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刘禹锡的“桃花劫”
刘禹锡的“桃花劫”
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王叔文侍读顺宗,在棋枰上燕起鹤落,可谓乾坤一局棋。但王叔文纵负奇才,也没有完成他的乾坤之局,仅仅八个月不到,他的壮志就在政敌的谈笑中,灰飞烟灭了。结局是自己被赐死,他的战友们――“八司马”被贬职流放。
刘禹锡就在这个“八司马”之列,同时被贬的还有柳宗元。
宫廷斗争残酷而又复杂多变,正是多变,便给那血腥的残酷抹上了一丝神秘诡异的色彩,让后人观看连续剧般去享受那其中的曲折惊险。但对于当时身在其中的人来说,宫廷斗争的结果就等于要流血要人头落地。
公元806年,因为宫廷斗争,诗人刘禹锡开始了他命运中的“桃花劫”。这一年,新即位的皇帝唐宪宗全盘推翻了他的前任皇帝的“永贞革新”,并将奉先帝之命参与变法的一些官员革职贬迁。
就这样,刘禹锡开始了他四处贬迁的流离生活。贬迁十年,京都一梦。十年后,刘禹锡回到了长安。踏入长安的那一刻,前尘往事忽然涌上心头,令他微微眩晕。朱雀大街旁的里巷小道上,包着青巾的少女轻盈地从他的身边走过,遗下了花朵的清香,柔软的吟唱渐行渐远,把他引到了玄都观。
玄都观的桃花开得如此炫人眼目,开得如此恣意自我。这一刻,让敏感的诗人感动莫名,开口吟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让他重拾被当权者贬谪远方的噩梦。或许是桃花那不顾别人贬誉而自我盛开的姿态,让诗人领略到了美丽来自自我的发现、自我的实现。诗人刘禹锡一如既往地歌唱在自己行走的每一条路上,就像桃花把每一朵花开在每一条树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的乐观豁达跃然纸上。人生苦短,四时有序,每个人都如那桃花,按照自己的季节开放自己的花朵,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篇千古传唱的《陋室铭》正是诗人心灵里桃花开出的'芬芳。
或许正是如此执著地唱自己的歌,开自己的花,一直到晚年刘禹锡仍是精力不衰,写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迈诗句。直至临终,他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写下了《子刘子自传》。特别是14年后再次被皇帝召回长安时,在这个只要稍许低头便可改善自己困顿境地的机会面前,执著的刘禹锡又一次来到玄都观,看着枯死的桃树和满地的野葵燕麦,再一次吟唱道:“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皇帝不高兴了,权臣不高兴了,他们不愿意被讽刺为菜花,于是刘郎这朵桃花就又被遣送他乡。
在那个诗人多如星辰的时代,刘禹锡固守着自己桃花开放的时序观,要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散发自己的芬芳。一如他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所言,他那首首用心血写就的诗篇和他那不畏威权的诗人气节,如朵朵桃花一样开在了寻常百姓家的庭院,如一只只美丽的燕子飞到了寻常百姓家的堂前,千年之后的人们依然在阅读这个“前度刘郎”,他给了我们桃花一般的美丽,还有芳香。
拓展: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第2篇:桃花劫诗歌
桃花劫诗歌
