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勒泰的角落》中的人性美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8 08:05: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浅析《阿勒泰的角落》中的人性美论文

浅析《阿勒泰的角落》中的人性美论文

引言

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区陪伴母亲,随牧民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迁徙,家庭以裁缝和小杂货店为生。后曾在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做过各种临时性的文字工作,现返回阿勒泰。在孤寂中迸发天才的力量,以浑然天成的笔触书写生死爱恋。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过散文集《九雪篇》。以绝对清新之风引起颇大回响。

2010 年 7 月 14 号,上海作协、新疆作协联合举办新疆作家李娟作品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著名作家刘亮程、王安忆、李敬泽等,他们对李娟的作品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新疆作家刘亮程评价说 :“我能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而王安忆则说 :“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她与世界的关系很不一样,她的文字也是教不出来的。”李娟的文字得到了很多作家的认可,参加研讨会的一共有当下活跃文坛的二十多位知名人士。每出版一部作品都引起绝大反响,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在网络上更是疯狂传播。

人性美的曲曲牧歌

1.1 淳朴的民风——互助无私的邻里情

在《阿勒泰的角落》里,我们到处可以感受到阿勒泰区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土地辽阔、风景壮丽。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感受到牧民们淳朴的热情、善良的心地。面对如此善心悦目的景色,人也潜移默化地美丽起来。正如作者所言“我不愿意相信如此美好的山野会滋养出龌龊的心灵。”(《在河边》)

一望无垠的草原,天地界限分明的辽阔“大地辽远,动荡不已,天空更为广阔——整个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

看到如此辽阔的土地,我们的心也会不知不觉地广阔起来的吧。虽是初春,但蕴含着蓬勃生机的草地。五月的晚春,但在冬季长达半年的北方大陆,这样的时节不过是初春而已。

虽然是初春,可是“但在远方一直到天边的地方,已经很有青色原野的情景了。大地上雪白的盐碱滩左一个右一个,连绵不断地分布着,草色就团团簇簇地围拥着它们,白白绿绿,斑斓而开阔。”( 《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这青色原野,团团簇簇的草色,白白绿绿的、斑斓而开阔的盐碱滩,也给人以希望,让人在春天里对一年的美好种在心里。

1.2 人与动物的亲密无间

“我知道她们对万物保持着一种天生的亲近,却不能明白这亲近从何而来”。(《牛在河边》)

在李娟的家里,养过袖珍兔、金丝熊、流浪猫、大黄狗、花脸雀,这些动物就像是她们的家人一样,担心它们吃得饱不饱,冷不冷 ;带着它们一起散步、看烟花 ;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赋予它们人的意识。如果你不喜欢动物,看了以后,也许也会心生爱怜。

有一回,李娟从乌鲁木齐买了一只袖珍兔回来,年老的外婆缓慢地弯下腰去,慢慢地,终于够着了兔子,然后吃力地把它抱起来。她抚摸兔子倒向背后的长耳朵,问它 :“吃饱没有,饿不饿?”(《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她们把动物当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来对待,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想想我们现代社会,有多少不法分子,为了经历利益,对野生动物赶尽杀绝,破坏生物多样性。会不会有一天,当这些动物都被人类战胜了,而人类也终将被自己“战胜”了呢?恩格斯说过,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胜利,大自然都狠狠地报复了人类。

1.3 纯洁相守的亲情爱情

1.3.1 搬迁的人生,流离的百态

李娟说“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森林》) 也许就是在那样一次又一次的搬迁岁月里,在经历了动荡的不安后,才让她对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善良如此敏感和珍惜 ;才会在她面对阿勒泰的美好的人事物理时,心里产生源源不断的感动。漂泊、动荡、迁徙,仿佛是她与生俱来的宿命,但这样的宿命却给了她别样感受世界的人生方式。即使是在破碎中也能看到美好“我永远忘不了中途投宿的那些夜晚,那些孤独地停留在空旷雪白的盐碱滩上的破破烂烂的土墙房子旅店,还有旅店上空辉煌灿烂的星空。”(《通往滴水泉的路》)

频繁的搬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是她那么渴望的`一件事“一次又一次,我被大人抱下车,被牵着往那里走去,心中涌动着奇异的激动,似乎知道自己从此就要在这个地方永远生活下去了。然而,我的命运直到今天仍没有停止”。(《通往滴水泉的路》)

游牧的生活,固然见识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但对于一个没有男人的家来说,她们的艰辛无法言说“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帐篷里生活(到处都歪歪斜斜的,这里撑一根棍子,那里牵一根绳子。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没有男人,搭房子的人一把劲都没有),漏雨是常有的事,也是必须得从容面对的。”(《我们的家》)

