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古诗鉴赏技巧
古诗鉴赏技巧
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3、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熟知的、浅显的事物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生疏的、深奥的道理,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想象。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5、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采用这种手法可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黄庭坚的《清贫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手法,用两个设问句领起前后两片词句,既抒写觅春情切,又显得结构绵密,构思新颖;又去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该词运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把“春”和“黄鹂”人格化,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6、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7、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8、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第2篇:初中古诗鉴赏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诗眼” 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答题技巧
“诗眼”型、炼字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点 :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示例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 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表达技巧型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示例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示例2: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示例1: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情感赏析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
●答题要点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
答: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示例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作业布置
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两个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第3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