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4 08:01: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精选《哥白尼》教案设计范文

精选《哥白尼》教案设计范文

精选《哥白尼》教案设计范文

[教法]

这篇文章属于人物评传。人物评传是“传”与“评”的结合。“传”是“评”的基础;“评”是“传”的升华。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把握“传”与“评”的结合点及其内在联系。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去研读课文,解决“预习提示”中所提出的问题。与上一篇《鲁迅自传》相比,《鲁》文是述多评少,《哥》文是述少评多。但千万不要因此而觉得《哥白尼》就非得老师串讲不可。相反,《鲁》文中许多隐含的情感老师如不点拨,学生一下子未必了然;《哥》文中的事迹和道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相信学生不需要太多讲解便会读懂。

[学法]

梳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做好两件事:一是看文章叙述了哥臼尼的哪些事迹;二是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哥白尼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沟通--找出“事迹”与“评价”的内在联系,进而体会叙述的简洁性和评价的科学性。

[导入]

1.从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等现代自然科学的常识讲起,导人新课。

……同学们,像这样一些现代人已经无人不晓的科学常识,在16世纪还被教皇及其追随者诬蔑为“异端邪说”。这个“异端邪说”的创立人便是为人类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划时代贡献的哥白尼……

2.从布鲁诺的故事讲起,导人新课。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是哥白尼地动学说的拥护者和宣传者,并因此而遭受罗马教庭的残酷迫害,最后被活活烧死在十字架上。教师可做充分准备;声情并茂地把布鲁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再由布鲁诺引出哥白尼,导入新课教学。

[突破]

1.人物评传与人物传记的写作目的不同。人物评传虽然--般都是从传记落笔,但却着眼于对人物的评价。因此,在叙述人物生平事迹时都会精心选材,作为评介的基础,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哥白尼一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其人生经历曲折坎坷。本文并未作全面的`记述,而是紧紧围绕着创立地动学说这个中心来选材。即使青少年时期的求学过程,也特别突出了他就读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科学精神,这都是为评价做铺垫。

2.哥白尼对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不只限于他所创立的地动学说。他通过创立地动学说而带来的科学对神权的胜利,人类思想的大解放,科学研究方法的大变革,其价值远远大于地动学说本身。因此,作者花费很大的篇幅来论述哥白尼在这方面的功绩,作出了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3.文中引用歌德的一段话和哥白尼给教皇的信中的话,都是精彩而深刻的经典性的语言,其内涵非常丰富,其哲理非常透辟,需要认真思考,深入领会。

4.《天体运行》出版以后的几百年间的斗争和较量,教皇的疯狂镇压和布鲁诺的宁死不屈,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出地动学说的万丈光芒。作者最后的补叙,看似游离在哥白尼传记之外,但却是评价哥白尼的不可或缺的一笔。历史的发展给了哥白尼最公正的评判。

[实践]

1.联系地理学科的学习,做一些天体运行的简单演示。

2.举出一些自己所了解的天文、地理现象,来说明地动学说的真理。

3.到图书馆或上网查寻、搜集哥白尼、布鲁诺等人的有关资料,整理、加工后与同学交流。

[探究]以“科学战胜迷信”为主题,分析、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散布迷信,鼓吹邪教,反对科学的言论和行为。

第2篇:哥白尼

哥白尼: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是15-16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牧师。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错误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但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圣经没有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1]。

2013年是天文学家哥白尼诞辰540周年,波兰全国各地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曾经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伟人。[2]

伽利略:伽利略(Galilei Galileo,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1]。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2]。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

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3]。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

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1]。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

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伽利

略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对近代科学的最重要贡献。伽利略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用实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规律,反对经院哲学的神秘思辨。深信自

[4]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只有能归结为数量特征的形状、大小和速度才是物体的客观性质。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伽利略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从伽利略、牛顿开始的实验科

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

牛顿:艾萨克·牛顿(1643年(格里历)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1]。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2]

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德国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33年因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脱离德国迁居美国,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1940年写了一篇著名论文,“我不信仰一个人格化的神“。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2]

杨振宁:杨振宁(1922~),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20世纪物理学大师,原籍安徽省合肥市下属县城(今肥西县)。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费米-杨振宁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持旧中国(中华民国)护照,为中国国籍。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耳斯共同提出的“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等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大大促进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1967年提出了一个方程,后来巴克斯特也讨论了此方程之其他意义,世称“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场论、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李政道: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

李政道教授除在中国开设长期讲座外,还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CUSPEA),在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

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每年回中国亲自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指导CCAST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对提高科技人员的水平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北京现代物理中心(BIMP);其后,在母校浙江大学成立了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在复旦大学成立了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丁肇中: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1936年1月27日-),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华裔美国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朱棣文: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祖籍江苏太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曾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崔琦:崔琦是在中国河南宝丰县出生的美籍华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从事电子研究工作,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其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成果获奖。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等人之后,第6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

高锟:高锟,华裔物理学家,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目前在香港和美国加州山景城两地居住。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用品:鸡蛋一个,透明容器一个,铅笔一根,盐一包。实验时间:2006年11月26日,早上10点 实验目的:比较淡水和盐水的浮力大小。实验步骤及现象:

(1)在透明容器里,放进淡水,把鸡蛋放进透明的容器里,看到鸡蛋沉在水底,好象在呼呼大睡。

(2)在透明容器里逐渐加入盐,用铅笔搅拌,鸡蛋有一头微微翘起,好像刚刚睡醒了。接着,继续加盐,再搅拌,直到盐不再溶解。此时,鸡蛋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像玩具不倒翁在平面上前后左右地摇摆。最后,鸡蛋浮出了水面。实验原理:

(1)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浮力要大。(2)盐水的的重量比鸡蛋大。

第3篇:《哥白尼》教学计划

《哥白尼》教学计划

[教法]

这篇文章属于人物评传。人物评传是“传”与“评”的结合。“传”是“评”的基础;“评”是“传”的升华。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把握“传”与“评”的结合点及其内在联系。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去研读课文,解决“预习提示”中所提出的问题。与上一篇《鲁迅自传》相比,《鲁》文是述多评少,《哥》文是述少评多。但千万不要因此而觉得《哥白尼》就非得老师串讲不可。相反,《鲁》文中许多隐含的情感老师如不点拨,学生一下子未必了然;《哥》文中的事迹和道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相信学生不需要太多讲解便会读懂。

[学法]

梳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做好两件事:一是看文章叙述了哥臼尼的哪些事迹;二是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哥白尼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沟通--找出“事迹”与“评价”的内在联系,进而体会叙述的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哥白尼》读后感

《小哥白尼》读后感

小哥白尼读后感范文一

我昨天下午去向姐姐借了几本《小哥白尼——野生动物》我从这本书中发现了原来很多我过去不了解的知识,比如:巨蟒当保姆、我家的金鱼“踢足球”绵羊给小猴当保姆……

在《小哥白尼——野生动物》中我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一些活泼可爱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动物,比如可爱的熊猫、小猴、小羊、小熊……令人毛骨悚然的老虎、狮子、巨蟒、鳄鱼……,还有身上藏有巨毒的蝎子、黄蜂、黑寡妇蜘蛛……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去探索,还有很多问题等我去回答!

我觉得这本书内容精彩,每一页都有不一样的内容,还有很多搞笑的地方,我看到一个地方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肚子都笑疼了,它是讲了一只猩猩的故事,一位游客来到动物园看猩猩,他招手,猩猩也招手,他点头,猩猩也点头,他做什么,猩猩做什么,他向猩猩扒眼皮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哥白尼》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哥白尼》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