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作品介绍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8 08:09: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林清玄作品介绍

林清玄作品介绍

林清玄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

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唐朝诗人崔护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我今天在整理旧照片时,心中就一直浮出这首诗。

我站立的旧厝的枣树与桃树都已经砍除了,昔日的女友已经嫁人,从前的朋友早就星散。有一些相片,甚至站在什么地方拍的,都忘记了。

只有在看旧照片时,看到去年与今日,人面与桃花,分合,散散聚聚,才令人对生命的流逝感到更深的怅惘。

那每一个人面、每一朵桃花,都是回不去的年华啊!

幸好的是,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面可能分离,桃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

苏东坡有两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年年都有好景,只看我们能不能珍惜了。

世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欠缺的是心里的春风,还有微笑。

春风总是在的。

前世与今生

有一个人来问我关于前世的问题,说他常常在梦里梦见自己的前世,他问我:“前世真的存在吗?”

前世真的存在吗?我不能回答。

我告诉他:“我可以确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来生。我们的前世已经来不及参加了,让它去吧!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生,就掌握今天吧!”

前世或来生看起来遥远而深奥,但我总是相信,一个人只要有很好的领悟力,就能找到一些过去与未来的消息。

就好像,我们如果愿意承认自己的坏习惯与坏思想,就会发现自己在过去是走了多么偏斜的道路。我们如果愿意去测量,去描绘心灵的地图,也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推动我们的未来。

因此,一个人只要很努力,就可以预见未来的路,但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回到过去。

所以,真正值得关心的是现在。

我对那时常做前世梦的朋友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前世的梦,还不如活在真实的眼前。”

真的,世人很少对今生有恳切的了解,却妄图去了解前世,世人也多不肯依赖眼前的真我,却花许多时间寄托于来世,想来令人遗憾。

一只鸟又飞走了

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一一七给他听,一一七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乌,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

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第2篇:林清玄的介绍及作品

林清玄的介绍及作品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林清玄,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作品目录

《林清玄说禅》

《清欢》

《欢喜心过生活》

《以爱为灯》

《心的菩提》

《玄想》

《林泉》

《呀!弘一》

《情的菩提》

《在云上》

《清音五弦》

《马尾》

《林寺》

《菩提十书》精华三部曲:《镜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作者简介

林清玄,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第3篇:林清玄作品

林清玄作品

林清玄作品1

“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生命对于华年,是一种无常的展露,芒花处于山林之间,则是一种无常的演出。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曾与某人站立于芒花遍野的山岭,有过某种指天的誓言,往往在下山的时候,一阵风来,芒花就与誓言同时凋落。”

这是我最喜欢的散文诗,出自林清玄的《芒花季节》。

小时候家里长辈喜欢买《读者》,我也就有幸从不大的版面中读得他的文字,当时只感觉他文如其名,清、玄,给人以清新雅静、纯真恬淡的感觉,原来命运早就在不经意之中,就为他埋好了人生的伏笔……

清新淡雅又蕴含哲理,无意中,我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文字。后来长大了,又更喜欢他在雅致的文字中流露的`丝丝禅意。不急不缓地读着,我虽不懂得什么是开悟,但生活却需要这一种特殊的情愫。

后来有看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林清玄作品

林清玄作品

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 《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等等。

1.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2.他的《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

3.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前不久出版《清音五弦》。林清玄最新作品《心的菩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林清玄作品《微波炉》

林清玄作品《微波炉》

我的岳母万里迢迢,从美国为我带了一个微波炉回来。

她的理由是,微波炉是美国家庭必备的用具,也是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因此她不惜以七十岁的高龄扛微波炉上飞机,并且从乡下特别带来给我。

我一向对现代科技的'东西存有疑虑,但不忍心拒绝岳母的好意,只好接受了。

我很快地学会用微波炉,也依着微波炉食谱学会几道菜,最让我疑惑的是,微波炉做的菜,几乎没有一样是好吃的。

原因何在呢?一是缺少人味,人在做菜时可以随时调整口味,微波炉只重视结果,一按键就定江山了,二是太过快速,在食品的味道还没有出来时,就煮好了。

所以,才过不了多久,我们就把微波炉收在储藏室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为了贪图方便和快速,科学家制造出许多东西,却没想到付出更大的代价。

有了电视,人们不再敏于思想。

有了电话,人们付出了自由的代价。

有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林清玄作品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清玄作品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