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报课文原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9 08:08: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挺进报课文原文

挺进报课文原文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挺进报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挺进报课文

一九四七年秋天,重庆地下党发行了《挺进报》,由一个市委委员领导,下面有三个工作同志:一个收听和记录新华社的广播,一个刻钢板,一个油印。陈然是一家工厂的代理厂长,条件最好,不容易暴露,因此党把油印的工作交给了他。从此他白天是个代理厂长,晚上就成了印刷工人。他积极地学习油印技术,最初一张蜡纸只能印三五十份,几个月以后就可以印两千几百份了。他不满足于这点成绩,还下决心学写仿宋字,刻钢板。他向市委建议减少一个工作同志,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减少《挺进报》周转的时间和暴露的危险。市委批准了他的建议。

第二年四月里的一天,市委派人到陈然家里通知他:党内出现了叛徒,《挺进报》应该尽快转移。那人临走时候对他说:“明天晚上,你印好最后一期报纸,后天──二十三日早上八点正,我来帮你运走。这两天你要特别警惕,不用再回工厂了。一有可疑的情况,你就先离开这里。”

二十二日黄昏,陈然忽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短信:“近日江水暴涨, 闻君欲买舟东下,谨祝一帆风顺,沿途平安。”

这分明是暗示陈然,叫他快走。陈然不知道,这是在敌人机构里秘密工作的一个同志得到了消息,来不及报告市委,才冒险直接通知他的。他舍不得写好的蜡纸和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印出的《挺进报》,以为再过一个晚上不会有什么危险,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又走进储藏室去工作。他急忙地赶印,到早晨五点钟,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立刻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开窗门,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

门破了,几支枪对准了他,他被捕了。几个便衣特务留在他的房间里,危险进一步威胁到市委。

八点正,市委的.来了。四周没有发现可疑的人,他一直走向陈然住的小楼,忽然看到窗外挂着扫帚,立刻扭转身,从后门走出去了。

敌人怕陈然传播消息,把他单独囚禁在白公馆楼上一间小牢房里。但是敌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那间小牢房早就被同志们打穿了一个秘密孔道,可以和楼下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地下党通知陈然,叫他把最近的胜利消息写成字条,秘密传下楼去。

陈然高兴极了。党组织给了他半截铅笔──这是罗世文同志遗留下来的,还有一些包香烟的薄纸和一个破刀片。他工整地写着消息,报头是:“挺进报第一期,白公馆出版。”

《挺进报》从秘密孔道送到楼下以后,很快得到党组织的通知,通知里严肃地批评陈然,指示说:第一,刊头立刻取消,不许再写《挺进报》、期数和出版日期;第二,必须坚持写仿宋字,以免被敌人发现笔迹。陈然认识到自己缺乏对敌斗争的经验,诚恳地接受了党的批评。不久,陈然又得到通知,说隔壁关着一位黄显声先生,他有报纸,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更多更新的消息。

黄显声是个赞同革命的民主人士,已经被捕十来年了。陈然利用放风的机会,拖着脚镣,踱到黄显声的窗口附近,轻声说:“我要看报!……”

黄显声仿佛没有听见,把头转过去了。

回到牢房里,陈然有些担心。但是他又想,既然党组织叫他联系,一定没有问题。

半夜里,墙壁上发出轻轻的敲击声,从一扇密封的门下边的缝里塞进来一张报纸。报纸里面还夹着一张字条:“不要讲话。报纸每天晚上准时送去,必须在天亮以前准时从原路退回。”

从此陈然写的报上每天都有最新的消息了。送到楼下的报并不是每个同志都能看到;为了保密,党组织的几个领导人看了就毁掉了,其他同志都是听口头传达的。但是报上有些消息太宝贵了,谁也舍不得烧毁,就冒着危险藏起来。同志们受到毒刑拷打,或是被重病折磨的时候,一读这些消息就有了力量。

一个名叫宣灏的难友,已经被捕多年,眼睛高度近视,身体很坏,生了病。同志们把一张报塞在他手里。他躲在墙角聚精会神地看,兴奋得连放风也忘了,被看守长发现了,他想把这张报塞到口里,已经来不及,连人带报被抓住了。

在特务的办公室里,看守长拿着鞭子逼问宣灏:“这张传单是谁写的?”宣灏想到自己的过失,为了不牵连别人,承认是自己写的。

特务知道宣灏不是共产党员,写不出共产党的传单,就用皮鞭狠狠地打他。宣灏倔强的挺立着,一口咬定是自己写的。

特务所长和看守长共同研究这张可怕的传单:“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会作了工作报告……”他们认为这表明重庆地下党和监狱有联系,一定要搜查,要破获,于是立刻在整个集中营里突击搜查。

