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卡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2-1=8-5-3=9+0+1=
4+3+2=5+4+1=6-5-1=
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
(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连减的复习,巩固它们的计算过程,为下面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生思考后回答:还剩7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采用讲故事导入,让学生从故事里初步感知数学的存在。]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⑴课件展示画面,说明画面的意思(从左往右看)。
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
师:看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
生:现在有多少只?
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
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一道算式?
生汇报:4+3-2
师:请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
⑵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4+3-2=5
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图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的理解。在新知识的建够过程中,通过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意思弄懂算法,做到知识间的迁移。反复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让学生真正弄懂加减混合的含义;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想、议该怎么算,在学生懂得算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有效的教会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2、学习例2
出示挂图
①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再列算式。
②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内容:
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③列算式
4-2+3
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④学习4-2+3的计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学懂例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例2,培养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练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3、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从而记住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操作和语言表述,使学生自己加深表象,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摆圆片,先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再拿去3个,然后又增加4个。
(2)让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3)让学生结合摆圆片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做书上第76页的第1题。
用模具演示,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做书上第76页的第2题。
帮小猪找家。
4、找朋友
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
[设计意图:采用做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并从中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加减混合计算的时候,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第2篇: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大家看屏幕,这里有3只丑小鸭,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7+1+2=5+3+1=4+5+1=
8-6-1=6-2-3=9-6-1=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出示例一,你能编一道数学题,提出一个问题吗。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师板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提出学习目标:1、要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出示例二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小结: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1、现在听老师说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怎样列式计算?
2、看算式摆小棒,7-3+2怎样摆小棒呢?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三、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5页的做一做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出示76页第一题)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76页第四题)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这是老师在公路边看到的情景。你能编一道数学题吗?
四、全课总结
谈谈收获。
第3篇:加减混合 教学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两道例题都安排了情境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然后进行最后的运算。
课时目标
1,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
3, 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顺序
难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4+3+1=3+2+3=6+3+1=
10-4–3=6–2–1=4+0+5=
学生口答后,任抽几题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教师:看到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掌握的不错,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天鹅湖去参观一下美丽的天鹅
二,授新课
1, 教学先加后减
教师
第4篇: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总体环节设计尚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但是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现在总结反思如下:
1.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在后续的练习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讲离开的部分不算在总数内,做减法的情况,反思,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在新授时利用情景演示,来帮助学生题解图意。最终达到看图能直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