对一个安稳家庭的渴望,对一个可以保护一个家的男人的向往,造就了李娟的敏感和感恩。也许正因为缺乏,才让人特别地懂得珍惜和感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李娟的懂得,使得我们在她的笔下,享受了一场心灵的盛宴。透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执着的爱。漏雨的房子、贫穷的家境、生活的动荡,这些外在的物质缺乏,并没有妨碍她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她是抱着希望在面对人生,即使是补鞋子,她也用尽心思去做“补鞋子的确赚不了多大的钱……但那毕竟是在做有希望的事情啊。我喜欢并依赖这样的生活,有希望的,能够总是发现乐趣的生活,在我自己的家里的生活——我想我永远不会失去这种乐趣和希望了。”(《补鞋能补出的幸福》)

1.3.2 三个女人的家庭

作家李娟一直和母亲、外婆生活在一起,无论是在暂时安定的农区还是动荡迁徙的牧区,她们始终不畏任何困难,一家人紧紧相守。我想这种对亲情的不离不弃,也是她们三个女人生存下去的动力,在没有男人的世界里,彼此给彼此力量。

1.3.3 纯纯的爱情

在阿勒泰的爱情,似乎总是那么的自然,聚会、舞会都是萌生爱情的地方啊!相遇、相识、相知,接着是一场又一场盛大的婚礼。可是,现代社会我们的择偶条件是什么呢?男的必须有车有房有体面的工作,否则很难得到亲人们的祝福。喀吾图青年的爱情,是那样的简单、淳朴、真诚。似乎总是没有受到物质的影响,爱情,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

喀吾图的秋天人真多,一个夏天都在山里消夏放牧的人全回来了。牛羊也下山了,转场的牧业源源不断地经过。这时候也实在没啥事情干了——草打完了,麦子收了,家畜膘情正好。

结论

本文主要从人性美的具体表现,进而论述了人性美的曲曲牧歌。

李娟所记录的大多是阿勒泰的角落里贫困的、艰辛的、平凡的、琐碎的平常事,而经营着这些平常事的平常人们,却自我愉悦、精神富有,在追求与满足之间,寻找到平衡的释放与快乐。人性美的信念在李娟的文字里就像喜阳的藤蔓向着太阳光线的方向伸展,穿透绿荫斑驳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对生命的希望,没有阴暗的底色。无论是淳朴的民风——互助无私的邻里情,还是人与动物的亲密无间,以及纯纯的爱情、相守相爱的亲情,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处处洋溢着的人性之美。

第2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从作者的笔下,我惊喜的看到一片还没有被外界文明所侵扰的极荒僻壤。那里的人有本能的笑泪爱痛,完全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正如她所说,在那样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这应当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宇宙间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态。那里的自然狂野直率,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加工,生长在这样的天地间,或许她理所当然就被浸润出一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性灵和情怀吧。他们不一定懂得文化是什么,但是他们对美和对美的表达却有着先天的自觉,而且这种自然而发的美比之经过文明浸染和艺术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即使你没有与他们共通的语言,也能产生文化的共鸣,而心生感动。

如果不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我无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间还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群寂寞而卑微的人,艰苦却欣欣向荣的生活着。我不能不赞美他们的隐忍、坚毅、乐观。但他们自己不这样认为,他们把上天降临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应当,看作一切生命出现、存在、消忘过程中的常态,平静而无怨的接受。当然,他们之中也不乏一些对生活充满热望而对现实无比绝望的的人。他对认识世界、改变人生是有主动意识的,对过上富足、文明、温暖的生活是有愿望的,但却没有改变这种贫穷的能力。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一群——酒鬼。作者对这些人的描述总是奇妙而且诙谐,使他们的人性在固执、可爱中透出巨大的悲凉。我们笑过之后,实在不能不承认,他们除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孤独的灵魂,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常常与她打交道的贫穷的原住民、孤独的游牧者也都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生活方式,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十分荒诞的思维、怪异的僻好而做出令她无法忍受的举动。假设我们有一个或数个这样的邻居,肯定会天下大乱。而作者的眼晴却能透过她宽容的人格,去看待这些人,而且走进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体谅他们。因为她自己也是这样寂寞无望。她把他们描述的滑稽有趣又可爱可亲,使你笑中带泪,为他们如此真实的活着,又活得那样寂寞、那样苦辛而感叹。

作者用乐观向上的姿态诠释了世界,实在值得我们去感受她那独特的见解。

第3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篇一、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饿汉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块朵颐一翻才过瘾,甚至是乐于牺牲睡眠时间的。但这次却不同,看着《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气看完,确切点应该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觉得看了一点便少一点了。看书很少会有这种感觉的。作为书的上宾,请上床头,每天睡前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章节,如此下来,也看了两个多月。看完后,想回忆一下书中的细节,竟是感觉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忆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发现,这真是一本无用之用的书。

看完了正本书后,翻到最前边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说写这书只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在一点一滴地逐渐成长中记录着一种真实的平衡感,寻找着一种踏实。我想,这也正是我看这本书所能体会到读者最纯真的用意,至于书中写了什么,李娟她的经历,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浅析《阿勒泰的角落》中的人性美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阿勒泰的角落》中的人性美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