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作文范文
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作文范文
有人说,鲁迅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
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的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玩起了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这样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旧式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文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外,其它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
玩文学
”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但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
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
,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的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连歌德都不例外。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完成,毒化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仍在蔓延滋生。虽然舞台的阿Q已经被喜剧家们变成形象委琐的小丑,在青年观众的嘲笑声中退场了,生活中的阿Q却西装革履地作为弄潮英雄闪亮登场了,在人们歆羡的目光中臂挽着高学历“小秘”,招摇过市。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论题中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吗?无知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无知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俊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美酒加咖啡”不再具有亡国意味的时代里,玩物并不可怕,尚古也可尊敬,
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做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黄土。鲁迅,不应该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第2篇:思想汇报 腐败,离我们远去
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腐败,离我们远去——论腐败的产生与灭亡
敬爱的党组织:
当下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是国家,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公害。它严重消耗了社会财富,造成社会分配中的不公平,也扩大了贫富差距。腐败现象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出现的。鉴于我个人对腐败问题的思考,我写下了这份思想汇报。
问题由来:我对腐败的产生与灭亡的思考,源于2011年9月21日的一堂毛概课,在那堂课上我收获甚多,故以个人之见写下了这篇思想汇报。
讲腐败,论腐败,那么得首先明确什么是腐败。《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腐败有以下几种解释:①腐烂;②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③指人的思想陈腐或行为堕落。很明显,我们要讨论的腐败是后面两种。
腐败,其本质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从广义上来说,腐败是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来说,腐败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利的权利蜕变现象(以上广义和狭义的定义来自于百度百科)。
我认为,腐败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社会是历史的社会,是历史在当下的延续,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乃至前天的社会。在此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两者是相通的。
首先来讨论一下腐败的产生。腐败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基础,因此从腐败的产生这一源头上去了解腐败,对其性质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我认为腐败的产生至少有以下四个原因。
1.腐败自古就有,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刚才讲过,现实与历史,社会与历史是相通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之谓也。腐败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贪污。那么这里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 东汉外戚梁冀
梁冀,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做过大将军。他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正直的大臣李固、杜乔等人多次弹劾梁冀但最终都被梁冀杀害。公元158年,26岁的汉桓帝刘志为了夺回大权,在宦官单超、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等人的帮助下先发制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妇自杀。遭到处置的梁冀党羽达300多人,一时间朝廷几乎没人上朝了(是时事卒从中发,使者交驰,公卿失其度,官府市里鼎沸,数日乃定,百姓莫不称庆。——《后汉书·梁冀传》)。梁冀被抄家后,桓帝将其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后汉书·梁冀传》)。
② 南宋权臣陈自强
陈自强在南宋宁宗时期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自己曾是实权人物韩侂胄的启蒙老师,贪赃枉法,什么坏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先派人谈好价钱,一切都办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当地方官的公文送到京城,如果没有在第1页
封函上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那陈自强根本就不会去打开看。后来韩侂胄北伐失利,陈自强失去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③ 明朝御史刘观
明宣宗时期,最大的贪污犯竟然是四朝元老左都御史刘观。刘观是当时的全国最高司法官,但是他执法犯法,大肆贪污受贿,对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后来刘观及其子刘辐被贬到辽东戍边,刘观最后死在了那里。
④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朝雍正时期由于执法严厉,贪污腐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到了乾隆中期以后,官场贪污成风。和珅因深讨乾隆的欢心,官至兵部尚书。乾隆去世后,和珅被嘉庆帝下诏令其自尽,并且家财全部被抄没。所有和珅家产(包括官俸所得和贪污受贿),除了某些稀世珍宝难以计价外,估计总额在两千万到三千万两之间,平均每年约贪污银100多万两。按清中期米价,100多万两可以采购稻米70多万石(出自《清史编年第七卷嘉庆朝》),而《清稗类钞》中竟然称“籍没(和珅)家产,至八百兆有奇”,即八亿两以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全国财政收入每年只有七千万两左右,和珅再贪也不至于在二十多年时间里聚敛到相当于全国十几年财政收入总和的财富。
但毋庸置疑的是和珅确实贪了很多,为此民间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以上提到的四个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贪官”。当然中国古代贪官远远不止这四个。可见,腐败问题自古就有。这一恶劣现象已经根植在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心理之中了。
历史是有惯性的,即所谓的“历史惯性”。腐败问题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这一历史现象的历史惯性是相当大的。即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二十一世纪,已经步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但是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在腐败的治理上,我们和我们的祖先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在这一强大的历史惯性下,腐败至今存在。或许它会一直持续到人类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点将会在后面论证)。
