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与问》教学设计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4.通过学习本文,进一步体会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人物的“勤学好问”。2.进一步体会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搜集哥白尼和沈括的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学问”,齐读。(同学们,在你认为什么是学问?)
2、如果把这两个字拆开,你会给它组什么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勤学好问)
3、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去了解“学”与“问”之间的联系。——都是借事说理的文章(板书:借事说理)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下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圈起来。
2、出示生字词。不懈 沈括 翱翔 钥匙 好奇 兴许 无影无踪 稀奇古怪 五彩缤纷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日新月异
2、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在课文中,那些句子讲到了“学”与“问”之间的联系?(板书:勤学好问)
三、精读课文
1、过渡:作者在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齐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比喻句,说说用什么比喻什么?这样的比喻说明问的重要性。
3、课文借助了多少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在哪几个小节?
4、这篇文章就是借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例子告诉了我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5、默读第二小节,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标一标,画一画,写一写。(出示第二小节)①引导生交流想法,注意理解:
(1)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2)缠着:①什么叫缠着?(可以找同学做动作)
②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说明了什么?列举省略(看书,不仅要抓字词,甚至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
④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6、出示哥白尼的资料。
7、哥白尼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什么帮他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是什么为他得成功铺就了道路呢?(——好问)
8、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结合哥白尼的事例,引读并理解。
9、既然问这么重要,那么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得我们有了疑惑,应该怎么做?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都应该向他请教。
也就是说,要拜“能者为师”。
10、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12、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A三人行,必有我师。B 不耻下问。
13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哥白尼小时候的事情,知道了“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23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3课《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谁还记得文章告诉我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又是怎样说明这个道理的?
2.哥白尼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精读课文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指名简要介绍一下?
3.谁来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其余同学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出示练习:(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的《
》。“芳菲”的意思是,“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后两句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回答预设: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7.他是如何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可见,学除了贵在问,还贵在疑 ?(思、勤、恒„„)
10.出示名言:(读一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小结
1.为了证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作者分别举了哪两个事例?
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3.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的含义。4.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四、总结
1.课文学到这里,咱们大家都懂得了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引读:)“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xiè ——清 郑燮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孩子们,勤学与好问吧,与他们同行,就如在沙漠中与骆驼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尽头找到美丽的绿洲。
五、作业
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板书:学与问
勤学 好问
哥白尼 沈括 发现问题 勤学好问 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
第2篇:学与问(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18、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明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师:虽然很多人知道,学问就是学与问,知识不仅是学得的,也是问得的。但在显示生活中。人们往往较多的重视学,而忽视“问”。殊不知“问”在知识的获得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完成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出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上面的句子。
讨论:什么叫“相辅相成”?
你能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什么是“问中学”?
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齐声再读该句。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引读第三自然段。
师: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 讨论:
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导读:当我们心中有疑问时,积极地请教别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从沈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像沈括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努力求得问题的答案的故事,你还知道些吗?讲给大家听听。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出示: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是什么意思?说说你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3、 质疑:
学完了课文,你还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板书设计:
18学 与 问
学
学问--知识 学中问,问中学 观察思考
问
第3篇:学与问教学设计
学与问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你觉得有道理吗?
2、学与问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学与问》。齐读课题。
二、自学反馈,梳理文脉。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听写词语: 翱翔 相辅相成 不懈探求
沈括
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师:请大家校对一下,提示“翱”的书写。全对的举手,错的赶快订正。
师:下面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记住他们。拓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都是形容变化的,日新月异指——
瞬息万变的意思是——(指名说)师:你还知道哪些形容变化的词语?
PPT:日异月更 日异月殊 千变万化 变化多端 2师:这是一篇说理文你们找到的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师评:这是作者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起的作用是——总领
这是作者在结尾总结自己的观点。起的作用是——总结;
第4篇:学与问教学设计
《学与问》教学设计
正则北区 王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水平„„)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的关系。)
3,“学与问”和“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