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话题作文教学指导(高二)
话题作文教学指导
一.正确掌握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首先,要弄懂话题作文中,话题的作用是什么?
话题的作用是点明文章的写作中心。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借用到话题作文中,起的作用还是指明作文的中心。因此同学们的作文务必扣住这一中心。
其次,要弄懂话题作文中材料起什么作用?
材料的作用是标明写作的范围。也就是作文的内容不能超出材料限定的范围。
明白了这两点,按照这两点去审题就不会出现跑题现象,下面以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为例做一说明。
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比以前的高考作文的话题模糊多了,没有明显的指向性,这是今年审题难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个话题导向还是有的,就是告诉学生写作的中心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关系,偏离了这一点就属于偏题、跑题,而扣住这个中心,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是允许的、扣题的。
再看材料“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的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老人偷的。”
材料告诉我们富人对自己的儿子和对邻居老人的看法是因为感情亲疏远近不同造成的,考生的写作就不能离开这个范围。
在材料之后,命题者又加了引导语:“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中听到类似的事;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明确告诉我们可以写相同的,也可以写不同的情况。这就扩大了写作的范围。引导语又说:“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又一次告诉我们可以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来看,作文审题是并不困难的,只要考生能够把握审题方法,就不会将话题作文写跑、写偏。
二.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①学会选择:一要选择擅长的文体。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记叙文来写。甚至可以写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辩,善于议论说理的同学可选议论文来做,或者夹叙夹议。二要选择熟悉的内容。在与话题相关的内容里,选择熟悉的素材,或作记叙文的题材,或作议论文的论据。
②化大为小:话题作文限制少,题目大,写起来容易空。因此将大题目写小写细写准是必不可少的素养,只有“以小见大”,文章才有个性,有特点。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
就拿以“忙”为话题为例,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思路题是:
哪些人在忙?
忙什么?
为什么忙?
忙好不好、不忙行不行?
你希望忙吗?
应该怎么忙?(忙而不乱……)
忙的目的是什么?(有目的的忙与无目的的忙……)
忙的结果是什么?(有的忙结出硕果……有的忙一无所获……)
忙是一种状态(每个人在忙,整个社会的节奏就是忙……)
忙时的感受……(有的人忙得疲惫,有的人忙得轻松……有人想忙而不得,有人想闲而不能……)
忙是成功的标志……但成功一定要忙吗?
忙的积极意义……
忙的消极影响……
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③展示功力:将对生活的思考,读书的修养,写作的本领全面展示给阅卷老师。如将生活的感悟作为文章的主旨,将课外读到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作为论据写入文章,将某文独到的构思“移植”到自己的作文里,将生动活泼、形象风趣的语言模仿到家,等等。
④独辟蹊径,表现个性。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三.以话题作文“忙”为例,谈话题作文的写作。
写作前:为扣题而写作。其实根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写作中:七拼八凑开菜单。凡是能和“忙”扯上关系的内容就写,想到多少写多少,甚至写到哪儿算哪儿。
写作后:文章中心是什么?文章意义何在?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思考?抒发了自己的什么情感?……强口吃天难为文,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忙好不好?(为什么?)
……生活应该忙
忙可以标志成功
忙使生活充实
忙产生激情
忙体现社会活力
……
※生活不该忙
忙使健康丧失
忙碌成为忽视情感的借口
忙中错过了许多人生风景
为了争名逐利的忙丧失了人格
忙不应是生活的真谛
……
(二)不忙行不行?(“忙”与“不忙”的辩证思考)
忙是为了积累,从而使不忙成为可能;不忙是忙过之后的休息,为今后再次投入忙的状态作准备。
只忙不闲身心俱疲;只闲不忙一事无成。
忙固然使人疲惫,然而有时也使人积极;闲固然使人闲适,然而有时也使人消极。
不得不忙是现代人的状态,然而是否过分强调了忙的原因而忽视了闲的可能呢?
应该怎么忙?
