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宽容法师佛学禅语语录
宽容法师1970年出生,陕西省扶风县人。父亲及伯父为佛教信徒。受其影响,遂立一心向佛之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宽容法师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被众生附体是种因果,若自己念佛的心不够专,心的力量弱,而对方强,他就乘虚而入,附体做怪。只要至诚念佛,对方是抵不过佛力的。想让对方不来附体,通常的问题出在自己听经少,理不明;想念佛,心不专;怕对方,又想对方。如此,无论念什么经咒都难有感应。一定要真放下,才能真念佛。
2、多一座寺院,多一方净土,少一座监狱。
3、悟无止境,能有所感悟,就是福报现前,佛缘成熟了。
4、佛法的精髓靠的是以心传心,至诚感通,不是一个能摸得着的东西而能交给您的。等您修到能放下一份愚痴,增长一份智慧;熄灭一份烦恼,就能领悟一份讲经心法了。
5、佛学是教人觉悟的学问,是指导人们过上幸福自在生活的哲学。其博大精深,穷毕生之力也难窥一二,但佛法如大海的水,只要尝一口,便知其味,不需喝尽海水方知。所以,佛法要尽量学,即使学了只言片语,都是受用无尽,肯定对提升生活品质有正向作用。您这种欢喜的受用是正确的,再接再厉。
6、信仰是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随意不得。佛是觉悟、慈悲、和谐、孝敬、喜悦之意,这些信仰是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7、要多念佛,在佛力的加持之下,会增加定力,心就不会随周围人事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当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心时,这心才真正是自己的,心也就能开发出遇事不惊,抵御烦恼的智慧能量来。若念佛时间短,佛号就难以伏住烦恼,掌控情绪的效果则会差些。
8、大义是说学佛之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为的是学佛成佛,成就的标准是心要空,无有妄念。
9、要用智慧轻松地从心里断。淫欲如抽烟喝酒,对身心没有益处。有此爱好者,大都身心病多,咳嗽痰多,人们都怕和他们打交道或用餐。明白烟酒之害的人,您免费让他享用上等烟酒,他都觉得是受苦而避之。同理,若知道淫欲和纵欲的伤身和生死根源的真相,就不会有这个爱好,因而就不断而自断了。
10、欲发心做一位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比丘,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外,经过考验,就要求受三坛大戒,才能成为真正的合格佛教出家僧人,名为比丘。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11、纵观古今,凡谦㳟好学者,大都谨言慎行,学有所成;凡无才无德且不思进取者,大都狂妄自大,好为人师,贻笑大方。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同理,当细心观照此众生相的事实真相,以此为鉴。欲成为法门龙象,就要多加历事练心,更高地要求自己。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此为进步之要阶矣。
12、若不知近君子,远小人;近善友,远恶人。认为孟母三迁没必要。如此则自己永远不能耳聪目明,开法眼,找不到成佛之道。因此,一定要谦虚,学会从零开始,要善解如来真实意,则不会走偏。虽说至道无难,但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生死大事,重如须弥,绝非儿戏,徒儿不可不慎。
13、谈禅论佛悟管理,修心开智品人生。管理即管人,管人在管心,要管好别人的心,先要管好自己的心。
14、禅即心,修禅即锻炼掌握自己的情绪管理,能管好自己的心,才能管好一切。
15、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宋朝周敦颐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唐贯休大师曽说:“有过未隐晦,有责勿推诿。文过而饰非,忧如篮打水。”故知,玉不琢,不成器;树不剪,不成才。一个人的成就,靠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
16、在于学习佛陀的心行。因此在修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舍弃自己的观念,将佛经中的教导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不得有半点差错。这样就能逐渐地将自己不合佛言佛行的言行举止修正过来,名为学佛。若对经、对人事固执自己的见解,永不改进,如此则佛经再殊胜,也难救拨自己趋向涅槃彼岸。
17、安居为修行制度之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佛教寺院的安居日,三祖禅寺谨遵佛制,每年的这天,都庄严隆重地举行安居仪式。 从这天至七月十五结束,又名为一夏九旬或九旬禁足。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
18、佛法教学和世间教学的目标不同,讲经的目的是帮人开后得智,世间教学是传授知识。学讲经的人若妄念多,至诚心不够,这样即使用小聪明学了点讲经技术,也难帮人开后得智,无法获得佛法的真实之利。因此,发愿学讲经最可贵的是要用至诚心。
19、只要一心念佛坐禅,身心清净,则妄念不起,不起妄念则幻象亦随之消失。有妄念就有幻像,妄念是阻碍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障道法。打坐的秘诀是“摒弃诸缘,至心一处。”念佛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20、切莫骗人 能被骗到的人,都是相信自己的人,只有亲朋好友才可能相信自己。人生一世,知己难遇,若将朋友都骗了,自己就会过上孤苦伶仃的痛 。
【其他资料】
因成绩优异,1992年留校任教,并协助圣辉大和尚管理佛学院工作。1993年,任九华山甘露寺住持、佛学院教务长、副院长。1996年,受邀到新加坡净宗学会,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任访问学者。在新加坡,宽容法师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工作中,学业大长。获南澳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西太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学成归来,被礼请为安徽省潜山县三祖禅寺住持。2006年12月,当选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2007年10月,当选为安庆市青联副主席。 宽容法师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管理系,安徽省九华山佛学院及其研究部律宗系,曾获南澳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西太平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92年底被聘为安徽九华山佛学院僧值、班主任、副教务长。
1993年被聘为九华山甘露寺住持、佛学院教务长、副院长。
2004年受安徽省潜山县四众弟子礼请,任潜山县三祖禅寺住持。
2006年5月,被推选为安徽省青联委员。
2006年12月,当选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
第2篇:佛学法师语录
1、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2、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3、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4、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5、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6、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7、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8、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9、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10、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11、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12、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13、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14、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15、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16、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17、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18、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19、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20、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21、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22、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23、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4、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2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26、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27、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28、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29、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30、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31、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32、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第3篇:佛学禅语
引导语 :学佛静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学佛禅语,大家来细细品味!
禅语一
1、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2、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3、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4、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5、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6、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7、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9、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10、佛说:汝以色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