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2 08:08: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读书随笔

读书随笔

(一)郑红肖

读书是我的一大爱好,也是一种休闲。在闲暇之余,总喜欢挑几本书来慢慢品味,用课余之时,我认真拜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从中让我感触颇深。读完《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我才深知,原来我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是多么的浮浅,对“教育”一词只是表面的感知。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原来教育中需要“爱”,而且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爱。

在这本书中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令人激动的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平凡事例,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每一位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感受到了教育。通过读这本书,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思:“教书育人”的本质为何意?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针对这两个问题,从这本书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1.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重在“育”而不是“教”,允许学生说“不”。

每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以严为主,学生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年龄虽小,有时也有他们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不好的做法,完全可以说“不”,不赞成,不去做,而做为教师的我们,往往一权专政。

2.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

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不单单是对学生表面的了解,而最为重要的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你不只是他的老师,更是朋友和亲人,他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你分享,这才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这样才能让他们快乐、茁壮成长!

3.在教育中体现“爱”、奉献“爱”

爱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动,只有你付出了、奉献了,学生会真实的感受到,哪怕一句温暖的话语,简单的问候,或一次心灵的交流,学生都会铭记在心,倍受感动,“爱”需要用具体的行动来表达,需要你的付出、你的奉献!

教育需要爱,爱要体现在教育中,有爱的教育,才能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读书随笔

(二)郑红肖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恰督淌θ宋亩帘

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⑾?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2篇:读书随笔

读书随感

在中国的教育下,中小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迫着,对他们说来说,培养读书乐趣是没有时间的事。上了大学,他们逐渐改变自己对读书的态度,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从中得到读书的乐趣。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

最近读了两篇小说,讲得都是凄美的爱情故事。

其中《简爱》——简爱是个忠于爱情的女子,她爱着他,即使她知道他骗过她(因为他不想她知道他是娶过一个疯妻子),她依旧回到他的身边,尽管那时候他已经被大火夺去了一只眼睛跟一条腿。再看现实生活,也确实有不少美丽的爱情故事,我所知媒体传颂的就有“天梯爱情故事”。小伙子10岁就看上了出嫁时的她,十八岁带着有三个孩子的她逃到了与世隔绝的山上。随着岁月的流逝她开始腿脚不灵便了,为了让她可以顺利的下山,他从山上夜以继日地凿出了6000级的天梯。后来因为年事高倒在了山脚,没过几年她也跟着去了。那种超越精神与肉体的爱让人不禁感动。可是这些都不被所有人所领悟,大多数女孩子嫁人要看男方经济,男方娶妻看的是美貌。熟知一辈子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漫漫人生路要有人陪伴,陪伴自己的该是适合自己的。高富帅与美女在一起也会有分手的一天。一起生活要的是包容,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会包容所有人的,那么会包容自己一切的人那就是适合的。简爱一直爱着他,即使他不再英容俊貌,也不再富有。因为呆在他身边她才有爱,他们之间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瞬间都会让她铭记在心。这就是适合,不需要任何客观的支持,只需

要来自的心灵的包容与跳动。

记得有人说过,“不以爱情为主线的小说不是成功的小说。”那么我读书随笔以“爱情”为主,这也该是对“一切读书”有所感想的基础吧。

读书不是你读完了就可以的,是个反复读,反复领悟的过程。有人说,“要是一个人懒惰于再看一遍读过的小说,那么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反复再读是深层领悟的过程,通过再读得到思想的领悟,领悟的升华,那时候的感悟是更清晰、深刻、明朗的。不愿再读是一种怕事,缺少耐心的表现。多少科技的创新就是不断计算、验证的过程。所以不要害怕再读,忽视再读。当然并不是叫你所有的书都要重复读,只要你认为有意义。

正所谓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都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充实人生。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所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3篇:读书随笔

心灵的洗礼

——读《教书匠》有感

徐一小 刘志政

徜徉于书海,找寻那触动心弦的文字。“教书匠”三个字无意间映入我的眼帘,教书匠?我不就是个教书匠吗?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期盼,我浏览了这本书的封面宣传语:“自传体故事中最真诚的作品”、“教师的《圣经》”、“世界上最伟大的教书匠”、“每个学生需要至少熟读10遍的温馨文字”,如此高的赞誉足以打动我,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位千里之外的美国同行别具风格的教学经历。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弗兰克.迈考特,他以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他的文字完全没有把自己捧到为人师表的圣位上,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很真实,很坦白。读着这样毫无伪饰的自传,就如春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我反而觉得他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甘当教书匠。他很有个性,对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书随笔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随笔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确是一部人人都能受益的好书,何止是高效能人士的习惯,我觉得对每一个人而言,如果能遵循书中所言,让自己真正拥有其中的好习惯,我想,收获的一定是快乐、充实的人生-----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行业,处于什么地位。

读书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小学教师,一名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如何让自己受益的同时,让我们的孩子受用终生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一、先改变看法,再改变做法。

看法往往左右我们的做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能会再不自觉中把孩子分了等级,并且会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一些定势,对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这就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和做法。这样的危害是极大的。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品格、习惯等尚处在模糊探索形成阶段,今天做的不够好,并不意味着明天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读书随笔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读书随想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薄薄的一本书,却因为作者深邃的思想而变得无比厚重。轻轻合上书页,心却依然徜徉在字里行间。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句句经典的诗词,一声声真诚的忠告,犹如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冬日里的一轮暖阳,给每一位阅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愉悦享受,犹如品味精美的精神盛宴。

我们一路阅读,一路收获。似乎穿越了滔滔历史长河,共同追寻先贤哲人以及当代名家的教育智慧。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烟尘,不断浸润着我们的心底。走近名家,我才更加信奉那至理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天道酬勤。我才会更清晰地发现——每个人面前,确实都有一片广阔的天,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它的存在,往往难以走出自我小天地。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属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读书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