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21春季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安排
2021春季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安排
大学(University、College)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春季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安排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返校时间:
3月1日,全体教职工正式上班;
3月4—5日,老生报到,
3月6—7日,2020级(含3+2转段)学生报到,
全体学生3月8日正式上课。
返校的注意事项
1、出发前或旅途中发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请戴好口罩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向学校报告,推迟到校时间。前往医院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旅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3、当同行人员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请积极配合疾控部门排查;如有需要按规定进行医学观察,并及时向学校报告,推迟到校时间。
4、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请全程配戴口罩并尽量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请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包好弃置在有害垃圾桶内。
5、在旅途中上洗手间、更换口罩以及到达目的地摘除口罩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擦拭,时间大约为20秒。
6、旅途中请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7、在旅途中就餐要吃熟食,不要光顾路边无证摊点,防止暴饮暴食,注意食品保质期。可使用消毒湿巾对就餐的小桌板等进行擦拭消毒。
8、到达目的地时配合测量体温和信息登记。
9、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第2篇:河南科技计划项目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2014年度)
科技攻关
农业领域
一、粮食核心区建设
1.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2.主要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3.中低产田改良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4.新型农业机械新产品研制与开发; 5.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研究; 6.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7.粮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
1.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及优良新品种引进、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与应用;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安全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3.主要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及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与应用; 5.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中兽药产品开发; 6.畜禽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7.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三、农业高新技术
1.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3.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研究与应用。
四、农林生态安全与林果菜高效生产 1.用材林的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2.优质特色果树新品种引进、培育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3.特色花卉、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4.重大农林生物灾害的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5.特色林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五、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1.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3.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等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4.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5.环保型新型肥料、农药研制及施肥、施药技术研究与应用; 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7.农村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申报要求:
1.济源市2项,漯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3项,其他省辖市5项,省直管试点县(市)1项;
2.省农科院20项,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局和省科学院5项,其他有关厅局2项;
3.河南农业大学20项,河南科技学院8项,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和信阳农林学院5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3项,其他涉农院校1项;
4.农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指标单列。
工业领域
一、电子信息
1.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应用; 2.集成电路设计; 3.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4.高性能宽带信息网、计算机及网络产品; 5.新型电子元器件;6.光传输技术及新型接入技术; 7.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8.新型显示技术; 9.智能交通技术; 10.信息安全技术;
11.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技术集成; 12.云计算、物联网关键技术与系统。
二、生物技术
1.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2.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3.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4.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5.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6.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三、新材料
1.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关键技术; 2.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3.高性能超硬材料、特种耐火材料、功能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技术; 4.高性能工程塑料、工程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 5.新型精细化工材料关键技术。
四、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1.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 2.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关键技术; 3.新型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 4.太阳光伏电池关键技术;
5.工业领域高效节能新技术与新装备。
五、新能源汽车、汽车及关键零部件 1.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2.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载货汽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
3.汽车安全性、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研究,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局部总成的开发;
4.适用于国Ⅳ、Ⅴ标准的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开发;
5.纯电动汽车数据采集,测试评价、技术标准等研究。
六、装备制造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3.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关键技术;
4.机械基础件及模具、通用机械产品、新型机械产品的关键技术;
5.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设备关键技术; 6.轨道交通装备、机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
7.数字化企业信息化、面向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制造服务、制造物联技术研发及应用。
七、有色、钢铁
1.铝、镁合金冶炼及重大节能技术; 2.铝、铜、镁、钛精深加工技术; 3.铅、锌、钼、钨冶炼及精深加工技术; 4.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关键技术;
5.焦化产品回收、余热利用、铁合金和炭素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八、化工
1.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 2.石化产品深加工新技术;
3.新型化学原料和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 4.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
九、轻工
1.新型造纸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2.家用制冷技术及设备研发; 3.新型玻璃生产工艺及设备研发; 4.数字化家电控制技术;
5.新型塑料、皮革制备及清洁生产技术。
十、纺织
1.新型纤维材料技术; 2.新型纺织机械;
3.节水印染、清洁生产及纺织节水减排新技术; 4.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及新型高档服装面料。申报要求:
1.郑州市、洛阳市和国家高新区各10项,其他省辖市(省级高新区项目包括在内)各8项;省直管试点县(市)各2项;
