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内容摘要:前段时间在海岱小学的报告厅听过陶老师的精彩报告,当时对陶老师的讲座一定意犹未尽,其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真挚的教育情怀,孜孜不倦的阅读态度,永无止境的人生追求,必将让我们获益无穷。借此,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是陶继新教育演讲录,非常感谢陶老师分享给我们的激情和智慧!
关键词:幸福教师教育
利用春节假期把《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全程读完,书中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关于教师的读书走向,诵读内容,怎么思考,怎样行动作了细致详细的介绍,现在社会中报刊、图书、网络等文化只是信息载体林林总总,斑斓多彩,那么怎样选择就大有学问可在,三流“下”品不仅不会提高而且还会对文化系统产生负面作用,家长放心的把孩子托付到海岱小学,就是想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过的幸福,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所以首先在选择读书走向上要“取法乎上”,对于陶老师“取法乎上”的主张我非常赞同,中国经典与外国经典都是我们需要诵读的内容,当你把其经典都了解之后,就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了,真的好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对于陶老师采访到的李秀伟老师、沈红旗老师、韩兴娥老师更是我们学习中的榜样,我觉得他们都是幸福的教师,他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幸福思想观念,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正确的习惯,有正确的习惯就会有正确的性格,有正确的性格就会有好的命运,有好的命运,人生一定会幸福。所以,一
个人幸不幸福,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正确,人生就扎下了正确的根基,如此,人生才会有幸福。
第二部分:打点幸福人生。国家一直在提倡和谐社会,和谐与幸福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有了和谐的社会才会有我们追求的幸福出现,那么怎样构建和谐?作为一名幸福的老师首先要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教师首先是个人,放下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如果准备以教师为终身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衡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有医学专家称心理平衡的保健作用超过了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只要注意并做到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其次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再次善待同仁──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教师间公共的人际关系无外乎合作与竞争两种。正确处理这两种关系,使之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情商高的反映。合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与同事有效的合作中,才能体现出我们的职业价值。
第三部分:孔子的精神境界。这部分对孔子精神的描写可见陶老师对孔子的敬佩和崇敬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不可小知,而可以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些文言警句陶老师更是做了自己最准确的见解,对于陶老师的精神文化,我有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带着幸福感做教师,正如揣着理想上路,不仅在做的过程中使幸福变成目的,而且必然会带来一个副产品,使教育教学变得精彩。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知”教育、“好”教育,当然不会厌烦、不会疲倦,不仅效率高、效果好,而且心情愉悦!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我们要保持不断创新,持续发展,就千万不要怕下属超越自己,你是想你的学校中一个人才比一个人才更好、更棒,还是一个人才不如一个人才呢?记住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拥有足够的信心,宽阔的心怀,容纳下更多优秀的人才,学校才会发展得更好。
现在我想,目前我的第一步,就从努力给身边每个人一个微笑做起吧。有缘结识阳光心态,操之在我,自我和谐,面对社国的花朵,春暖花开—打开心灵之窗,迎接灿烂的阳光。
结论: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真正地感觉到怎样做可以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我想,做为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有健康的平常心,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幸福!幸福应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让我们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幸福从此熙熙攘攘。有人说过,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我暗暗地对自己说:我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参考文献:《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姓名:尚婷婷
时间:2012年2月2号
第2篇:《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假期读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教师》一书,原本只是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觉得远没有读自己喜欢的书有兴趣。然而不读不知道,一读收获真不小。内容和我想像的那种条框式的专业教育理论书迥然不同,确乎是别有一滋味在其中。对我而言,就如同走进了孙悟空的花果山水帘洞的福宝之地,从头到尾进行了一番精神的沐浴。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既有酣畅淋漓之感,又有豁然开朗之坦荡。许多积压已久的困惑、忧愁、思虑顷刻如烟散去,荡漾在心是一种久未体会的或淡亦浓的幸福之感。
首先憾动我的是陶老师一以贯之的读书习惯。他说:“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而且他主张“取法乎上”的读书,“上”就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是那些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对于古今中外的经典不仅要读,还要背诵。陶老师49岁的时候,就从《论语》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背诵之后,对以前很多不理解的内容方才有所感悟。更重要的事,背诵几乎改变了陶老师的人生,不单单改变了他的话语方式、思维走向,而且还提了他的思想境界,使他进入一种心灵安适的境界之中。
