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物理教案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物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决定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初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学习欧姆定律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电学仪器的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实验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学仪器的综合使用。
教具
教师使用:投影仪,自制投影片,2.5V、6.3V小灯泡各一个,演示电流表,干电池两节,电键,导线。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学生用电源,电键,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简式电阻箱,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前面几章中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你认为电流跟电压、电阻有没有关系呢?(学生发表意见)
利用演示实验(电路图见图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分别用一节干电池、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给2.5V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第二次实验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较大?
步骤2:仍用两节串联的电池组供电,更换6.3V小灯泡,观察灯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通过2.5V、6.3V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不同?
在实验基础上,使学生对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定性的认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章知识教学的线索,点明本节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
(二)讲述新课
(板书)第五章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问: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扩大两倍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如何变化?怎样才能确切的知道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1、在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出示实验电路图(图2)讲解各元件的作用,讲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码放的位置(如是否便于操作等)。
(2)为便于读电表示数,电路连接完毕并检查无误后,应将两电表靠在一起。
(3)定值电阻R用简式电阻箱提供,取R=5欧。
(4)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分别选用0.6安和3伏。
(5)其他注意事项同过去要求一样。
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教师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查,如:电键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放在了阻值最大处;简式电阻箱提供的阻值是否为5欧。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一)(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问:电流随电压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换用其他导体做实验,都能得到上述正比关系。
教师按下面格式板书,然后让学生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实验结论:在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__的电流跟______的电压成_______。
利用实验数据记录表(一),应用比的关系,进行口算练习。
问:若电压加大到5伏,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安?
简要小结,指明下面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板书)2、在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前的几点说明:
(1)实验电路与前面实验相同。
(2)实验中电阻的.阻值依次为5欧、10欧和20欧。改变阻值前,一定要断开电键。
(3)闭合电键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电压表的示数均为2伏,读出各次电流值,并填入下表。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二)(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问:
(1)电流与电阻这两个电学物理量,是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
(2)电流随电阻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3)怎样完整地表述这一规律?
(板书)实验结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应用比的关系,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上面实验中,若电阻为40欧,那么,通过电阻的电流该多少安?
(三)课堂小结
学生应明确,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以及研究后得到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后面学习有何意义。
(四)巩固知识
1、指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自制投影片)
(1)导体中的电流在电阻不变时,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不变时,一段导体的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3)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不仅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还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2、利用电路图二提问。
(1)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均不偏转,说明此电路处于什么状态?
(2)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而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3)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一会儿向右偏转到某一位置,一会儿又都摆回零刻度处,这是什么原因?
(五)布置作业。
第2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课时:l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量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具:课本图8-1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电流?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有电流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就会越大。U↑→I↑(板书,下同)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推断: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R↑→I↓
即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研究课题。第八章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做实验!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我们找到规律。
电流受到两个因素电压、电阻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何设计实验?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比如电阻。问:“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呢?(出示小黑板)填空:“同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这“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启发学生:“与这种作法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两个量的关系呢?”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为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物理中极为有用的方法。
板书:第八章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U↑→I R↑→I↓
研究途径:实验
实验方法: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一个量与电流的关系
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课本图8-1(把图板书在黑板上)连接实验电路。先不连电压表,引导学生看清回路:电流表与R串联。读数表示通过R的电流。然后再将电压表接入,让学生看清:电压表与R并联,读数表示R两端的电压。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R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同时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格。
3.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填写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R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板书:
1.实验一 研究I与U的关系
2.实验条件:R一定
实验电路:
记录
R=5Ω
三、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路图同课本图8-1,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定值电阻值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填入表格。
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跟电阻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写出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电阻R的阻值成反比。”
板书:
2.实验二研究I与R的关系
实验条件:U一定
记录
U=3V
四、小结、巩固
将实验结论填入课本空白处,并用“ ”符号将实验条件标示出来。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第3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了解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演示用器材:干电池两节,演示用电流表一只,2.5V和6.3V小灯泡各一只,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问:什么是电流?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答:略)
(2)演示:把2.5V小灯泡和演示用电流表串联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
第4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了解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演示用器材:干电池两节,演示用电流表一只,2.5V和6.3V小灯泡各一只,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
第5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仪器
演示器材 干电池8节、演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2.5V、6.3V小灯泡各1只,灯座2个,开关2个,5欧、10欧、20欧电阻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挂图,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请看下面的实验。
1.演示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
2.演示
小结 “6.3V”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电阻一般不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跟电阻有关。
3.引入 实验告诉我们:通
第6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课时:l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量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具:课本图8-1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电流?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有电流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就会越大。U↑→I↑(板书,下同)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推断: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R↑→I↓
即通过导体的电
第7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竹溪县花桥中学 谭国林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在九(5)班主讲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物理公开课。课后得到了同事们中肯的评价,指出了课堂值得发扬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让我深受启发。
这节课是一节实验课,设计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设计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让学生在自己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让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教学思路是清晰的,问题的设置是具有引领作用的,如课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要测量什么?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等。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
1、时间把握有待调整。
客观上来讲,由于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总害怕学生不会操作,因此过于注重实验设计的全面性,使得实验设计
第8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大全(18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下是一些教学实例和教案设计的案例分析,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篇一
d.都研究。
2.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
c.r=u/i可作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d.加在某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该导体中电流也增大。
四、计算题。
电阻是10欧的导线在3分内通过的电量是108库,求导线两端的电压。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篇二
1、电压: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