2.省科学院10项,省国资委10项,其他省直部门(单位)各3项;
3.郑州大学20项,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各10项,其他理工类省属本科院校各5项、非理工类省属本科院校各3项,专科类院校2项;
4.工业领域的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可推荐1项,其中同一企业只能申报1项,申报指标单列;
5.申报单位对照项目指南申请项目,并在申请书封面右上角注明所属领域和方向。
社会发展领域
一、医疗卫生与健康 1.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 2.疾病早期干预技术研究;
3.重大疾病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方向);
4.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的生物学评价; 5.重大疾病的中医药诊疗技术;6.中医骨伤病诊疗新方法、新技术; 7.医疗信息化技术。
二、生物医药与中药现代化 1.医疗器械研发;
2.新一代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产业化; 3.中药新剂型及新工艺;
4.创新药物研制及药物大品种(单品种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二次开发; 5.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 6.新型健康产品的开发; 7.疫苗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8.抗体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三、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
1.安全生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装备; 3.现场勘察和检验技术; 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 5.社会治安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技术; 6.极端天气事件预测技术及系统; 7.重大工程安全保障技术; 8.地震预测预报技术;
9.重大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 10.典型行业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防控技术。
四、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 1.工业节水与城市节水技术; 2.煤提质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复杂难处理金属矿高效分离提取技术; 5.尾矿、冶炼废渣、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6.地热资源利用技术; 7.生物质能源技术;
8.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五、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1.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2.污泥安全处理及资源化技术; 3.地下水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4.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5.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
6.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 7.“城市矿产”开发利用; 8.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 9.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六、城镇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物流电子定货系统; 2.绿色建筑新技术; 3.绿色高性能建材; 4.重点文物保护关键技术;
5.低碳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实验区); 6.河南特色文化发展关键技术;
7.城镇区域规划资源及空间节约利用技术。申报要求:
1.郑州市、洛阳市各10项,其他省辖市、国家高新区各5项,省直管试点县(市)各2项;
2.省卫生厅30项,省科学院、省中医管理局、省国土资源厅各15项,省农科院5项,其他省直部门各3项;
3.郑州大学60项(其中医疗卫生类30项),河南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各10项,其他本科院校3项、专科院校2项;4.社会发展领域的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申报指标单列; 5.每个申报主体对一个研究方向只能申报一个课题,项目申请书封面注明所属领域和方向。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领域
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1.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
2.田间信息获取、决策处方及精准作业技术与产品,面向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等。
二、生物种业及先进种植养殖
1.高产、优质、高抗粮棉油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及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优质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牧草等新品种培育及管理技术;
2.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3.优质抗病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快速扩繁、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
4.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功能、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评价、检测、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三、食品、农产品及林产加工
1.特色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森林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
2.食品及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3.主要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 5.绿色物流集成技术与配套装备。
四、新型农药和肥料
1.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2.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与产品;3.新型高效低毒农药;
4.生物、有机、缓释控释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
五、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1.农作物、牧草、林果收获、清选、加工设备;
2.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与高效、精量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3.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技术装备,牧草、饲料加工、林产加工等机械和技术装备。
六、生物质资源利用与生物能源
1.秸秆、稻壳等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和农村节能技术及设备; 2.农林生物质收储运、预处理、固体成型燃料高效燃烧、高效热解气化及干馏等技术及设备;
3.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农村节能技术与产品。
七、农业生态及乡村环保
1.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2.水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灌区节水以及雨洪资源利用技术与产品,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输配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新技术及设备;
3.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水土环境修复制剂等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技术与设备,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
八、动植物疫病防控及防灾减灾
1.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高效安全新型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2.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3.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九、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1.林、草高效、定向培育及管理技术; 2.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
3.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 4.人工林木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5.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申报要求:
1.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河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内资或内资控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法人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二是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农业科技开发业绩,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三是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2.申报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二是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和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成熟配套技术。三是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四是申请转化的成果若是多家单位拥有,申报单位须提供其他单位同意其转化该项成果具有法律效力的的授权协议;
3.申请转化的成果(品种)须是2011年1月1日后鉴定(审定)的,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4.国家或河南省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未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人,已列入国家或省科技计划并得到经费支持但尚未验收的项目承担人,不能申报新的项目。