投入忙中,享受忙……
忙需要智慧……
忙出美丽……
身忙心不能忙……
有目标的忙才能带来成功……
忙里要偷闲……
……
意义:
忙使生活充实
忙中实现人生价值
为他人忙碌的人最可敬
不要让忙碌淹没情感
不要让忙占据生活的全部
例文:
忙与盲
“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事要备忘
许多的门与抽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如此的慌张
我已经迷茫,我已经遗忘
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
几年前的一场演唱会,听到李宗盛的这首歌,几乎让心脏无力承载的快节奏中藏着一种歇斯底里般的狂吼,全场的青年人,更多的是中年人们,以一种近乎发泄的方式挥甩着手中的荧光棒。
为什么?
他们已在忙中盲了。
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当你在城铁与公交的拥挤中疲于奔命的时候,或许是为了多挣些钱改善爸妈的生活,可知其实只需多一些陪伴,会比他们在空荡的房中看家庭影院更能让他们幸福。忙,无非是为了挣钱,然而在父母心中,只要有你,再小的房子也够温馨,香片冲的水也有甘甜的味道。忙了工作,别盲了亲情。
曾看过一篇小文章,身患绝症的妻子痛彻心扉地哭泣,不是因为病情,不是因为高昂的医疗费,而是因为与丈夫结婚的十多年里,为了买房子,买车,照看父母,为亲友帮忙,年复一年的奔波中,“那些浪漫的事我们一件都没做”。为了父母,孩子,亲友,为了生计,那一份可贵的爱情,早已被忽略了太久、太久。总以为还有时间,那些浪漫的事,被一拖再拖,直到再没有机会去一一实现。那些爱情的梦想,终被化为泡影,化为泪水。朋友,忙了生活,别盲了那份可贵的爱啊!
为了多赚薪水,常常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永不停歇地转动,甚至忽略自己的身体,不去理会那些小毛病。然而如此忙碌终会有一天让你身心疲惫,一头倒下。那个用烂了的例子,好的身体是个“1”,事业,金钱,物质是“1”后面的许多个“0”,可如果身体垮了,你拥有再多的“0”,也只是个“0”了。忙了薪水,别盲了健康啊!
忙碌的工作,忙碌的生活,早已让我们遗忘了生命中太多美好的事物,忽略了生命中太多可贵的感情。忙忙忙,盲盲盲,忙得已经没有主张,忙得已经失去方向……忙得已经忽略了时光,忙得没有时间,痛哭一场!
忙碌着,幸福着
从遥远的地方看,一切都是美好的。
--题记
宿舍熄灯了,我缩在厕所一角烦躁地打出一个个哈欠,看被灯光映成焦黄的习题。许久,心头突然没来由地滚过一团闷响,遥远而亲切。
“打雷啦!”宿舍长压低兴奋的声音。
果真是!我一下子高兴起来,足趿着露出半个脚掌的拖鞋,扑到窗上,心里还在咚咚地跳。
果真是!尤其是阔别在这样一个肃冬之后。
夏夜十点的天空还是凝固不动的灰红,对面宿舍也依旧在一团黑暗中静谧地沉睡,耳畔却真切地轰然作响了。
身后的窗帘一鼓一鼓地掀动。我拼命嗅着空气中淡淡的雨腥气,玻璃上就印出一小块一小块的潮湿。一只小飞虫在上打着旋,一圈圈拉出记忆的年轮。
小学的一次数学考试,窗外就是这样打着雷。我答得异常淋漓。嘈杂的课间,我仍一动不动地端坐,数学老师一张张批改试卷,直到自己的那张,那声清脆的“一百分”。
回家的路上,我高高挽起袖子。卷子被我漫不经心地摇的“呼啦呼啦”响,积雨被我故意踩得“咕滋咕滋”叫。“呼啦呼啦”“咕滋咕滋”,多美妙的声音!