洞箫声扬引客入,彤管流朱尚采撷。
(男) 不曾想
一步踏尽一树红花
一曲流遍一段相遇
你就站在那里
花飞满天,衣袂漫卷
冰冷疏离的素衣白
淡妆浓抹的桃花艳
抚一支竹箫
引我思绪飘飞,落英满天
只一个背影,却似认定了一世一生的风景
(女) 恍然间
一回首一人一马一桃花
才悟到一眼红尘无边无尽
你信步缓缓走来
青丝飞扬,玉冠束发
清泉般的眸光流转
艳胜桃花的红衫翻卷
执一柄碧落(ps:这是一把剑的'名字)
牵我心绪不宁融入落花之间
只一眼,却宛如等待了一生一世的孤寂
(男) 她回首
眼波流转,朱砂一点
(女) 他抬眉
玄玉覆面,眉目入画
缘深本是多情误,桃花枝下红绳结。
奈何城破角声起,刀戟不歇残阳血。
(男) 伊人可愿共白头,红绳结发不诉愁
宁负江山不负卿,千帆过尽容颜旧
(女) 惟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不吟蒹葭素盏,勿唱山棱水竭
(男) 纵是锦绣成灰,宝塔倾塌
(女) 纵是黄泉望断,碧落成空
(同) 我愿与汝地老天荒
(旁白)*朝*年,外敌入侵,王出征
(男) 怎料到,繁华三千,转眼成灰
不愿见你氤氲眼眸,被这乱世硝烟遮掩
一朝戎装加身,万千回想瞬间碾落成灰
卿可知,我在其间
(女) 凡尘事,不为我驻,不听君言
唯见来路长,前尘云烟散
我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愿与子同袍,携手共赴生死期
君可知,我愿不诉离殇常伴君旁
(旁白)黑暗之中战火燃,四面杀意,箭雨潇潇起
刀剑长戟清辉熠,杀伐不歇破阵斩白裾
天狼星暗,寒风凛冽,马蹄踏碎,边角不绝
荒烟如狂草,满城瞬萧条
血染黄沙泪洒长阶,殇歌不绝
易水萧萧人无归,古来沙场谁完璧,王殁
(男) 依稀中浮现你的脸,眉间朱砂艳烈
笑若桃花转眼谢,仍记得旧誓约
唯负了这誓约
(女) 君言君临天下,许我十里桃花,嫁衣如霞
我愿当歌纵马,与君共话桑麻,赏一场盛世烟花
碧落黄泉寻无处,玉面凄风舞长夜。
(女) 梦回鸾,相望已无言
几世的等待,才换与君一擦肩
看遍九州烽火,不见红巾翻卷旧人容颜
(男) 生死已无话,只愿再见你
眉目如画,唇瓣若雪
寻遍万里沙场,唯见血色翻涌,吟乱了往日绝美的诗篇
(女) 穿越时空的深情缱绻
犹记得,那日落英缤纷
你牵马踏香而来,光波流转似是命中注定的一现
(男) 旧梦远去的刹那之间
仍望见,那日花飞满天
你素手执箫,倾世一笑,唇凝浅魅仿若前尘已结缘
(女) 风雨暗淡,云散无人见,江山此夜留于一舞之间
(男) 白骨湮没,黄昏辞离别,轻沙一瞬亦逝于琴箫弦外
(同) 你可见(你可见),桃花落尽,风吹满天
第3篇:桃花劫诗歌
洞箫声扬引客入,彤管流朱尚采撷。
(男)不曾想
一步踏尽一树红花
一曲流遍一段相遇
你就站在那里
花飞满天,衣袂漫卷
冰冷疏离的素衣白
淡妆浓抹的桃花艳
抚一支竹箫
引我思绪飘飞,落英满天
只一个背影,却似认定了一世一生的风景
(女)恍然间
一回首一人一马一桃花
才悟到一眼红尘无边无尽
你信步缓缓走来
青丝飞扬,玉冠束发
清泉般的眸光流转
艳胜桃花的红衫翻卷
执一柄碧落(ps:这是一把剑的名字)
牵我心绪不宁融入落花之间
只一眼,却宛如等待了一生一世的孤寂
(男)她回首
眼波流转,朱砂一点
(女)他抬眉
玄玉覆面,眉目入画
缘深本是多情误,桃花枝下红绳结。
奈何城破角声起,刀戟不歇残阳血。
(男)伊人可愿共白头,红绳结发不诉愁
宁负江山不负卿,千帆过尽容颜旧
(女)惟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不吟蒹葭素盏,勿唱山棱水竭
(男)纵是锦绣成灰,宝塔倾塌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