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31 08:06: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

姓名:李沁颖 老师:胡志远

学号:120505010

4班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1)班

联系电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

——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

摘要: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世界突然遭受了金融海啸的席卷,资本主义出现了种种诟病,显露出了资本主义的腐败,而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者特里·伊格尔顿用“申辩”的形式,通过对十个当今最常见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的反驳,理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唯物主义

正文:

作者在书中反驳了马克思主义批评者的十个观点,以下我将对其中的几个观点进行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结束了,在今天这个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里,绝对没有一点用武之地。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作为有史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由此可断定,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在西方,普遍的政治无力感是让马克思主义失去大众信任的主要原因,而让马克思主义者失去信心的并非资本主义制度的改头换面,而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运行,社会主义被边缘化。可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财富分配不均大大加深,在未来有可能因为争夺资源而频繁交战,资本主义的逻辑就是:只要有利可图,即便反社会也在所不惜,而这意味着将有许多人死于非命,所以正如弗雷

德里克曾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必将重现人间”。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资本主义制度至今表现出来的缺陷,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体制的批判仍有道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学说等等,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蕴含了颇有价值的立场、观点、方法。只要没有思想偏见,只要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只要本着理性的态度,他就不会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而马克思主义也是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发展的,中国在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良好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今天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不会结束。

二、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对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来说,与马克思有关必然意味着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

作者认为,那些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功业,在西方有很多狂热的信徒,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就是奴隶制、大屠杀、暴力和剥削的产物,资本主义也是在无数人的血泪中造就的。实行共产主义的前苏联和前东德都基本实现了为普通民众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平等,而且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不比欧洲其他国家要差。资本主义虽然也能为一部分人带来富足,但是牺牲了更多人的利益所换来的。而且马克思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因为在社会财富本来就不多的时候,根本没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以使所有人都受益。他也没想过社会主义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因为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国际性,这是冷静的唯物主义的认识。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宣称马克思本人就是市场社会主义的支持者,至少他坚信,在社会主义革命后的过渡阶段市场会继续存在,他还认为市场即具有剥削性,也具有解放性,能把人从对地主和雇主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新制度的建立都要经过对旧制度的斗争来完成,在斗争的过程中,流血和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每一个政权都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牺牲上的,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成功,共产主义者就必须要斗争。而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早已意识到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由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中国,物质和财富的要求还没到达共产主义的水平,我们唯有努力地发展才能向共产主义靠近,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到达共产主义,我们要相信共产主义必将会实。所以,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不能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完成,所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向社会主义转型的过程中,结合对经济的集中计划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必要的。市场可以弥补计划的不足,增加经济计划的合理性,所以在中国,市场经济是必要的。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不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是因为在共产主义国家中生产专业分工明确,如果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就无法消除物质匮乏而必须依赖的全球性资源,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被孤立的国家是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所以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先在少数的国家中发生,从而带动其他的国家革命。

三、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他认为除了物质,什么都不存在。他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认为意识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完全无视人性中最可贵的东西,将人简化为被动的受客观环境所左右的物质材料。

作者认为,马克思大胆驳斥了中产阶级唯物主义所宣扬的被动的人类这一说法,并创造性地强调了人类的能动性,人类通过改变周围物质环境而实现自我的改造,他们并非历史、物质,抑或精神的附庸,而是具有自主能动性,能够创造自身历史的生物。这意味着,相比于启蒙时期的知识精英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民主的。只有通过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改变那些支配我们生活思想观念,因为这些思想根植于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的思想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由我们的身体需要所决定的物质必须,意识是人类自身和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人的意识需要大量的物质铺垫,这一点往往是那些一人的意识为出发点的哲学研究所忽略的,这势必引发很多问题。它忽略了那些与人类思想的产生直接相关的社会条件、人类感情、权力斗争,以及操纵这些思想的物质需要。所以马克思认为,我们的理想思考与物质生活紧密相连,实践显然是物质的,但不可分割的一面,它也是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有主观动机的。