工业领域
一、电子信息1.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及终端技术、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网络技术、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和软件及系统等;
4.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小型接入设备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软交换和VoIP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移动通信配套技术等;
5.广播电视技术。演播室设备技术、交互信息处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电台和电视台自动化技术、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IPTV技术、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
6.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发光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等;
7.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测评类、安全管理类、安全应用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技术等;
8.智能交通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技术等。
二、生物技术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功能性糖类和糖醇类等。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开发;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12 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宗发酵产品生产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食品生产用酶;有毒物质降解用酶;饲料用酶等。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等。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技术及设备;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等。
6.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新型食品添加剂(重点为新型生物类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三、新材料
1.金属材料。高档钢铁材料及制品;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铝、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节能技术;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稀贵金属高效节能利用;粉末冶金材料高精度成形技术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超硬材料;特种耐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等。
4.化工材料。现代煤化工;新型石油化工;新型盐化工;精细化学品;新型催化材料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产品;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PC的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装置;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自动化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微系统产品;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等。
6.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基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技术;制造物联技术等。
五、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纯电驱动汽车。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强电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等。
2.公共平台技术。充/换电系统关键设备研发。
3.节能净化。汽车轻量化及回收再利用;国IV、Ⅴ标准节能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高效内燃机技术;排气净化;汽车通用节能技术,高性能低噪声低阻力轮胎等。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1)太阳能。高效、低成本、低污染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2)风能。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满足电网友好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大功率变流技术、风电功率波动规律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风电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 14 备等。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1)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等。
(2)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等。
(3)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相关产品、关键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1)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支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工业的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备等。
(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优化设计、优化控制和优化运行管理等节能新技术的示范项目等。
七、创新资源服务
支持对产业技术提升和集群创新有较强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社会发展领域
一、创新药物、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以上需要行业准入证明)
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研制,生物制品研制,面向基层的医疗器械及保健康复器材,医用电子及物理诊疗设备,医用生物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和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检测设备,常见病多发病高效诊治技术,医疗信息化技术等。
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
四大怀药、山茱萸、辛夷、金银花、冬凌草、连翘、山楂等药材的规范化(GAP)15 种植技术及操作规程(SOP)。
三、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保技术及装备,生态治理与恢复技术等。
四、资源综合利用
工业节水与城市节水技术,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五、新能源
地热资源利用技术及装备,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及装备,农作物秸秆收集、打包、运输、储存技术及装备等。
六、公共安全
食品安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重大生产事故预防技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技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技术等。
七、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绿色建造与施工技术,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改善和保障技术,绿色建材及绿色保温材料、村镇绿色建筑本地资源利用技术等。
申报要求:
1.产学研联合申报,转化主体明确; 2.中药材种植技术必须有依托种植基地。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
一、农业科学
重要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评价和创新,重要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机制,大宗农副产品高产优质的分子基础,农林重要生物灾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机理研究,作物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动物重大疫病致病机理、预防与控制及营养学基础研究,农产品贮运、加工和保鲜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技术基础,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应用基础研究,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胁迫对动植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道地及大宗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研究等。
二、工程、材料科学
系统工程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工程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防灾、减灾理论及技术的基础研究,矿产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基础研究,自动化装备与控制系统基础研究,复杂实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超、精、尖、特装备设计、制造与测试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大型装备状态控制及故障预警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耐火材料、超硬材料、镁、铝、钢等基础材料改性优化的理化基础、相变和组织控制机制、复合强韧化原理,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工结构化和小尺度化、多功能集成化等物理新机制、新效应和新材料设计,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和集成制造,材料制备原理、新工艺以及结构、性能表征新原理,净成形工艺、先进材料的成形工艺及其成形理论,材料服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性能演变、失效机制及寿命预测原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信息、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等。
