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乐观勇敢所以一切安好 当我坐在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写这篇观后感时,我已经两次错过这部经典的印度电影了,然而这次上天却没让我错过这部如同此刻阳光给我的感觉的电影„„
如同大多数印度电影,这部印度电影也穿插着曼妙的歌舞,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省,在歌舞、爱情、剧情的交融中诠释着成长的艰辛与感悟!
影片中帝国工学院是印度最高学府,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残酷学府,是一个令无数青年极度追求的学府,又是一个容易然人迷失自我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个地方却出现了兰彻、法罕、拉加这三个与众不同的“傻瓜”——兰彻的与众不同,令他经常不能进入教室,但四年中总是能拿到第一,法罕热爱摄影却又迫于父亲的压力而不得不学工程学,拉加面对竞争,面对家庭贫困的压力,一味的求神祈佛导致自己充满恐惧,无法用心学习。而当这三个“傻瓜”走到一起并一起走过在帝国理工的四年后,三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找到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乐观和勇敢!!
在帝国理工这个冷酷的充满竞争的学府,开学第一课院长就向大一的新生们讲述着大自然中的竞争,当那枚鸟蛋摔到地上破碎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震。随后就出现了乔伊因为没完成毕业作业而被延迟毕业,最终导致这个年轻人压力过大而自杀。当恐惧压力向我们袭来时,我们要怎样应对?是的就是影片中兰彻的那句——一切安好,那不是对自己心理上的安慰,是乐观和勇敢的表现。生活中充满压力和挑战当它们袭来时我们不能一味的逃避,而是要振作起来,听从心底的力量,用乐观勇敢战胜压力恐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成长,才能听到自己心中所想,更好的做自己!!
当受伤后恢复的拉加将神戒丢进垃圾桶时,当法罕跪在父亲面前讲述自己的理想时,当兰彻在小学按自己的方法教孩子们科学知识时。我知道他们才是成功者,他们听从的是自己心的声音,在压力恐惧面前,不放弃自己坚持的信念,最终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那份在战胜自己后,实现自己理想的成功„„
生活是冷酷的,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竞争与压力,你可以恐惧,可以彷徨,但不要一直这样下去,即使面对从未有过的苦难,只要乐观勇敢的面对,倾听心的声音,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像经历挫折后的拉加一样抚着自己的心说:“一切安好”!
阳光依旧很好,我也很好,看过电影的看过观后感的亲爱的你,ALLISWELL?
第2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看《三傻大闹宝莱坞》应提高期教师培训的要求,刚看完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经典的电影了,非常有教育意义。
整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延展开来,丝毫不觉这时间过得缓慢。电影中充斥着许多幽默搞笑的镜头,但是在一片嬉笑怒骂中却充斥着我们的神经——怎样的教育才是正确、适合的。法兰、拉杜与兰乔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
看完整部电影,我们欣赏男主角兰乔的特立独行,不走常规模式,感叹他伟大的成就,当然也为他收获的美好爱情所庆幸。但是在这些感动的`背后,还是会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反思。虽然我们和他们处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教育制度,但是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有着某种相通性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于那几个特别调皮、爱自由、不受约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呢?我们在某些时候是不是也充当着电影中那位“病毒”校长的角色呢?以前的我可能真的也会很急躁,希望那些不守规矩的孩子马上改正,所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孩子更容易有抗拒心理,更要与你对着干。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很有个性,很有想法,也很聪明,但是自控能力比较差,课后总喜欢在教室里跑动。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对他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安全的行为,就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是他却一副很不服气,很不在乎的表情。让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晚上放学时又将他的不良行为告诉了他的家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他是对我有抵触情绪的,早上来班里也不愿意跟我打招呼了。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可能我的做法让他在同伴和家长面前失了面子。
通过这次观看的电影,我觉得自己真的要反思下以往的教育行为,是否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尊重他们不同性格发展的特点。以后孩子犯错了,应该严肃处理,但是过后要像没事一样和他一起玩,让他知道规矩是规矩,喜欢是喜欢,即使你犯了错,老师还是很喜欢你的,批评与喜欢是两回事。
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的生本课堂,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也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的分数看。相信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我们的教育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3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为 友 情 喝 彩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记得第一次听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因为同学看完这部电影后念念不忘,然后疯狂地推荐我们去看。当时听了这个名字,就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是部喜剧,纯粹搞笑的,估计没什么意义的,不过是用于消遣罢了。也正是因为对它的这个小小的偏见,一直过了很久,我才在一个无聊的午后选择看这部电影来打发无聊。
但是当我看完整部电影,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同学的行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也是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弯。这部印度电影,比起通常的宝莱坞喜剧片,更显成功,笑料层出不穷,种种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三傻大闹宝莱坞》幽默中不乏严肃,欢笑中不乏讽刺,反映了现在社会上的诸多问题,与我们大学生紧密相连的问题——理想,升学,竞争,父母的期望,友情,爱情等等,抨击了填鸭式教育和等级
第4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强烈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值五颗星。非常精彩,改变我对印度电影一直歌舞不停的印象,男主角阿米尔汗,和阿甘有点像,这样一部电影比《阿凡达》不差,一部伟大的印度电影。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备,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意义,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有时候不想跟自己过意不去 讨厌看过于沉重的 —— 这部电影深入浅出不乏蕴含诸多道理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我从未有过如此的震撼,你很难想
第5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影片虽然以“Three Idiots”为名,但我并不认为主人公三人应被称为“呆子”,反而觉得他们诠释了青春的含义,演绎了最充实的大学生活。或许影片主要记叙的不仅仅是三个主角的大学故事,也包蕴了一生处世的态度:专注于远方的目标时,是否还要留心身边的风景。
入学之初,“病毒”就以杜鹃的比喻揭示了竞争的残酷:“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它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它们会怎样?它们会把其它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诚然,竞争是激烈的,但这并不是我们放弃一切而将胜过他人作为唯一目标的理由。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或许存在着许许多多同我们争夺职位、薪资的竞争者,但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路人,真的不认为使用各种手段一路排挤开他人就会
第6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
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心灵倍受震撼,这次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从中体会到了该如何应对生活,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对待朋友。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梦想和目标,但很多人由于家庭等外在因素而不敢去追求自我的梦想,就像在已画好的圈儿中生活。我们要敢于做自我想做的,摆脱掉恐惧,大胆的去挑战自我应当做而一向没有勇气做的事。只要你大胆的`迈出第一步,做一次,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们要
第7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作者:高莹馨
第一次听到这个电影的名字时我以为是一部无聊的搞笑电影,可后来发现在很多电影网站上该部电影都被排进 “十大不能因为名字差而错过的好电影”,从而激起了我观看的兴趣。虽然这电影起了个没什么气质、翻译成中文越发山寨的名字,但这并不影响它两年前一上映就成为印度最卖座影片,也是豆瓣网、时光网的文艺青年们追捧的对象。这就是“三个傻瓜”的魅力。
《三傻大闹宝莱坞》严格来说是一部教育片,可它又不同于以往那些死板的教育片,没有通篇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三个傻瓜令人捧腹的经历,还有经典的兰彻语录。兰彻是一个学校中的另类,他不喜欢公式化的背书,他喜欢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解释书上晦涩难懂的定义,他不喜欢只是听老师讲解,他喜欢提问题,当众拆“病毒”的台,导致学校里的老师将他赶出教室,病毒更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