2.统治阶级的纵容。
这点理由似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统治阶级竟然会纵容腐败,但这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封建社会这点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么统治阶级为什么要纵容腐败呢?说白了,也就是你要有把柄握在统治者手里。这样一来统治者就拥有对你生杀予夺的权力——因为你贪污,因为你腐败。统治者随时可以把你降职或者流放或者处死,这就是欲擒故纵的道理。当然统治者纵容腐败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防止周边的人功高震主或者是尾大不掉。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历史上那么多原本清正廉洁的人为什么会去搞“腐败”了。这里也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
始皇二十五年,即公元前222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南下平楚,秦王嬴政(当时还不是秦始皇)亲自送至灞上。临行前,王翦向秦王索要了大量的田产、财物。大军行进途中,王翦又多次派使者回咸阳,向秦王确认封赏之事。想想堂堂秦国上将军,竟然贪到自己的主公头上来了。对此王翦解释说:秦王粗暴
而不信任人,我如果不多要求赏赐田产、财产以积子孙,秦王怎么会放心把全国的军队交给我呢(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②汉初三杰之萧何
当刘邦征战在外的时候,萧何镇守关中并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为刘邦的前线部队供应粮草。刘邦多次派人回关中慰问萧何。这时就有人跟萧何说危险来了,刘邦三番五次派人过来不明摆着是对你有疑心吗。萧何在关中施惠于民,深得人心。如果萧何据关中为己有,刘邦本事再大也回天乏力了。当萧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又有人给萧何出主意:强占百姓田产,往自己脸上抹黑。萧何无奈,长叹一声也只能照做了。当刘邦得知萧何在关中强占民田,弄得民怨沸腾,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而萧何也因此打消了刘邦对自己的怀疑。
③南宋中兴四将之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陕西绥德人。韩世忠一生征战沙场,所向披靡,为人正直坦荡。但是当我们翻阅史书时会发现韩世忠在老年时变得“圆滑”了。比如好几次韩世忠跟宋高宗赵构说自己想要买临安(今杭州)某处的房子,而且开口很大,出价很低。而宋高宗则是立即下诏将那宅子赐给了韩世忠。此外韩世忠还经常向宋高宗索要各种赏赐,宋高宗很是高兴。很明显我们看得出来,韩世忠是在自保。在当时,朝廷里奸臣当道,投降派占据了主流,韩世忠唯有以此来打消宋高宗对自己的怀疑。
④ 精忠岳飞
岳飞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岳飞是一个很完美的人,或者说作为一个臣子,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不贪财,不好色,一生舍家为国,大公无私(仅以上几点就无人可及),但是岳飞无疑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一个悲剧。承刚才的第二点理由来讲,统治者是纵容腐败的,是允许甚至支持鼓励腐败存在的(当然腐败要有一定的“限度”),而岳飞高洁的品格无疑是赵构眼中的“另类”。岳飞太完美了,宋高宗根本就抓不住他的把柄。在封建社会,在重文轻武的宋朝,这也是岳飞悲剧的一个潜在原因。
因为统治者“喜欢”有缺点的臣子。当然了退一万步讲,如果岳飞也随大流,去搞贪污腐败,那还会是我们铁骨铮铮的岳飞吗?我举岳飞这个例子绝对不是在说岳飞的“不足”(况且不贪污腐败根本就不是不足之处),而是强调统治者和制度自身的缺陷。
可见,历朝历代,统治者在打击腐败的同时也在潜意识里纵容腐败。
3.制度的执行力问题
制度执行力不到位,这是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一套好的制度本身也应该包括能把该制度很好地贯彻下去的体系或机制,也就是说,一个制度如果连最基本的把自身贯彻下去的能力都没有,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好制度。当然了,制度本身不会贯彻自己,因此刚才讲的贯彻制度本身的体系或机制是针对人而言的,是一种能保证人去把制度贯彻、执行下去的机制或能力。
法治社会的悲哀在于有法不依而不是无法可依。斯言是也。
这里我想起了洪武大帝朱元璋对待贪污腐败的铁腕风范。
朱元璋对待贪污腐败的官员可以说是到了恨之入骨的程度了。按明朝的规定,凡是贪污达到60两银子以上的,立杀!那60两银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按《明史·食货二》中的相关记载,再结合2006年的大米均价,60两银子约等于现在39648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这个法律如果留到现在,估计现在的官员都要被“填草”了。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填草”。朱元璋皇帝为了增加震慑力度,保证反贪污腐败法的执行力,在县衙的大门和二门之间设置了一个土地祠。土地祠这个地方就是用来剥人皮的。朱元璋规定,将贪官污吏处死后还要把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填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在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威慑腐败分子。
这是相当冷血相当残酷的法律,但是也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污腐败的发展。
这里我们就要反思,制度的执行力问题和漏洞问题是治理腐败成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那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4.私有制与贪婪化
经济上的私有制导致人性的贪婪化,我认为这是腐败存在的根源所在,也是催生腐败的最根本的土壤。私有制起源至今,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公有制所没办法比的。目前我们是无法改变经济上的私有制的,因此当下也无法真正克服腐败——至少现在依然没有绝对有效的机制和方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一共会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其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是这么描述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就必然意味着在经济所有制问题上会发生变革,即从私有制到公有制。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经济上的公有制必然会使人性的贪婪化得到根治。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得出了有关腐败灭亡的结论了。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阶段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自然而然地消失。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将会消失,而我则更认为,不仅国家,货币可能也会消失。
补充:打击腐败,事在人为
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我们不可能跨越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解决掉本不该是由这个历史阶段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跨越生产力去根治腐败——至少当下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
那是不是说当下腐败无法根除且又会在将来自然而然消失,那么我们就可以撒手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了?当然不是——尽管它迟早会消失。
不仅不是,而且绝对不可以。在当下无法根治腐败但是我们依然要严厉打击腐败。
这里也顺便简单提及一下腐败的危害。腐败会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会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破坏社会风气。腐败问题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提出的挑战和威胁。同时,腐败也会危害腐败者自身以及周围的群体,带来恶劣影响。
如果不严厉打击腐败,那么社会风气会江河日下,社会各种矛盾会迅速滋长以至于激化。这无疑是历史和社会的倒退。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在严厉打击腐败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能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虽然在当下我们克服不了腐败但是我们依然要坚决予以严厉打击,绝不松懈,直到它消失在历史的天空或者主动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也是反腐败过程中得一个“尴尬”场景,一边打击腐败而另一边腐败泛滥,怎么打击似乎也消除不了腐败)。
腐败问题,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一个极其棘手的课题,这也是我们以及明天的我们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在它远去之前,让我们打击它吧!