三、信息科学
虚拟计算环境的机理,海量信息处理及知识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人机交互理论,网络安全与可信可控的信息安全理论,电磁波探测理论、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多源信息的传递、融合、转换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宽带信息网理论与工程,网络信息系统隐私保护关键技术,高动态复杂环境下的信息获取方法与高密度信息存储,复杂网络结构信息融合、传播与扩散,信息系统灾难与可生存性技术,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纳米尺度的集成电路技术等。
四、资源、能源科学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原理和新途径,高性能热转换及高效节能储能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光电转换及储能技术科学问题,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生物资源化或生物炼制的基础理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等领域应用的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等。
五、医药科学
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筛查以及基因结构信息、基因功能预测等研究,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预的分子与细胞基础,神经、免疫、内分泌在健康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病原体传播、变异规律和致病机理,创新药物设计、合成与作用机理,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移植和生物相容性,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配伍理论及中药毒理学研究,环境对生物过程的干扰,新发或重点传染病、地方病、人畜共患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疾病的预防医学研究。
六、其它
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研究基础好,创新性强的其它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项目。
申报要求:
1.郑州大学30项,河南大学15项;
2.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原工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省农科院、省科学院5项(均不含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卫生厅10项;
3.省级重点实验室3项,其他确有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能力的单位不超过2项; 4.确有明显研究价值的项目可由3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并经省科技厅审核通过后,可适当放宽项目数量;
5.对正在实施的国家973计划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主持人,不再受理其申报新的项目。软科学研究
根据项目支持强度,2014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三个层次。项目指南只给出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不能作为项目名称使用,申请人请参照项目指南明确具体的研究课题。
一、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经研究确定后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
二、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主要鼓励自由探索,从以下五个方面选题:
1.宏观战略研究。主要支持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应对当前形势的对策措施、推动科技创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立开放合作新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2.产业发展研究。主要支持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3.企业创新研究。主要支持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加快技术创新、培育企业创新团队、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建立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4.创新人才与政策环境研究。主要支持围绕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向企业集聚、提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5.政府管理创新研究。主要支持围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工作效能评价体系、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科技平台建设运行、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工作体系建设、软科学研究、创新方法及政府公共管理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6.财会研究。主要支持围绕健全科技创新财税和金融政策、提升会计科研水平,开展的我省财税、金融、会计等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软科学研究。
三、申报要求:
1.项目主持人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含硕士),申报的课题与从事的工作相关;2.承担有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尚未结项的项目主持人不能申报新的项目; 3.每个申报单位申报项目总数不超过10项,对于选题先进,有重要研究意义的项目,可由本研究领域三名正高以上专家推荐,加盖单位公章后报省科技厅审核,审核后可适当放宽上报数量;
4.项目完成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重大课题原则上不超过两年。国际科技合作
一、支持重点
(一)重点合作领域
1.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包括食品、有色、化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等领域;
3.现代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农业机械、林业、畜牧业等领域。
(二)支持方向
围绕推动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为主体,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等为载体,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模式,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二、申报要求
1.项目技术应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2.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填补空白、解决疑难、实现跨越”的目标;
3.申报单位应为依法在我省境内设立,具有较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科研条件和研发实力,并具备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具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且必须有配套资金投入,或其它渠道经费支持;
4.项目合作外方应为我国境外设立/注册的国外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包含港、澳、台(但可作为中方联合申报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特殊情况下,外方合作伙伴可以技术投入(包括专有技术和资料、先进仪器设备、国际顶尖人才等资源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5.具有项目合作协议。前期基础条件较好,项目申报单位与外方合作伙伴有良好合作基础,应事先确定各自对合作项目的投入、分工及成果分享方式等并签署书面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6.项目申请人每年只能申请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有在研(还未验收)国际合作项目的,不得提出新的国际合作项目申请;曾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验收未通过,或有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项目,不得申报;
7.各省辖市2项,省直管试点县(市)1项,郑州大学5项,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3项,其他院校2项;省属科研院所2项;省直部门(单位)1项;省级及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联合实验室1项;国家高新区2项。
第3篇:2021年春季开封大学返校时间安排
2021年春季开封大学返校时间安排
开封大学简称“开大”,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涵盖工、管、文、经、医、艺6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2021年春季开封大学返校时间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年春季开封大学返校时间安排
1、第一批次返校时间:3月1日(周一);
返校对象:符合返校条件的2020级学生。
2、第二批次返校时间:3月2日(周二);
返校对象:符合返校条件的2019级学生。
3、第三批次返校时间:3月1日—6日;
返校对象:参加专升本考试信息采集的毕业年级学生,按照教务处制定的时间安排,按时参加信息采集。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暂不返校。
拓展:
一、院系专业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开
第4篇: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招聘教师、辅导员25人公告
2017年开封尉氏县教师招聘150人公告,报名时间:2017年8月7日至8月9 日,笔试内容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推荐关注河南中公教育微信(微信号:henanoffcn)及时了解招考资讯!
经县政府批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中小学教师150名。为确保本次公开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2005年第6号令)等文件精神,特制订如下招聘简章:
一、招聘单位及名额
(一)招聘单位:尉氏县教育体育局所属农村中小学校。
(二)招聘名额:农村中小学教师150名(详见尉氏县2017年公开招聘教师计划表)。
二、招聘对象
(一)小学教师需具备有以下列条件之一:
1、全日制普通专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
2、具有尉氏县户籍的全日制普通中专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