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李太白诗格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2 08:06: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品味李太白诗格散文

品味李太白诗格散文

李白前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因此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了的人禁止参加科举考试,而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因此李白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他是唐朝杰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赞誉他为“诗仙”。

李白前辈文采斐然,而且书法剑术亦是技艺超群,造诣非同一般。他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力士脱靴”就是李白流传后世不畏权贵的故事,42岁时李白得到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朝中权重四海的高力士那能容的下他在。又一次李白酒醉,玄宗召集前去皇宫为杨玉环作诗。因衣着破烂,唐皇赐李白衣物。李白因醉酒无法更换,便唤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唐皇在前,遂应之,此后怀恨在心,导致李白的贬谪。

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作留于后世九百余首。后人吟唱他的名篇绝句数不胜数,《将进酒》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望庐山瀑布》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赠汪伦》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静夜思》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宿山寺》之“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远别离》之“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月下独酌》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幽默风趣的《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中午时刻遇见头戴着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李白年长杜甫十一岁)“请问老弟久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呢?恐怕都是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了吧?”话意是要老朋友注意身体健康。给人以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也“为作诗苦”,情深意浓,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笔者甚喜李前辈那一首千古传诵告别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乃李白游历时在桃花潭附近认识的.居民,李白前辈在汪伦家受到了盛情款待,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当李白乘船离岸将要离别桃花潭时,急切的汪伦赶来为朋友送行,他看到李白乘船已到江心,他就边唱边跳起了安徽省泾县逢年过节时传统的花鼓戏为李白送行。李白站在船上看到汪伦痴情地又唱又跳来隆重地送别自己,此情此景把他感动的热泪盈眶。心头一热想到了用深不见底的桃花潭水来喻汪伦对自己的真情实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朝写山水诗的诗人数不胜数,如果看客你读了李太白前辈的山水诗,再读其他诗人的诗作,就感知到其他诗作的构思蔽聪塞明,乃小巫见大巫耳,缺少李太白前辈描写景物之气势磅礴的大手笔。《望庐山瀑布》就是山水诗的代表作。“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遥望那雄伟的庐山,群峰中香炉孤峰耸立,水汽在晨阳的照耀下,烟雾缭绕紫气蒸腾,远看那香炉峰上倾泻而下的瀑布,就像一条银练高高挂在前面的江面上。飞流带着轰鸣的巨响,从陡峭的山崖上迅疾而下的磅礴气势,怎么不让人疑惑它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泻落下来的啊!诗之构思意境是那么的开阔飘逸,好一个中华文学史上独一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2篇:读书诗酒李太白有感

读书诗酒李太白有感

近日突然对李白起了兴趣,于是从图书馆接了本关于李白的书,找了好久最选《诗酒李太白》这本书。读了几章后感觉越发有兴趣了,往日对大诗人李白所知仅仅限于初中高中课本中学到的,常常也只是了解他的诗而已,对李白他是怎样的人所知甚少。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不样的李白,他的诗,气度,豪情,潇洒……让人感叹不已!

很多人看李白只觉得它潇洒,豪放,他游遍大江南北,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因而他的诗文洒脱飘逸。然而,在洒脱之后有何尝没有种苦涩与无奈呢?壮志未酬,只能寄情山水,放逐他乡,又有种隐隐之痛。青山有幸埋诗骨,最后也只能客死他乡!

与杜甫相比李白的诗情豪情万里,慷慨激昂,叹祖国万里河山!杜甫,忧国忧民,诗情深沉沉重,叹民间疾苦!看似两种截然不同的诗风,截然相反的心态,却似乎表达这同样的情感。他们有着壮志未酬的愁绪,报国无门的无奈。足迹都踏遍祖国的山河,在他们的胸中催生着相同的情愫。

诗人的无奈,又何尝不是文人的无奈呢?现在的读书人还有多少有着文人的气息,有着文人的胸怀,还有多少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说兼济天下,只说独善其身又有几个人呢?多数只是得过且过,不是没想过,现实的无情是我们不愿去想,只能躲进自己编制的梦里,一天一天的混日子。偶尔醒来,看看自己,羞愧!自责!无奈!……古人如此,尽人又何尝不是呢?