在我看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能够脱离客观事物而单独存在的,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而人的意识又具有创造性,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还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还能在头脑中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以决定人有意识产生的是客观事物,而人类史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出发点是人类的真实属性,而大多数人的集体实践活动,能够改变支配我们生活的思想观念,因为这些思想已经深植与我们的实际行动之中。人类在实践中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能动飞跃,而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需要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而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辩证法可以给我们指引。我们只有承认物质的客观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认识和实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高。

总结:

本书中,作者很少提到中国。从某些层面来讲,中国虽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奉行者,但并不合适作为例子来说明马克思主义。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仍然在继续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并未完全得到国际社会的完全认可。从书中作者的观点来看,我们一直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是立足于马克思哲学核心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唯有如此,才是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至于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们说过的具体观点乃至个别理论主张,则是容许也需要根据实践中的新情况做出发展、调整、补充、完善乃至放弃。唯有如此,才是科学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

第2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这个学期,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们开始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通过这九个多星期的学习,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当听说要这学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时,第一个给自己的感觉是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马克思主义这个词汇其实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更是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方向。但是从更为细致的层面上讲,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还是十分朦胧和无知的,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也让自己的思想有了新的升华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认识问题,马克思主义还要求我们以一种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了解事物更深层次的内容,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理论,对与这个理论我也是颇有感触,因为高中阶段就这个问题也进行过激烈的讨论,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指明的方向。的确,意识,包括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的。这貌似平常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的前进的道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就是因为模糊的认识自我,把意识当作了无往不胜的武器,却把物质第一性的关键地方给忽略了,结果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局面,所以物质第一性所占的主导地位是十分关键的。

而后,我们还了解到了认识和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要是片面的认识,而是具体正确的认识,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因为它是不会因形式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我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知道了认识事物不能知识形式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对内在含义的认识。从部分到整体,从有形式到内在,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都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所在。再者,实践和认识更是有紧密的联系,实践对认识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实践才能鉴别认识的真伪,从而将认识通过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也只有实践才能升华认识,将认识的内容得到起真正存在的意义。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如果人离开了社会,人已经不会再是“人”,而且人在社会的生产中是比不可少的因素,只有社会的良好生产才能带动社会的良好发展,所以只有人与社会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国家更好的发展。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优良的科学技术可以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使社会更好的发展运作,让人们更好的交流合作,从而带动社会的进步。并且,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在社会中所起到的决定作用,因为社会发展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依赖人的发展,也只有人的精神层次提高了,思想境界深化了,与时俱进,用发展眼光看问题,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的更好。

通过这段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的思想打开了,思考问题有更为深入了,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一定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获取更多的认识。

031506136刘屹音

第3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在课表上看到我们这学期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候,感觉是很轻松的。作为文科生,与之相关的知识尤其是马克思哲学知识已经在高中学过很多,甚至可以说背得滚瓜烂熟。对这门课,这本书,也就没有多大兴趣,心想说这和高中学的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还记得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盘问班上一个男生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关问题,到最近讲哲学时问我们到底什么算可知什么算不可知。这才发现原来高中所谓的学习不过是囫囵吞枣,只知道道理却不知道为什么。至于后面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之前更是没有多大的概念。比如我们现在的经济的产生,与政治的相互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有关于社会主义这一既定概念为什么还有分科学与非科学之说,二者又有什么差别,是否有长远的生命力等,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认识,并深入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发挥其对现实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主要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作为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开始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极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而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但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因此这种矛盾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现实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研究成果(读书心得)

标题:读《资本论》心得体会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是宣扬劳动创造财富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代表了公平公正,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一段时间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经典名著之一《资本论》,我从中获益匪浅。《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宏篇。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论著中,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要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须认真攻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科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让我们大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让我们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而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1

马克思是一个很伟大的思想家,他在年轻的时候确立了远大的理想与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他与恩格斯一道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在我看来真的是如同金子一般可贵和闪亮。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家观察社会,并进行社会实践所得出的重大理论。

他预见了很多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后来历史确实印证了他的思想伟大之处,比如资本主义的巨头垄断以及经济大萧条。当然,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马克思出生在二百年前的德国,长期分裂的状态呼唤国家统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