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结缘自然-生活随笔
结缘自然-生活随笔
铺陈开生活的画卷,用四季着色,用昼夜渲染。谢谢。谢谢你多彩的流年。
这样与你结缘,自然。岁月翻飞间,我走进你,拥抱你,感受你灵动的气息。
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呼唤了。像是半山腰起伏的鸟啾 ,缓缓回环荡漾开去。每每以崇敬的态度俯瞰山尖,它是自然威严的体现。在它的凛然耸立里,包藏着万般生机与美景。我畏而却步,却不甘心地举步维艰,沿途收纳你的馈赠。你用杰出的手笔蕴造出阔达与辽远,用炊烟点缀,用清风呈现。你可曾捕捉到我闭目站在山顶,感受美的脉动时的模样?我沉浸在飞翔般的快意里,脑海中闪过一张张面孔,父母的笑和怒、朋友的喜和悲……静心如水。呵!你将烦绪烟消云散,为生命添上一笔素色的水平线。
四季被雕刻在窗外挺拔的.松树和邻近的桃花上时。我常侧脸张望,贪恋着红绿相间,坚韧不失柔和的画卷。停笔的间隙里,它带给我流畅而清新的快意。纵是不久之后风起花落,残余的芬芳仍是斜阳一道,温暖每个黄昏。何时起,它们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你,无声而来,用欣欣的草木为生活勾勒出暖色的光晕。我恍而看见光里母亲关怀的神色。
“起风了,关上窗吧。”声音随外套轻轻落下,漾起爱的涟漪。连漏进来风也是甜的。晚安,我的朋友!
第2篇:道法自然-生活随笔
道法自然-生活随笔
大约10年前,就听说贡山乡出了个画家叫王佩嵩。贡山乡与我村相隔五华里,山明水秀,历代人才辈出。
真正与王佩嵩有过面缘,应该算20xx年,王佩嵩被调到省里任职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办公室主任。
王佩嵩的山水画是引人注目的。他的作品在于对环境的整体把握,描写了一种超乎形骸之上的对大自然的“默契”,“把梦醉天机的`主体还原为物我同一的视觉图像”。我最欣赏的是“烟蓑春钓静”这一系列,素淡的笔墨,有一种解构桎梏、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道家色彩与笔墨逻辑。画中用笔隨意,落墨任心,轻松活泼,烟雨满纸达到了道家“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釆,胶离珠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在任自然中成就一切。
这个系列作品遵照老子的删繁就简,归根曰静。淡赭石色在这里起着惟恍惟惚的动态,形成“众妙之门”,因此“开朗、平和、阔大”是这个系列的创作动机。
活用了“米家”雨点法,使辟面山川退到千里之外,达到山色有无咫尺千里而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天真自然的教诲。“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王佩嵩的作品重“意气”与浓艳的大青绿保持距离,作品中笔墨“俱老”,不落畦径、不入时趋。虽离方遁圆,却能极研尽态。
“言不尽意,得意忘象,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些都是玄学所倡导,玄学也更讲求“自娱,畅神”“气韵和风骨”。王佩嵩在研究古画与书法线条中吸取传统笔墨的精妙,他作画点画的形质使画面的意境、观念表达达到更深的层次。正因如此,黃景涛教授在对王佩嵩作品点评中写道:“在他作品中,点画之间呼应自如,环环相扣,整体气韵连贯,富于张力而不失其理。”这个“理”是我们作画终生追求的。文人画家一味追求“至理”,这个理能起“劝善惩恶,感化于无形”,而达到道法自然。
第3篇:生活与自然随笔
1、灰色的幸福
漫步在这硬实的田埂上,忍受泥土摩挲脚底的硌痒,看在眼里的是满目的土灰,再加上灰色的天空,心情霎时也如随风而落的枯叶茫茫然不知归处„„
没有了信任和尊重,就没有了生活的热诚,没有了死亡的恐惧感,仅留下责任和义务.以及满心的伤痕„„
从白到灰,就是人生两个阶段的抽象,灰蒙蒙,蒙蒙灰,一切都是灰溜溜,灰得无从落笔,无法呼吸,只能想象是戴了灰色的眼镜:只要摘下就好。阿p的精神胜利法是诤言,多为他人想想是高尚,只要牺牲小我,大家相安无事就是幸福!
