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31 08:0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

《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

《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1、重点:

⑴ 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⑵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难点:

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教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第1段 钝响(dùn) 寒暄(xuān)

第2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问题引领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彷徨》的第一篇。

《祝福》以它深邃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无以复加的,它极大地阻碍,甚至是牢牢地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脚。封建的伦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它造成了我们民族的衰败和落后,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压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压抑和不幸又远甚于男性。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祥林嫂的故事。

2.学会通过品读文本语言来揣摩人物的内心。

3.培养同情弱者的美好品质以及关注社会的主人翁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祥林嫂”及周围“看客”的行为思考,理解鲁迅精神,解读鲁迅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

祥林嫂身上的“奴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本节课我们要关注本文的作者——鲁迅——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毛泽东曾经对鲁迅的评价是:“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去世后,他的遗体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书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新中国成立后,鲁迅一度被人们奉为“神”。但90年代后期到如今,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很一部分人认为鲁迅作品不合时宜,鲁迅思想已经过时了。但钱理群却说:鲁迅并不过时,他的思想有超越时代的一面。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评判一位作家呢?要真正理解他就必须走进他的文章,走进他笔下的人物。【设计意图】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从现象对比中引出达成目标的途径。

二、看祥林嫂其人,体悟鲁迅精神 1.人物导读

师: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时代劳动妇女形象——祥林嫂。【设计意图】简单概括人物,并为下面过渡。2.事件串连

如此一个小人物,却在一生中做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请按时间顺序用几个动词概括。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成果。

【方法引领】教师可以适当提示故事内容并且与学生一同总结。预设:逃——撞——捐——问

【设计意图】梳理故事情节,为下文探究做铺垫。3.人物思想

探究活动一:有人说,鲁迅小说人物几乎都是“病态”的,祥林嫂也是。你怎么理解她的“病态”?请围绕四件事谈谈。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并围绕最感兴趣的一个角度展示成果。

【方法引领】教师引导理解何为“病态”,即人物身上落后的丑恶的思想行为,人性的劣根性。把问题具体化,帮助分析探究。

预设:“逃”:(教师提示:为何要逃?祥林嫂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吗?)祥林嫂从婆家“逃”出来。可是,她为什么要“逃”出来呢?难道在婆婆家过的不好吗?反观文章,我们发现,“逃”出来的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里“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不论活计轻重,全是她一人担当。不论食物好坏,勤快的做着家奴该做的一切。“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由此,我们可以明白,祥林嫂只不过是想做好一个“奴仆”的角色,只不过是想安安稳稳的当牛做马罢了。于是,我们也就明白,可怜的祥林嫂在婆婆家连做牛马的资格都没有。

“撞”:(为何撞?是在维护和前夫的爱情吗?)她的行为只是封建思想中“一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反映。因此,她出格的“反抗”恰恰表明她的可悲。反抗越激烈就越牢牢地保护了压迫自己的封建秩序。这正是“男权”社会对女人长期的影响而表现出的“奴性思想”。

“捐”:(目的是什么?)为了在阴间不被两个男人争来争去给锯成两半,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她的这一举动也并不是要主动改变命运,而恰恰是她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的反映。

“问”:(是思想的真正觉醒吗?)对魂灵有无的怀疑也不是她生命意识的真正觉醒,只是她欲生不能欲死不敢的心理反应。“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无论有无都是相信地狱是存在的。

4.教师小结

纵观祥林嫂“惊天动地”的一生,我们会悲哀的发现,封建礼教这把软刀子在祥林嫂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深深地扎进她的心脏,她的悲剧原本就是个定局。她对命运的选择、反抗、挣扎其实是希望被那个时代接纳,好好地做奴隶。她的这种“奴性思想”无疑是“病态”的。

导致祥林嫂死亡除了自身以外,其实她周围的人也有很大的责任。我们看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设计意图】在探究中理解祥林嫂的“奴性思想”,培养学生根据人物言行解读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解读“看客”心理,体悟鲁迅精神

探究活动二:品读第21页末段文字,看看对“狼吃阿毛”这种事,鲁镇上的男人女人是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理。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并围绕最感兴趣的一个角度展示成果。

【方法引领】教师对表现力强的词可作适当点拨,如关于“故事”的解读。

预设:“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这是“狼吃阿毛”的悲惨一事在鲁镇上激起的“波澜”。人们是抱着“听故事”的心态来的。自然,“故事”一定要够曲折够惨烈才更吸引人。男人们“没趣的走了开去”,是不是说明在他们心里这故事没意思?女人们打心眼里看不起这样一个“不干净”的坏女人,流露出“鄙薄的神气”,但还要故作姿态的“陪出许多眼泪来”,表明着自己俨然的高尚。老女人却是拿祥林嫂的悲惨经历做着自己生活的调剂品,在她人的苦痛里抚慰着自己干瘪的灵魂,因为她们终究是“满足的去了”。

教师小结:这是一群以“赏鉴”别人的不幸为幸事的“看客”。鲁迅曾说“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不信,你看:《药》中的革命者夏瑜就义时,群众“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阿Q正传》中写到当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时,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叫好声来。而且,最后,“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这样的“看客”不禁让我们发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这是怎样的国民文化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细节来分析人物心理及形象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当下生活中,这种“奴性意识”和“看客现象”还存在吗?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体会鲁迅的现代意义。

五、课堂总结

现实生活中,对于社会种种弊端,国人总是习惯漠然,而鲁迅却能拿起手中的“解剖刀”,狠狠地给几刀。这就是勇者的行为,因为只有揭开伤疤,找到病根,才能给以疗救的希望。

综上所述,小说《祝福》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一贯的思想以及人格魅力,即正视现实的批判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永远都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勇士。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鲁迅是“活在当下的中国,不是过去式的存在而是现代式的存在”。

六、拓展延伸

电影《祝福》的结尾对小说作了这样的改编:祥林嫂捐了门槛“赎罪”后却仍被鲁镇的人鄙夷,她愤然举起菜刀,砍向自己曾寄予无限希望的门槛。你认为这种改编是否符合小说中祥林嫂的思想性格?从文中找依据说说理由。

答:电影拍摄的时代比较特殊,加入这个情节是为了体现劳动人民的抗争,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情节的加入有悖鲁迅原作初衷,祥林嫂是封建思想、封建秩序的牺牲品,她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认为自己不干不净,捐了门槛以求获得宽恕,直到临死前也只是对鬼神的有无有了一点点儿动摇,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忽然爆发出那么大的反抗精神,用刀去砍门槛呢?这不符合祥林嫂思想性格发展的轨迹。受尽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迫害最终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所吞噬,这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也是鲁迅小说的立意之所在,而改编后的这一情节显然有悖于这一主题。

第3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三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三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

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注意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倒叙写作手法。

4、体会祥林嫂的悲剧色彩,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故事情节

2、倒叙的作用

3、祥林嫂的生活与人生

【教学方法】点读法、引读和分析、合作与探究、归纳和总结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鲁迅先生笔下有这样一个人物:她,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面容枯瘦,目光呆滞、头发蓬乱。她的名叫祥林嫂,她是旧中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她以自己的悲惨遭遇鞭笞者黑暗的社会,惊醒着愚昧的世人,昭示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中国妇女的凄惨人生,它定格在一代代读者的心里,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成语

成 语

《林黛玉贾府》

1、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2、寄人篱下;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3、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4、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5、言谈举止: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6、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7、敛声屏气: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8、小巧别致:体积小而手工精细,式样新奇。

9、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10、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支出。《祝福》

1、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2、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3、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

西岗区83682706

中山区62898402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略)

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