读《源氏物语》有感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的长篇小说,在日本,《源氏物语》可与中国的《红楼梦》齐名,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被誉为日本文学的最高峰。

《源氏物语》我花了整整三个月才看完,但我还是觉得看得太快了。像这样的一本好书应该细细品味,在《源氏物语》中,紫氏部广泛的引用了中国的典籍,凡一百八十五处,涉及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大量用白居易的诗,光引用有一百多处。这本书成书相当中国宋朝时期,故事描写相当中国唐朝。紫氏部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的女子,因这本书而闻名世界,紫氏部仅仅是他兄长的官街,这是公众女官中的一种时尚,她们往往父兄的官街为名,以示身份。

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是日本著作,你不会认为他会是日本的著作。他的文字语言时时透渗这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息,而且文章常常写到玄宗,武帝等。让人总感觉他是中国的著作。这也一方面反映了紫氏部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另一方面可以看处那时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密切性。紫氏部仅仅是日本平安时代宫中的一名不知名的宫女,对中国文化就如此了解。读书中不仅是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感叹,同时,时时能感到日本的社会制度,宫廷机构和唐朝是如此的相似,所以读的时候总是给我一种错觉感,总感觉在读中国的名著,切实有种读《红楼梦》的感觉。文章中的语言优美,有韵味,真得细细品,慢慢嚼,会心体会其韵味。文中人物的对话总以诗文对答,常常将我带进诗文对答中。

从这本书中你能深深体会到当时日本文学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化流入日本,在那块狭长的土地上孕育成长。而今天呢,日本在诺贝尔文学奖上屡次夺魁,而中国呢,无一人。我们常常自高自大,认为自己的独一无二,世界的最悠久文明古国,永远活在辉煌的过去。美丽的光环,让我们不认识光环下的自己,先人的成就值得我们骄傲,但那已经过去,卸下美丽的外衣吧,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子,也许活得更好,更真实。认清自己,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是同样重要吗?卸下绚丽的外衣,自尊真是的活着。

读论语中的‘信’有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近日看了几篇论语,略微进行一些总结,整理出孔子对于‘信’的观点。然而在身边发生些事让我感悟到了诚信的在当今社会重要性和紧迫性。信是要求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诚信是一张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在当今社会如果我们失去诚信,不讲诚信,那是多么的悲哀,言而无信之人在现今是很常见的。在论语中孔子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如果无信,那么他还有什么可值得去信赖的呢?人若无诚信,即使你成功了,那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呢,是悲哀,是怜悯,还是成功后的寂寞,无人分享,自己承受那份所谓的成功。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道诚信,这让我想到为遵守诺言而守墓37年,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那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名族更是如此。如果让我们为一个诺言而坚守37年,扪心自问,会做到吗?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诚信都没有,那么就不仅仅是这个人的悲哀,更这个名族的悲哀。

人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还有可以喜悦的成功。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韩信因有诚信而成功,所以他是喜悦的,也是幸运的。人若失去诚信,那么他就是悲哀的,所以说人如以诚信为本,就能塑造完美人生。我们是否也要做到以诚信为本,言而有信。

而在我们这个社会不信之随处可见,每当看到农民工为讨要工资跳楼、罢工。我痛心,痛心为何他们连做人最起码的诚信都没有,看到这些可怜的农民工兄弟,难道就换不会他们的诚信之心吗?在这个社会信与不信之间,难道就不能让信来代替不信吗?我坚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以诚信为本,言而有信,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女人的尊严与爱 ——《简爱》读后感

早已这本书,在回味一边,如今的感觉又是别一番滋味为。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小说,它告诉人们一个人生的真谛。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温柔,清纯,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众,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简爱生存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深深爱上了她。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虽然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简爱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自己的尊严和真爱。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人的心灵。

匆匆

今天在本杂志上又看到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突然间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涌上心头,一种一语中的的感觉,那是一种一语说中心事的感觉。