读到这里,我实在感觉憾颜。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所读之书不在少数,但感觉自己精进甚微,没有多大的改变。通过对比才发觉自己所读的书还多在情趣方面打转,没有“取法乎上”,自然只能得法于下了。我一直不喜欢看四诗五经,觉得太累,太费功夫,自己又不搞什么研究,搞那么累干嘛。对于《论语》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理解水水平上,更没有背诵的习惯。很多句子,做为十几年的语文教师,我也弄不明白它的真正意思。如:“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群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等等。
陶老师似《论语》为珍宝,不但自己背诵,还让自己的大女儿,二女儿背诵,背会了还有几千元的重奖。煞费苦心。受陶先生影响,假期,我把《论语》一书拿出来认真研读了一番,并规定自己每天背诵三句经典语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来那些不明白的句子意思,现在都迎刃而解,尤其神奇的是自己的心灵也逐渐进入一种安适快乐的境界之中。《论语》真如一剂良药可以抚慰人的心灵。
陶先生说得真对:“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
其次憾动我的是陶老师能够在繁忙之中打点幸福人生。
陶老师认为健康是打点幸福人生的基石。而健康的身体不仅要靠外在的坚持锻炼,内在的心理和谐更是至关重要。孔子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心灵状态的和谐。
陶老师说要想做到心灵的和谐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宽容大度:谅解冲撞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
优化情绪:排解生气之“毒”;进行“良性暗示”;养生之首即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
有舍方有得:生命不能太负重,只有学会放下,才能轻装上阵。我们往往只看见一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那些无形的东西的负担更重。放下心理层面的负担,才能走进无我的境界,也才能渐入幸福的佳境。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内心脆弱敏感之人。由于工作、生活方面的原因,身上一直背着很重的轭,很少面带笑容。有时感觉活着也挺受罪。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还比较阳光,但是一旦回到生活中,就常常无端的忧郁、压抑。
读完《做一个幸福教师》这本书后,我被陶老师豁达乐观情绪感染,特别是他两次放弃到手的评教授职称一事,让我深有感悟。鲁迅先生有诗云:“相逢一笑泯恩仇”。我想在这些大师们的指引下,无论面对多么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我也会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有一份心平气和的心情和远离浮躁的心境。
久久凝视着封面上陶先生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平和、淡定、超然、幸福。不是修炼到一定的境界,无论怎么摆姿做态,怕是远不会有如此自然的音容笑貌。
陶先生确实是一位可敬之人。然而我的拙笔又怎样抒写出我感受的万千之一……
好在,我一个假期都处在一种陶陶然的快乐之中,这种少有的幸福之感,怕多半是受了陶先生的影响。不记得是哪位高人说过一句,能打动你心灵的书一定是好书。无疑的,陶先生的这本书值得每位教师去读。我敢保证,读了也决不会后悔。
现今社会,人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了,但幸福指数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教师,受诸多方面的有形无形的压力,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哪有幸福可言?但是如果能按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书中所写的方法去持之以恒地实践:坚持诵记经典,让经典浸润我们的灵魂,努力提升我们做人的境界。生活中讲究内在和谐,优化情绪,事业上充满自信,发展自我,那么我们每位教师也完全可以成为幸福的教师。
感谢博学、方正、励志做学问的陶继新老师,感谢《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及时给我心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我读书指名了方向,也让我有勇气做我想做的事情。更让我懂得如何在教书育人的时候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更感谢让我们能看到此书的学校领导,是他们的先见之明,才让我们有机会再饱吃一顿文化大餐,这样的大餐无疑是滋养我们灵魂的精神大餐。这样的大餐多多亦善!
第3篇:《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1
读完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真的像品尝了一次精神的大餐,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那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汩汩的在我心田流淌着,滋润着我心灵的深处。
书中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须,让我知道为什么教师要读书:完善人格;授业解惑;生也有涯。是啊,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当好这个工程师,就要求老师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而读书当是最佳、最捷之径,更何况人的生命有限,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怎样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假如通过阅
第4篇:读后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读后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所有人都不遗余力地打点着自己的幸福人生。可是,能创造出真正的人生幸福的人却并不是很多,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身居高位,不是腰缠万贯,不是门庭若市,不是金屋藏娇,不是在酒吧里轻歌曼舞,不是在茶楼里迎来送往……真正的幸福不是丰富的感官享受,不是庸俗的精神放纵,而是道德高尚的灵魂高贵和内外和谐的心灵快乐。
那么,人应该怎样打点自己的幸福人生呢?我认为,陶继新先生的讲演录《打点幸福人生》给了我们最质朴、最理想的答案——善待他人,发展自己。
善待他人,可以融洽人际关系、形成和谐团队
第5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收进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我是分三个晚上读完的,第一个晚上读了一半即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第二天就委托刘敏校长代购60本,给一线老师至少一人一本,并且推荐给到我们学校听课的安俊英校长和孙建法校长。因为清晰感到,《幸福》一书定能促进教师的生命成长。第二天晚上因为酒精作用,读得甚少。第三天晚上,即是昨晚,出去吃饭后与女儿妻子和一位同学又去广场散步聊天,回来洗漱后已是10点过半,始翻开《幸福》一书进入阅读。按陶老师规律11:30放下阅读,想进入睡眠。那种读到精神精品的幸福感觉扩散开来,竟是不能入眠。这种感觉是很长时间没有了的一种。零点时候,开亮床头阅读灯,继续捧读心中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