几个月的狱中生活,使陈然增长了许多地下斗争的经验。黄显声的报纸每天都按时送还,铅笔、薄纸和刀片都妥善地藏起来。敌人来搜查,一点线索也没找到。

敌人使出最毒辣的手法,用一切刑具折磨宣灏。他们知道共产党员不会让群众代替自己牺牲,折磨宣灏,就会使写传单的人自动站出来。的确,宣灏被拷打,受折磨,同志们难过极了。陈然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牺牲自己,保全同志。但是报是在楼下被截获的,他关在楼上,如果他站出来,消息来源,秘密孔道,楼下党组织,就会全部暴露,牺牲太大了。正在这紧张的时刻,和宣灏同住一间牢房的共产党员、被捕十年的老同志许晓轩挺身站出来,承认那张纸条是他写的。

看守长吃了一惊。这是个不容易对付的共产党员,刑罚对他是没有用处的。许晓轩被押到所长办公室,特务们叫他写几个字看看。他明白这是核对笔迹。他拿起铅笔,写了几个工整的仿宋字。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同”,就断定是许晓轩写的。

许晓轩同志是狱中党组织的负责人。指示陈然不许写“刊头”,要坚持写仿宋字的,就是他和其他几位同志。从第一张报传到楼下那一天开始,许晓轩他们就学写陈然的仿宋字体,以防万一。

特务们追问消息的来源,追问地下党的联系。许晓轩冷笑着回答:“几天前放风的时候,管理室没有人,我走进去,从报纸上抄下这条消息。”特务们连忙搬来一大叠报纸。许晓轩慢慢地翻看,果然找到了纸条上的那个消息。特务们哑口无言了。

按照集中营的惯例,凡是进行秘密组织或者宣传活动的人,立刻处死。许晓轩从息烽到白公馆,十年炼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对敌人说:“写报告枪毙我吧!我永远是一个共产党员。”敌人却没有写报告,因为报纸是管理室的,他们怕担“失职”的罪名,按照规定,失职人员要判处一年徒刑。案子似乎破了,烦恼的却是敌人自己,所长室直到半夜还没有熄灯。第二天,看守长召集看守员训话说:“那张‘纸条’的事,谁也不准再提!”

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

* 节选自《在烈火中永生》,有改动。

第2篇:报任安书课文原文

报任安书课文原文

《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辞气沉雄,情怀慷慨。本次,小编为大家带来《报任安书》的原文以及翻译、知识点,希望能够让大家更了解这篇文章。

《报任安书》原文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歪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彊胡,卬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悽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聩其家声,而仆又茸以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报任安书》译文

少卿足下: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要谨慎地接人待物,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但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意见去推荐贤才,而去附和俗人的见解。其实,我并非敢这样做。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象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虽然才能象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象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用这些来引以为荣,恰好会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来信本应及时答复,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同您见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些微空闲来详尽地表达心意。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怨。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绐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就聚于一身;乐于助人,是“仁”的起点;正当的取予,是推行“义”的依据;懂得耻辱,是勇的标志;建立美好的名声,是品行的终极目标。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所以,祸患没有比贪利更悲惨的了,悲哀没有比心灵受创更痛苦的了,行为没有比污辱祖先更丑恶的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重大的了。受过宫刑的人,社会地位是没法比类的,这并非当今之世如此,这可追溯到很远的时候。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羞耻,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靠了宦官景监的推荐而被秦孝公召见,贤士赵良为此寒心;太监赵同子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丝为之脸色大变。自古以来,人们对宦官都是鄙视的。一个才能平常的人,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没有不感到屈辱的,更何况一个慷慨刚强的志士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材,但怎么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我凭着先人遗留下来的余业,才能够在京城任职,到现在已二十多年了。我常常这样想:上不能对君王尽忠和报效信诚,而获得有奇策和才干的称誉,从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其次,又不能给皇上拾取遗漏,补正阙失,招纳贤才,推举能人,发现山野隐居的贤士;对外,不能整顿军队,攻城野战,以建立斩将夺旗的功劳;从最次要的方面来看,又不能每日积累功劳,谋得高官厚禄,来为宗族和朋友争光。这四个方面没有哪一方面做出成绩,我只能有意地迎合皇上的心意,以保全自己的地位。我没有些微的建树,可以从这些方面看出来。以前,我也曾置身于下大夫的行列,在朝堂上发表些不值一提的意见。我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申张纲纪,竭尽思虑,到现在身体残废而成为打扫污秽的奴隶,处在卑贱者中间,还想昂首扬眉,评论是非,不也是轻视朝廷、羞辱了当世的君子们吗?唉!唉!象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还有什么可说的!