2、相互的美丽
相互就是在你郁闷时,对方那温暖如春的话语;
相互就是在你快乐时,对方那醉人心脾的微笑;
相互就是在别人苦恼时,你那温情款款的安慰;
相互就是相互尊重,就是相互体贴,就是互帮互助,就是一种美丽„„
有了相互,每个人就有了宽容和感恩之心;有了相互,家
第4篇:自然与我-生活随笔
自然与我-生活随笔
春雨揉碎了白色的雪花
幻成草色
风儿
裹着细细的相思
飞入了天阁
小鸟不知是与风行走
还是落入绿色的枝曼
我用一双迷茫的眼睛
在屋檐下不停地搜索
我的小屋前
风在摇摆
绿在张扬
鸟儿在起舞
也许这是一点零乱的`美
也许这是美的待续
曾经冰冻的天地
像似随之温暖了
一个人走在路上
或坐在家里
冷清孤寂的像一朵云儿
一缕风儿
如一片小小的雪花
我不得不
把它们织成一种思念
绣上精美的图案
不得不把它们
悄悄放在小屋的角落
让那散落的颜色
芳香满屋喧嚷无声的夜色
那散了落一地的
成为一种绝妙的景致
于是
风的裙裾间唱出出了喜悦
我的眼变得晶莹了
屋檐下
我看到了
绣色一朵相思的云
朵朵如雪
轻轻的变换着它们的姿色
我的心飘出了窗外
飘向了天边
第5篇:母爱童真自然-生活随笔
母爱童真自然-生活随笔
“童年呵!是梦中的梦,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真;“母亲啊!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母爱;“白的话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自然。她以自己“理想的”人生,作为讴歌的对象。在她的理想的人世间里,有的只是同情和爱恋,有的是互助和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成了她作品中的主旋律。——《繁星春水》
母爱
“母亲啊!掀开你的忧愁,容我在你的怀里沉酣,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它一直以伟大和无私著称。记得母亲和我说过一个动情的故事——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白花花的葵花子,手开始颤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
第6篇:自然的神奇-生活随笔
自然的神奇-生活随笔
在日本有位种苹果的阿公,他花了30年的时间种出了无农药,纯天然,好吃到让人流泪的苹果。普通的苹果切开,会变成咖啡色,慢慢开始腐烂。而木村阿公的苹果,放两年也不会烂,只会慢慢失水,变成干果。人们无法理解,就说:无法解释,只能认为苹果凝聚了阿公的灵魂。
许多的日本人,都希望吃上一次阿公种的苹果,哪怕一次。但每年,只有两千人能如愿以偿。能吃到的人,会幸福,会感觉中大奖似的。
木村阿公一开始也是喷农药种苹果。可是每次喷完之后,木村眼睛会红肿,皮肤被灼伤,留下红色疤痕。他的妻子美千子则更可怜,往往会卧床半月,甚至一月。
于是他开始尝试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种植苹果。第一年苹果叶子到7月便落光了。第二,第三年根本就没有开花。给苹果树喷牛奶,泥水等,木村阿公做了他听到的种种方法。
可是树上,还是长满
第7篇:自然的赞歌生活随笔
自然的赞歌生活随笔
伫立在春光中,我静静欣赏着大自然的画卷。
我欣赏的是一份自然与平淡,在自然中享受平淡,在平淡中探寻深远。
我不需要走遍天涯海角,去刻意猎取新奇,去探索所谓哲理。其实,新奇就在身边,哲理就在寻常的生活中间……
此刻,绿色的田野,微笑着,在清新的春光中,滋润的微风轻轻,淡蓝的雾色柔柔,缭绕在山峦、绿野和树林之间,蔚蓝的天空里,小鸟正轻盈地扇动翅膀,带着金色的光芒,如欢快的音符优雅地四处播洒,奇瑰、飘逸,让初春的大地沉浸在一片神秘的宁静之中。
这是生动的大自然将要蓬勃欢欣之前的静谧,迎着朝阳,青青的小草、嫩绿的春茶新芽和翠绿的丛林树叶,都蕴含着喜悦,自由地舒展它们的叶片,向着天空,向着无垠的蔚蓝,显示着它们微小的绿意。
我默默地凝视着这片片渺小的新芽、绿叶,我想;对叶子来说,展现绿意,是它们
第8篇:纯任自然-生活随笔
纯任自然-生活随笔
纯任自然
当前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和理解基本上都的站在对而又立统一的基础上的。就在这个对立而又统一的细想空间中人类摸爬滚打了几千年,一次次的迷惑又一次次的清醒,轮回往返而没有止境。人类对物质的探索是永远不可能停下来的,但是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为其所累不能为其所迷惑。境由心造物随心转,心灵才是我们永远的.归宿。舍弃一切相对的束缚,没有福祸、善恶、贫富、美丑、舍得、生死的概念,回归到无极将会出现新的光明。不知道福祸的人一切都是福,不知道善恶的人一切都是善,不知贫富的人一切都的富,不知道美丑的人一切都的美,不知道舍得的人一切都的得,不知生死者故无尤。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等号,唯独以天地作为自己的家园。
不以天下之乐而言乐,不以天下之忧而言忧。走路的时候我就是一个行者,没有地域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