仰望历史的天空,人类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个美好而又遥远的国度,共产主义的星火,终究可以燎原。最后,用康德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世界上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着永远新鲜、有增无己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腐败,会离我们远去!会的!
以上是我本次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汇报人:毛庆略
2011年9月24日
第3篇:思想汇报 腐败,离我们远去
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腐败,离我们远去——论腐败的产生与灭亡
敬爱的党组织:
当下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是国家,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公害。它严重消耗了社会财富,造成社会分配中的不公平,也扩大了贫富差距。腐败现象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出现的。鉴于我个人对腐败问题的思考,我写下了这份思想汇报。
问题由来:我对腐败的产生与灭亡的思考,源于2011年9月21日的一堂毛概课,在那堂课上我收获甚多,故以个人之见写下了这篇思想汇报。
讲腐败,论腐败,那么得首先明确什么是腐败。《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腐败有以下几种解释:①腐烂;②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③指人的思想陈腐或行为堕落。很明显,我们要讨论的腐败是后面两种。
腐败,其本质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从广义上来说,腐败是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
第4篇:绿色离我们远去-小学作文
绿色离我们远去-小学作文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地暖和起来。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凌河公园寻找春天的影子。
进了凌河公园,眼前却是一片狼藉,跟我印象中的凌河公园一点儿也不一样。以前凌河公园的美丽哪里去了?
记忆中,每当春天来到的时候,公园里人工河上的冰雪都融化了,河水清澈见底,河里的小鱼游来游去。树木长得郁郁葱葱的.,喷水池里喷出来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人走在公园里,心情好极了。
再看看现在的凌河公园,由于附近建体育馆,整个公园像一个工地。见不到一点生机,春天来了,而凌河公园里的绿色却正一点一点的离我们远去。
城市的规划者,城市中的绿地本来就很少,为了保护朝阳的环境,请保护好凌河公园。
简评:
燕都小学三年级的赵金池同学的这篇作文优点如下:1、题目很好。好的题目是好的重
第5篇:不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离我们远去演讲稿
不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离我们远去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三(12)班的陈怡霏,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不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离我们远去》。
你是否知道,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种文化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当你沉迷于紫薇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正逐渐消失,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也逐渐被一顿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短信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皮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
第6篇:马航mh370就这样离我们远去散文
马航mh370就这样离我们远去散文
2014年3月24日,距离马航MH370失事整整16天。16天里,数亿万计的人祈祷、祈福,无数的战舰开始搜寻,不同侦察机开始探寻,无数的卫星启动进行全面性探索,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从不间断。
中国、马来西亚,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多国联合开始寻找相关信息,从北到南,从大西洋到印度洋,那怕一条微小的线索也不能放过,一会儿,这个国家发现了新的线索,那个国家发现了漂移物,专家一个又一个的推测,一时间,让我们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不断的拨弄着我们脆弱的神经!
在23号这天,距离马来西亚官方公布结果的前一天,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23日 还满怀信心的告诉大家:“现在已有很多很可信的线索,希望越来越大,我们也许就在发现客机的路上”。
就在我们不断的注视着电视、电脑、手机等待着马航最新的
第7篇:不要让手帕离我们远去(活动倡议书)
不要让手帕离我们远去
“不要纸巾,多用手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人群中,一个叫“帕客”的新兴群体正在茁壮成长,“帕客联盟”的理念是从使用手帕开始,有意识地减少或避免使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等物品。
“丢手绢”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分流行。过去,我们随身带手绢,手绢成为人人不可缺少的卫生用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帕几乎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走进超市,各种包装精美的纸巾填满了货架,却独独找不到手帕的身影。
2009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曾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和成都6个城市的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6.6%的公众在过去一周中使用过一次性纸巾。消费习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无形的,却又是巨大的,传承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手帕在短短十几年间就被一次性纸巾几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