而且,事情的前因后果—般人是不容易弄明白的。我在少年的时候就没有卓越不羁的才华,成年以后也没有得到乡里的称誉,幸亏皇上因为我父亲是太史令,使我能够获得奉献微薄才能的机会,出入宫禁之中。我认为头上顶着盆子就不能望天,所以断绝了宾客的往来,忘掉了家室的事务,日夜都在考虑全部献出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才干和能力,专心供职,以求得皇上的信任和宠幸。但是,事情与愿望违背太大,不是原先所料想的那样。我和李陵都在朝中为官,向来并没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对的目标也不相同,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做人臣的,从出于万死而不顾一生的考虑,奔赴国家的危难,这已经是很少见的了。现在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祸,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况且李陵带领的兵卒不满五千,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庭,好象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向强大的胡兵四面挑战,面对着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匈奴君长都十分震惊恐怖,于是就征调左、右贤王,出动了所有会开弓放箭的人,举国上下,共同攻打李陵并包围他。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但是,当李陵振臂一呼,鼓舞士气的时候,兵士没有不奋起的,他们流着眼泪,一个个满脸是血,强忍悲泣,拉开空的弓弦,冒着白光闪闪的刀锋,向北拼死杀敌。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大臣们都很忧虑,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的卑贱,见皇上悲伤痛心,实在想尽一点我那款款愚忠。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行动,即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没能超过的。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寻找机会报效汉朝。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我内心打算向皇上陈述上面的看法,而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恰逢皇上召见,询问我的看法,我就根据这些意见来论述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攻击、诬陷的言论。我没有完全说清我的意思,圣明的君主不深入了解,认为我是攻击贰师将军,而为李陵辩解,于是将我交付狱官处罚。我的虔敬和忠诚的心意,始终没有机会陈述和辩白,被判了诬上的罪名,皇上终于同意了法吏的判决。我家境贫寒,微薄的钱财不足以拿来赎罪,朋友们谁也不出面营救,皇帝左右的亲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说一句话。我血肉之躯本非木头和石块,却与执法的官吏在一起,深深地关闭在牢狱之中,我向谁去诉说内心的痛苦呢?这些,正是少卿所亲眼看见的,我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正是这样吗?李陵投降以后,败坏了他的家族的名声,而我接着被置于蚕室,更被天下人所耻笑,可悲啊!可悲!

【拓展阅读】

《报任安书》鉴赏

全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

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如叙述腐刑的极辱,从“太上不辱先”以下,十个排比句,竟连用了八个“其次”,层层深入,一气贯下,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这类语句,有如一道道闸门,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后喷涌而出,一泻千里,如排山倒海,撼天动地。

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第二段用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自杀的典故,直接引出“古今一体”的结论,愤激地控诉了包括汉王朝在内的封建专制下的酷吏政治;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个迭句,实际隐含着八组对比,同时又两两对偶,与排比相结合,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气势雄浑,令人欲悲欲叹。又如“猛虎在山,百兽震恐……”一句,运用比喻,沉痛控诉了人间暴政对人性的扼杀和扭曲,形象地说明了“士节”不可以稍加受辱的道理,真是痛彻心脾。其他像引用、夸张、讳饰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真切的表达出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有时奔放激荡,不可遏止;有时隐晦曲折,欲言又止,让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作者内心极其复杂的矛盾与痛苦。

总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感情,表现出峻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前人的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报任安书》的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

2、以:及以至是

3、罔:及罪至罔加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失(yì):放失旧闻

7、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掌握下列字词:

1、曩:曩者辱赐书

2、望:若望仆不相师

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文史星历:

5、祝: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倡优畜之

8、节:不与能死节者比

9、就:卒就死耳

10、用:用之所趋异也

11、趋:用之所趋异也

12、太上:太上不辱先

13、箠楚: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7、传(zhuàn):传曰刑不上大夫

18、渐:积威约之渐

20、圜(huán)墙:幽于圜墙之中

21、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

24、械:受械于陈

25、倾:权倾五伯

28、钳:季布为朱家钳奴

29、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

30、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31、以:以稍陵迟

32、陵迟:以稍陵迟

33、引节:乃欲引节

35、缧绁(léixiè):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36、臧获:且夫臧获婢妾

37、没(m)世:鄙陋没世

3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0、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1、厄(è):仲尼厄而作《春秋》

42、修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44、空文:思垂空文以自见

45、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

46、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

48、究:究天人之际

49、通邑:通邑大都

50、负下:且负下未易居

51、乡党:重为乡党所笑

52、累:虽累百世

53、垢:垢弥甚耳

54、闺閤(gé):身直为闺閤之臣

55、岩穴: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56、狂惑:以通其狂惑

57、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58、曼辞:曼辞以自饰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

2、倡优:倡优畜之

3、孙子膑脚。

4、以污辱先人。

5、粪土:幽于粪土之中

四、特殊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五、多义词

1.再: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②青春不再。

2.厥:①思厥先祖父。 ②大放厥词。③厥有《国语》。

3.焉: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非 ①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②无可厚非。

5. 仆:①(pú)若望仆不相师 ②(pū)前仆后继

6、固:①请略陈固陋 ②固主上所戏弄

7、阙:①(quē)阙然久不报 ②(què)不知天上宫阙

8、卜:①(bǔ)近乎卜祝之间

9、比:①不与能死节者比 ②天涯若比邻

10、重: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②重为乡党所笑

11、槛:①(jiàn)及在槛阱之中 ②(kǎn)门槛五、古今异义的词

六、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意气勤勤恳恳。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4、念父母,顾妻子。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下流多谤议。

7、发愤: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下流:下流多谤议

第3篇:课文报任安书原文

课文报任安书原文

报任安书是一篇大家都喜欢的文章,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课文报任安书原文,欢迎大家查看!

报任安书(司马迁)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①: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③。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谁与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⑤”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⑥。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志意⑦。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挺进报课文原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挺进报课文原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