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2 08:08: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千克和克》说课稿

《千克和克》说课稿

杨彩莲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千克和克》的认识。“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

1.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他们的换算关系。

2.了解用称的方法。

3.建立克和千克质量观念。

四、教法与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星期天小雪和妈妈也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的,真是琳琅满目。(随着教师的叙述,大屏幕出现小雪和妈妈的购物情景),看一看,小雪和妈妈都买了什么?分别有多重?(大屏幕出现小雪和妈妈采购的物品)

创设情境,电脑播放主题图。

我知道了6个苹果重1千克。我知道一袋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

从以上的认识,你有什么发现吗? 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比较轻的用“克”比较重的用“千克”。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1)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对,1枚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老师真为你高兴,我们现在再来掂一掂,再来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1克真的好轻,大自然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体。(2粒黄豆,1个扣子,1个发夹,1个小石子)

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的例子。

(2)请同学们拿出盐来掂一掂,估一估它有多重?

500克,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一袋盐重500克,那么2袋呢? 500克+500克=1000克

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

1袋砂糖重500克,2袋砂糖正好是1千克。

1000克=1千克

1000g=1kg 那你们想一想那些物体重1千克?(4个苹果,1个菠萝)在国际制单位中,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2.认识常见的称。

在生活中,我们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怎么做? 用称称。对,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几种常见的称。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呢?

(三)操作体验

选取几位同学带来的物品进行估算和称量。

(四)复习小结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2.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第2篇:《克和千克》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教法、学法以及学习过程等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次认识,也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

二、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知,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和千克质量观念具有一定难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如下: 1.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形成1克与1千克的直观感受。

2.借助测量质量工具,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深化对克和千克关系的理解,知道1千克=1000克。

学习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学习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三、说教法

以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采用了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如盐、口香糖等。学生:学生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

五、说学习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先了解质量单位。通过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并让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接着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有多重,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再介绍计量工具。让学生说说在调查活动中,发现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结合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作必要的补充。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认识克

首先出示超市里常见的用“克”作单位的食品包装袋,初步感知“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积累生活经验。

再掂一枚2分的硬币,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体验1克的物体很轻,轻得跟没有似的。

最后说说生活中大约1克重的物体,加深对1克的理解与印象。

2、认识千克

在学生认识克的基础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掂一掂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并将它与熟悉的物品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通过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了解不同的秤称物体的方法,逐渐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学生能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进一步加强直观感受,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二十”第2、6题。

组织学生操作,进一步形成以1克或1千克的质量观念为标准估量,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积累估量经验,并在练习中使学生明确克和千克的适用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建立的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g)两袋盐重1千克(kg)

1千克=1000克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3篇:《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克和千克》说课稿1

一单元主题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会用质量单位做简单的运算。

(三)各个小知识点是怎么分布的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克和千克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克和千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页第1课时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以后要学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来感知。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 我主要 分 三 个环节进行,下面我 先 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 1 千克、几千克、 1 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克和千克》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克和千克》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