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二年级作文:小蝌蚪找妈妈
二年级作文:小蝌蚪找妈妈
范文一
小蝌蚪找妈妈
晚上我和妈妈看了一部动画片,题目叫《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游啊游,看见岸上的小鸡就游上去,不到一会它们就成了好朋友,鸡妈妈来找小鸡了,小鸡跟着妈妈回家了。
小蝌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下水找妈妈去了。
他们看见虾公公就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虾公公回答:“你们的妈妈大眼睛,你们到那边找找吧!”
小蝌蚪游啊游,看到金鱼长着一双大眼睛,就迎上去叫妈妈,“孩子们,叫错了,你们的妈妈白肚皮。”
它们游啊游,看见螃蟹鼓着大肚皮,就上前去叫妈妈。螃蟹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小蝌蚪游啊游,终于找到了妈妈。
它们跟着妈妈游啊游,小蝌蚪长出了后退,然后又长出了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了,它们跟着妈妈一起跳到荷叶上。
青蛙是益虫,我们要爱护它。
范文二
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找妈妈。
小蝌蚪看见一只螃蟹,他们就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螃蟹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你们到那边去找找吧!”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前腿,尾巴也变短了。
它们又看见一只乌龟,小蝌蚪游过去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乌龟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穿绿衣裳,kuan嘴巴,大眼睛。”
它们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后退,尾巴不见了。
这时,青蛙妈妈看见了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后退一deng,向前一跳,beng到了荷叶上。
它们和妈妈天天去捉害虫,过上了快快乐乐的日子
范文三
小蝌蚪找妈妈
星期六我和妈妈来到了人民公园。这里的花都开了,五颜六色非常漂亮。我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池塘里有小蝌蚪在游来游去。我用小桶捞了几只。它们在桶里快活的玩,我觉得它们很可爱,就想把它们带回家。妈妈说:“小蝌蚪也是一条生命,如果你把它们带回家没有合适的环境,它们会死掉。还是把它们放回去吧!”对呀,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会很伤心的。于是我就把小蝌蚪们放回了池塘。看到小蝌蚪们回到了家,我也很开心。
第2篇: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当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 “追” “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妈妈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妈妈的心情;鲤鱼妈妈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再过几天,( )变短了,渐渐地,( )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第3篇: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
第4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
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
第5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
第6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
第7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04日 10:5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已经”说完整的话,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懂得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教学重点:
1、会用“已经”说完整的话;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们认识自己的妈妈吗?(认识)可小蝌蚪不认识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好不
第8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我用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我想低年级孩子掌握的字有限,要他们学懂课文内容很难,于是,先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再学习课文也许要容易些。识字是关键,学文是重点。
在字词教学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课堂上孩子们大胆的走上讲台自己讲生字,词语。效果较好。
在学习课文时,我具体用了如下方法:
1。我先给学生放了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再结合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的样子。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注意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事实,我在引导孩子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后,引导
第9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班下)
一.幼儿现有水平:已经会唱歌曲;有一定的节奏感。二.音乐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节拍感,发展幼儿的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能力创编出独特的小蝌蚪游的动作,即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三.音乐教学重点:
声势、乐器感受《小蝌蚪找妈妈》语词节奏 四.音乐教具准备:
1.磁带;《小蝌蚪找妈妈》、《看看我的身体最神气》 2.乐器:木鱼 手铃
沙锤 3.小蝌蚪头饰 五.音乐教学内容: 1.带小朋友随音乐入场。
2.音乐热身律动:《看看我的身体最神气》
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做完音乐律动后,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3.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
第10篇: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邮政2013“六一”发行《小蝌蚪找妈妈》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3年6月1日发行《小蝌蚪找妈妈》特种邮票1套5枚,小本票1本,邮票全套面值5.6元。这是中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
据了解,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这群可爱的小蝌蚪又将“游”到邮票上。《小蝌蚪找妈妈》特种邮票采用了同名动画片元素,分别选取“巧遇虾公公”、“金鱼妈妈大眼睛”、“螃蟹妈妈白肚皮”、“乌龟妈妈四条腿”、“找到妈妈啦”五个画面。邮票在设计时突出了原作水墨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展现出的是我国水墨的意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此套邮票采用连票形式设计,一方面表现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其源于动画片的特点,向人们强调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