我有细细的品读了这一篇短文,越读越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在校时间似乎过得特别的快,回想初见这篇散文的时候似乎就是昨天,但掐指一算已有近十年了,人生有几个十年啊!十年里我做了什么?没印象,真是匆匆而过,太匆匆了。过去的已近过去,现在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真的泪潸潸了,为了自己。青春最经不住消耗,在这大好时光里我都做了什么,没有,只有每天感叹这时间太匆匆。懒散,散漫的徘徊与食堂,教学楼,宿舍这三点一线的道路上。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有徘徊之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读者读者,泪水浸湿了双眼,我不知道,也没法感受朱自清先生当年写着篇散文是的感情,但此时的我深深觉得他是我生活的写照。也许这是现在大多数人的写照吧。走在校园里,看看一个个散漫悠闲的大学生,没事游荡在校园中,没有目标,没有目的,不知道到底何去何从,等时间过去了,又无奈的叹一声:“时间太匆匆!”

时间是太匆匆,转眼间,我大二了!想想昨天我满怀憧憬激情的踏入校园,一年的时间,所有的激情,憧憬换来的是无所适从。这就是大学校园给我的吗?这不是校园给我的这只种教育制度带给我的,但制度我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是自己,有目标的活着,时间太从从,我们为何不加快脚步和时间赛跑呢?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在逝去的日子里只要不白白走一遭,又有何不可呢?今天我何其有幸再次看到《匆匆》,从浑浑噩噩的睡梦中醒来。但愿再次相逢时,没白白走这一遭!

人生中的三天

人的一生分为三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

我们要问心无愧的今天

我们要满怀信心的明天

我们要充满期待的是啊,我们都不曾考虑过

这人生中的三天

但也是它们构成了我们缤纷的生活

让我们去

回首昨天的夕阳

探索今天的奥秘

期待明天的朝阳

(一年的大学生活,这就是我在这一年中所感受的,也是我给自己的忠告)

第3篇:李太白集

《李太白集》传世。以下为名句精选: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12、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另作“二水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太白歌词

李太白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几许人是惊世才 樱花白鹭落两排 今朝天子船又来 不见当年李太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今朝有酒醉百篇 千古诗句写云烟 只因君是酒中仙 蜀道难 行路难

君不见这天地残 问君几时未有还 天子呼来不上船 天生我材有何用 手中笔有几两重 又是一场黄粱梦 山河在这酒中动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把酒醉看窗外雨 天外星辰没了你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三千杯酒敬王侯 此后天下任我游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万丈豪情一张纸 将军已老战马死 谁是天地一枚子 这白发三千丈 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太白散文

太白散文

我认识他始于一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长思。

那时我还小,不懂他一颦一笑的孤寂,也不懂他千年遗存的傲骨,我只是懵懵懂懂地在小学的语文课上,懵懵懂懂地将他凝重的哀思当成了童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些懵懵懂懂,却在一次次的吟诵里,酿成了故人所爱的酒香。那时我在长大,也在慢慢透过纸页浅薄,触摸时光、触摸他的一颦一笑、一抬首一抿唇。

或许,这是我和他的心灵感应,穿越了千万时光尘落马蹄厮踏,在故国山河,一瞥惊鸿。

他的酒里有孤寂。他的诗里有泪意。他的心里,有我懂的傲骨和痛苦。

我的诗仙呐……

你的`逍遥山林、寂然落泪、长痛饮酒……都挟带了风雨的故事,飘过千山万水留存下来,埋在不变的土地里,等我触指可及。

你喜欢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李太白全集》读后感

《李太白全集》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太白全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失去心爱的,便得到永恒的寄托。失去依赖的,便得到人生必备的磨砺。失去憧憬的,便得到现实的抉择。

——————题记

夜色阑珊,窗外是闪烁的霓虹,奢靡的乐声,空气中充满了暧昧,颓废的味道。疲惫地眨一下眼睛,合上《李太白全集》,蜗居斗室,煮一盏香茗,舌尖品咂着芬芳,看热气氤氲缭绕。恍惚间,一张清晰的脸浮现在我眼前。

王孙莫把比蓬高,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我看见,一袭白衣像是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这该是他仕途上最得意的时期罢!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却羁绊了他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品味李太白诗格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味李太白诗格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