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党课 信仰
信仰
一度 “信仰”这个词对我们而言是虚无缥缈的,谁也不真正懂得何为信仰,但当我们观看了《信仰》这部纪录片后,我才渐渐懵懂,理解了信仰的含义与意义,更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信仰与追求。
《信仰》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为我们再现着历史:战争年代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和平岁月中,雷锋、彭湃、黄继光、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等一大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新中国能够得以建立,中华民族能够得以复兴,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人民的信任,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才能一直得以谱写,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得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才能享受如今的美好生活。
纪录片中,前辈们追寻信仰的足迹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战争年代,物资匮乏,然而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一步一步顽强地走过来,他们甘愿放弃优厚生活条件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同时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共产党员,也有着一个共同的信仰——马克思主义。
观影过后,我们还采访了学校里的党员教师——杨老师,她让我们知道了: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而对于老师这个职业而言,更应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负责,为学生一生发展而努力。这也更让我们对教师职业肃然起敬,同时也对共产党员的信仰有了更深的了解。
信仰还在传承着,而我们将成为下一任接班人,如果说,在那个革命年代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的话,现在这个信息多元化、信念混杂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个坚定信念的引领,使我们能更快更早的为祖国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2篇:关于信仰的党课心得
关于信仰的党课心得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的一生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论知识的获取,亦或经验的借鉴。通过学习,空虚的心灵得到充实,迷惘的方向得到归正,胸中的疑惑得到解答。学习是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然而人的学习并非无需理由,每每因为何学习而驻留时,那么便是一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的.时刻—信仰。所谓信仰便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等极度相信和尊敬,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教程。即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青年时期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热情似火,不拘束缚。这是个美好而令人慕羡的年龄,却也是易于冲动﹑无措迷茫的阶段。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而信仰便犹如一盏明灯,让每双眼眸都永葆清明。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信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点滴之行,扬君子之道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选择与方向。
为了这一终身信仰,必须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进取的人总能积极地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积极地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逃避现实,幻想在梦中长睡不醒,甚至于避世的人,究其实质是以自我中心作为挡箭牌的。殊不知这种消极的心态﹑怯懦的心理掩盖了心中积极进取的斗志。我们深知“理想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为此只有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进取心,才能在物质的﹑现实的生活中,为理想﹑为信仰开辟道路。
而回观青年学生的学习现状,当奋发的热情在虚拟世界中沉溺时,当热血激情在虚度中归于沉寂时,当曾经的壮志豪言在挫折中却步时,进取心的加强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信仰的指引下,再黑暗的旅途中,也会紧握一丝光明不放手;再坎坷的行程里,也会披荆斩棘不逃避;再痛苦的岁月里,也会坚定一线希望不言弃。信仰在,心中的那盏灯将熠熠长明。<莲~山>
为了坚定这一终身信仰,作为当代青年学子,理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让知识丰富大脑,充实内心,从而不断地提升精神境界。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各方面才能,向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标准迈进。然而一切的“硬件资源”最终都是要应用于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才得以彰显,也只有在实践中,信仰才真正得到见证。
正如越崇高的事物,只有在底层中普遍存在并得到接受,方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而那些束之高阁的东西,在自视清高的傲慢下,其存在的意义可见一斑!马克思主义源于群众,并应用于群众,为群众所用,其存在的意义是促进和谐﹑美满,实现共产﹑共享﹑共乐。而为这一信仰前仆后继的先辈们,将永远值得后辈们铭记。而身为知识青年的我们,真心为明确并拥有这一伟大理想信仰而倍感自豪!
信仰不灭,人生斗志将永无止息!
第3篇:党课心得感受信仰力量
党课心得感受信仰力量(集锦11篇)由网友 “奔赴夏天”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党课心得感受信仰力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党课心得:感受信仰力量
在9月21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单位党支部组织的党组织生活体验学习。
这天的学习第一项任务就是重新在党旗下面进行了宣誓,让我重温了一遍那振奋人心的誓言,从而更加坚定的跟随党的步伐,不断增强自身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的第二项任务,也是非常有意义,让我一个新宁波人,认识了在宁波党的历史发展中很值得尊敬的一个人物——王鲲。用三“sheng”诠释了他在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却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是牺牲自己的生命。我想作为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从不松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最后我们还模拟
第4篇:党课心得:信仰如炬
党课心得:信仰如炬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的一生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论知识的获取,亦或经验的借鉴。通过学习,空虚的心灵得到充实,迷惘的方向得到归正,胸中的疑惑得到解答。学习是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然而人的学习并非无需理由,每每因为何学习而驻留时,那么便是一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的时刻—信仰。所谓信仰便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等极度相信和尊敬,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教程。即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青年时期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热情似火,不拘束缚。这是个美好而令人慕羡的年龄,却也是易于冲动﹑无措迷茫的阶段。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而信仰便犹如一盏明灯,让每双眼眸都永葆清明。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信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点滴之行,扬君子之道义
第5篇:党课心得:信仰如炬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党课心得:信仰如炬
来
党课心得:信仰如炬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的一生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论知识的获取,亦或经验的借鉴。通过学习,空虚的心灵得到充实,迷惘的方向得到归正,胸中的疑惑得到解答。学习是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然而人的学习并非无需理由,每每因为何学习而驻留时,那么便是一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的时刻—信仰。所谓信仰便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等极度相信和尊敬,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教程。即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青年时期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热情似火,不拘束缚。这是个美好而令人慕羡的年龄,却也是易于冲动﹑无措迷茫的阶段。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而信仰便犹如一盏明灯,让每双眼眸都永葆清明。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信仰﹑践
第6篇:信仰忠诚担当党课心得
信仰忠诚担当党课心得(精选9篇)由网友 “玄色风” 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信仰忠诚担当党课心得,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关于信仰的党课心得
在5月23日的晚上我准时参加了我院党课培训的第四讲,今天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委书记江水法教授以“哲学与人生”为课题的主讲。听完了这次的讲课,我略懂了哲学的魅力、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使得我以前一些不明白的事理恍然大悟。
江教授首先从“什么东西决定人的一生”下手,说到了四点:性格、观念和信仰、才智以及历史与环境条件。让我感触最深的我觉得是观念与信仰,也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因素。信仰,是一根脊梁,是一种支撑,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信仰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信仰的形成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到社会文
第7篇:党课 论信仰
论信仰
人文科学系 11心理 陈梦颖 1***
从前的我并不知道信仰究竟为何物,只是每每提及便觉得有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朝拜感。信仰一词,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涵义?我查询百度百科,得到了以下释义:信仰是主体信奉和仰慕的东西。依靠神来帮助和挽救自己的思想和生命,真心实意的把自己的身心交给自己相信的那尊神,让这尊神来指明自己的人生道路,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敬拜的那尊神才能救自己,挽救人类,拯救天下。这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身外求靠,是对外部事物充满景仰、期盼、幻想将来的完美归属,祈求灵魂安住殿堂,相信伟大的神是真实存在的,相信并投靠天外世界的那尊神能够保护自己,保护万民,相信、迷恋、敬仰,故此叫信仰。在看过释义之后,我好像对信仰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依旧懵懵懂懂。直到在上周三的党课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信仰》
第8篇:党课观《信仰》有感
近日,在学院组织下,我们观看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分为“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和“时代先锋行”三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员的发展面貌和党员的信念。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