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有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2 19:28: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南京南京观后有感

南京南京观后有感

导语: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南京南京观后有感,欢迎大家阅读。

南京南京观后有感篇一

早就听说过陆川执导的《南京!南京!》,却一直没有勇气去观看这部电影。也许是因为知道影片承载的历史过于厚重,也许是我还缺少直面痛苦的勇气。而昨天,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9月3日大阅兵之前,在“8.12”特大火灾爆炸后耳闻目睹了武警、消防战士、医护人员如此众志成城地救灾抢险之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终于鼓起勇气报名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无论是从艺术角度上还是从其承载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上,无疑都是优秀而厚重的。黑白胶片的处理、史诗般的战争场景、穿透耳膜的枪炮和哭喊声,再现了那场惨烈痛苦的悲剧,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不论你是身居海外,还是出生在战后的和平年代,都会因这部电影产生极其复杂难言的感觉:激愤、苦涩、羞耻、哀伤……千百种不同的情绪涌上心头,汇聚在眼眶里、哽咽在喉头上。南京大屠杀太沉重了,沉重到这是全中国人心中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疤,沉重到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灵魂上,就像所有内心的伤口一样,害怕去触碰,又不能够忘怀。

电影中有一个人物给让我感触很深。刘烨饰演的革命军官陆剑雄,在南京已经失陷、部队所剩士兵不足十人的情况下一边让手下的士兵逃命,一边与日军上百人的部队展开了最后的巷战。直至被俘,他毫无惧色;最后被杀,他也挺直了脊梁,站到了成千上万同样被俘的百姓前面。记得有一个军人说过,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守护我们的百姓,那我们是没有资格求生的。也记得莫斯科保卫战中俄军之所以能够获胜,是因为在所有士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就是我们的父母和妻儿。

也许有人认为军人早已不惧死亡,甚至失去了求生的欲望。但其实他们对生的渴望比一般百姓更为强烈。但他们的生却不是简单的自己生命的存活。记得《战长沙》中军官顾清明这样说过,我们走上战场不是为了赴死,而是为了求生。我们不求自己的生,而要求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对生有无限渴望却能英勇赴死的战士,我们的国家在八年抗战后获得了重生,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南京南京观后有感篇二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南京!南京!》观后感。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

果真,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你安静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阴郁的氛围立刻席卷全身,将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争战里头,然后你开始了观影之旅,因为身临其境的错觉,你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紧促呼吸、心惊胆战、悲痛哀凄,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日军面对古城墙惊呼时,尚有一丝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间,随着震天动地的炮响,美好的感觉飞灰湮灭,转而为死亡逼近的惊恐不安占据。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其实更是惨痛的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所以,真正为《南京!南京》赢得惊人票房的,不是导演陆川,不是宏大的演员阵容,不是独特的视角,也不是高水准的制作,而是南京大屠杀题材本身。架设在如此严肃、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铭心史的基础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难,想不叫座都不可能。

南京南京观后有感篇三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x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第2篇:《南京,南京》观后有感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观看早有耳闻的爱国主义电影——南京!南京!相信那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忍心看下去的片子。而我却带着沉重的心情和愤怒的火焰看下去了,每每看到日本人进行惨绝人寰的行为.虽然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很久了,抗日战争最终也以日本军国主义失败而告终,但是南京大屠杀的惨剧是每个中国人应牢记。近年来,中日和平是主旋律,但是日本右翼还是有不少人否认南京大屠杀,每年还是有不少日本内阁的成员去参拜靖国神社,每年还是有人要提出修改教科书,中日在南海岛屿的一些纷争也依然存在,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们,日本军国主义的亡魂依然阴魂不散。

日本军人的形象塑造,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突破。作为敌人的他们,当然可以享受某种意义上的正常 生活。在南京这座伤城因为战争被极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占领者,即使面对的只是别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难以逃避自身的灵魂震荡甚至拷问。

我们党在为广大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革命道路上,形成了许多让人敬仰和崇敬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

抛开民族大义来客观地评价,祭祀舞中随着激壮的鼓点击打爆发出来的就是一种当时的日本人的精神。那是一种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极端精神体现。无论是他们对于攻占别国国土的强烈自豪和成就感还是对于自己的阵亡将士的祭奠和告慰,都是这种被极端化了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正是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才会有那样的攻占和屠杀,毫无犹豫毫无恐惧毫无愧疚。

所以我们要团结一致对外的侵略,中国之所以用红色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其渊源追溯到古代对日神虔诚的膜拜。沉淀、深化和扬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中国红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蒸腾着熊熊烈火的极温;凝聚着血液最浓稠活跃的成分;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浸染了枫叶最成熟的晚秋意象……

如今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保持高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康,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显著的提高,但是我们并不能忘记过去那些血淋淋的教训和事实。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崇洋媚外,有些90后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杀,这实在是一种悲哀啊,连中国人自己都不尊重这段历史又怎能让日本人去承认呢? 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是应该在爱国主义和文化引进上多加教育和管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崛起正式由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消防车涂成红色是为了在大雾弥漫的天气里、尘土飞扬的环境下或者狂风暴雨时,叫人们老远的就看见它,为它让路,以便尽快完成灭火抢险的任务。,我作为一名消防部队的人我为自己感到自豪,深深触动了我一颗为中华之崛起而决心继续在消防部队做贡献。我能为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我为自己而自豪。

在看完电影以后我想了很多,我们现在生活是这么的美好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

第3篇:看南京南京观后有感

看南京南京观后有感

导语: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这天的和平与幸福。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看南京南京观后有感,欢迎大家阅读。

看南京南京观后有感篇一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败和绝望的气氛。在淞沪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强大的日军磨灭了他们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挡在城门,却挡不住潮水一般的残兵败将。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超多的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根本无意抵抗,麻木呆滞的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一齐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纪录片(南京)观后心得

纪录片(南京)观后心得

它被称作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它是外国人拍摄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它一经上映,就在国际上应起轰动——这就是纪录片(南京)。

美国导演古登泰格和史度曼拍摄的(南京),改编自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作品(南京大屠杀),讲述了德国医生、美国女教师、传教士等几名外国人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南京后,建立避难所拯救南京市民的故事。该片以这些人的日记、书信为旁白,穿插当年幸存者的采访和参与大屠杀的日军老兵的回忆以及一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看罢影片,确实感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1937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国*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党军队虽然取得了像台儿庄战役这样的胜利,许多官兵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南京科技馆观后感想

南京科技馆观后感想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京科技馆观后感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科技馆观后感想1

周五下午,我们有幸来到了南京科技馆参观。她俨然是一座巨大的科学知识宝库,令人心驰神往,沉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

步入场馆之中,我的第一感觉便是盛大,琳琅满目,场馆划分细致,不同的功能的展区在这里一一的呈现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地球万象展厅,这里的展厅是有着四十多件的,地球的演变、大陆、海洋等等都是这里的游览线,地球的一份奥妙,一份美韵都是在这里可以得到极美的感知的`,磁悬浮旋转地球、人造生态实景、火山模拟等等都在这里一一展示着。这让我领略到了地球之美,保护地球之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南京科技馆之行十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南京南京观后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南京观后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