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2 19:24: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水》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以前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仅仅是用某一个感官观察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没有明确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本课以水为载体,重点对“水是什么样的”进行探索研究。让学生用感官(眼、鼻、舌)运用看、闻、尝的方法把水与其它液体进行比较,感知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初步掌握一些观察的技能,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感官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感官认识水的性状,能用准确语言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2.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快速地将多种液体中的水鉴别出来,体会运用感官观察是常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2.在观察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3.进一步培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用感官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水的性状。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水是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不同形状的器皿、白醋

2.分组材料:透明塑料瓶、牛奶、白糖水、白酒、水、干净的筷子、记录表

实验表

感官方法现象
眼睛

鼻子

嘴巴

我观察到的水的特点是: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谈话:(出示一瓶白醋)猜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发言

讲述:要想准确辨别出我们周围的东西,只靠看是不好下结论的,看只是观察的一种方法,你知道观察还有哪些方法?(课件出示:眼看、鼻子闻、嘴巴尝)(当学生说到“闻”的时候,及时演示“闻”的正确方法,提示学生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就去闻、去尝。)

二、探究水的'特点

1.观察水的特点

谈话:现在用各种方法观察水,找一找水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观察,完成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区分气味和味道

讲述:通过我们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我们找出了水的特点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

2.辨认各种液体

谈话:现在这有四种液体——糖水、白酒、牛奶和水,你能又快又准确地把这瓶水找出来吗?学生分组活动:辨别各种液体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叙述判断的过程,首先用眼睛看,看是否有颜色、是否透明,找到牛奶;接着用鼻子闻,看是否有气味,能找到醋;最然后用舌头尝,看有什么味道,能找到糖水;只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那杯才是水。

(板书:观察顺序:看→闻→尝)

三、认识液体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牛奶,糖水,白酒和水之间的不同点把它们辨认出来了。其实它们还有着共同的地方呢,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教师演示:往不同形状的器皿里倒液体。

学生观察

讲述:像水这样会流动,并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液体。(板书:没有一定形状)

四、布置作业

谈话:上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讲述: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生命离不开水,关于水还有许多奥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有关水的知识。

第2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学设计

《水》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环节的内容,一是通过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结合观察视频,能用网状图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辨别水和其他物质;三是给物质分类,让学生掌握物质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学生分析】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 认识层面的,本课的教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关于水的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水的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种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对水形成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通过“水在哪个袋中”、“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这两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形成对水特性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给每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1块小石头、1块小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1张。

2、给每个小组准备:1瓶醋、1瓶牛奶、网状图记录纸1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

上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倒一杯自来水,观察可以发现些什么,同时比一比谁观察最认真,谁收获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习惯。

二、检查观察情况,导入新课:

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检查课前观察一杯水的情况。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一杯水进行了认真观察,现在请几名同学汇报观察收获。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本课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给力。

三、新课学习: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请同学们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或词语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记录下来。

2、视屏观看(课本配套视频)四人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我们知道的水

3、合作填写教材P.66.关于水的`网状图。

4、小组汇报展示, 教师适时小结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用途、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设计意图】该环节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让学生对“水”已有认知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水”进行描述的语言提炼;第二步视屏观看,小组成员交流,为学生相互进一步认知“水”提供了条件;第三步填写网状图,是对第二步的进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水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并提问: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我们怎样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一一分辨出来?

2、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温馨提示: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才会更加全面。

3、小组汇报交流:哪些物体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难辨别的原因是什么?

4、指导学生把那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为什么?

5、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

6、小组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后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感官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引导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我们将袋中的物体都一一分辨出来后,将他们分类,如何分类呢?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2、汇报交流(注重分类理由)。

3、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理解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只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标准不同,给物体分类的方法也不同。

四、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

第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设计

(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关于位置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

情境中辨认方向,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感受平移、旋转。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抓住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盘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任务: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

2、从文中体会缺水的“苦”。

教学程序:

一、 激情导课: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水》。(幻灯片)(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学科学三年级第四单元

为什么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是因为要运用到不同的地方。

什么叫磁性?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固体,液体)也能吸铁。

磁铁能吸引铁,镍,钴三种金属。

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我们把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磁铁吸合在一起,磁铁的磁力会变化,吸合的磁铁越多,磁力越大,但每次增加的磁力会递减。把不同极的磁极粘在一起,磁力会变小。在检测磁力会变化的实验中,哪些条件不能变化?几个磁铁磁力的大小要相同,回形针的重量要相同,木条的粗细要相同。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

2000多年前司南

900多年前指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学设计

《水》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

能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课件、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