过两个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也能说出谁做的多,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多的程度,是多一些,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本节课主要也是要让学生会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也注意多让学生说,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例题教完后我没有直接教学试一试,而是出示了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案

教学目标: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叠书,一筐苹果,一筐草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呈现问题情境。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2.尝试猜数。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板书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校:唐滩小学 设计人:冀

成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能够用这些量间的关系,根据已知量来求出另一个量。

2、培养学生数感及估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达。教学难点:懂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词语的差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一:春天来了(课件展示)

师:温暖的春天又来到了,草也绿了,花也开了,燕子也飞回来了。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小猴、小猫、小熊,小兔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还要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呢?小朋友们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教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不同颜色的三杯水,让学生观察,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说一句话。

2、交流引导;指名说,再让同桌说一说。反过来怎么说?

3、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比较活动可以知道:在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