回到家,刚煎的馅饼弥散出诱人的焦香。我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搬一条小板凳到阳台,大嚼着望炸雷下路人作鸟兽散状,嘎嘎大笑。
夜幕闭和,雷声未止。我蜷在床角,蝉一样裹在绒被里,听雷声轰然作响。就这么沉沉地昏睡过去……
还有还有……
许多许多纷杂的过往都喧叫着推搡着挤上来了,夹着雷声,轰然作响。我的心一下子被胀得发酸。那一瞬我突然想哭。我觉得过去一切的美好都赶回来了,在这个雷声轰鸣的仲夏夜,喘着气儿,争先恐后地向我绽开微笑。我所能做的只是咧开颤抖的唇,赤着脚长久地伫立,听天边云层巨大的摩擦。
雷声渐行渐远,雨也竟未下起来。我甚至疑心他人的浅梦里是否响起过这阵闷雷。但这已足矣。在这个繁忙的夏夜,我找到了自己那份遗失的美好。
宿舍熄灯许久了。我缩在厕所一角默默打出一个个哈欠,看被灯光映成鹅黄的习题。“也许某个雷雨夜,我会再度忆起今晚的苦读罢”,幸福地想。
笔随心走
心越自由
天地越广
第2篇:作文话题指导
六年级作文辅导(参考资料)
一、感动话题作文示例
(一)题目设计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注意:
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字。
(二)解读题目与构思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话题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想起1999年高考“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题,有很多考生写什么自己的父母死去,写什么自己遭到车祸等等。以此来说明自己是如如何何的坚韧、坚强。所写事情令人感动吗?能够赚得阅卷老师的一把同情泪水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
自然,上述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上述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三)佳作欣赏
例文1:
永恒的情结
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的流。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趁我们不备时渗入灵魂深处,纠集我们的一切情感体验,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我探索,寻觅,这神奇的力量。
深蓝色里,夏的繁星,秋的皓月,飘渺、神秘、旷达。夜晚吸引了太多的梦,因而深不可测。想读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动,坠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仰望天空,古人借星宿占卜吉凶,今人数流星暗许心愿。物是人非啊!辉煌的,悲壮的,凄凄惨惨戚戚的历史在混沌的天地间飞速转动,千年,万年,不过只是弹指一挥间。而这世上还有些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吧?
沉默。良久。氤氲的云雾罅隙间,一道口子被拽开,轰地迸射出团团红晕,浸透了世界。
日出是宇宙见最完美的动画。即使每日黎明,总是在一片迷蒙的天空里出现那一轮生命,我还是愿意隔着层层化学烟雾极目远眺,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情远眺。无论你有多么沮丧、烦恼,都会被这温柔的色彩包容,融你的情感、精神、意志、情绪于那血一样的灿烂之中,你会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你的眼睛竟可以收容这么多的美好,你所在的空间竟如此博大!
这能量的源泉不仅给每日的生活注入新鲜,更引导我们进行感性的认知,理性的思考。它点亮世界,点亮我们的眼睛,正如人类文明点亮历史。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挖掘到的,是大自然提供的感动因素。黄河的浪涛拍打出传世的儒家文明,亚马逊的急流冲刷出神奇的玛雅文化,虽然愚蠢的我们至今探求不到大自然提供的千万种力量,而文明,毕竟在向前发展。大自然在适当的时候挑一些适当的人,将自己封存久远的内涵奔泻出来,让他在瞬间找到所谓灵感,赋生命以弹性。近代哲学家康德说过:“仰观星辰,遨游森林,最足以给我冥想的机会。”李白、毛泽东、歌德、贝多芬„„他们都曾用心灵和自然默默无言地对话,被自然感动。然后,他们或承载世界,或改造世界。
浩瀚的时空里,我们实在是无足轻重的微生物。而能在这样一个凭少年英气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与无数的前人面对同样的自然,接受同样的感动,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管自然是否选我们做那个能接受其宝藏的人,只要拼搏了,感动了,彻悟了,一切,都无憾。
感动,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的神奇力量,是人类对自然永恒的情结。
[评语]
这篇“神奇”的文章围绕一个富于哲理的_问题是什么使人类的一切情感体验升华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作理性的深层思考,探求“感动”的内涵和真谛。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能够思辨、善于思考的年轻人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分析说理;于是,我们听到了一位会取譬,善选例的作者的犀利有力、周密严谨的推理论证。古人云:“文无定法。”于此可见一斑了。
感动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评语]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毕业时同桌送“我”的一片银杏叶书签而今已经变得枯黄,拾起它,让“我”感动。于是,作者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列举令我们感动的诸多事例之后,笔锋一转,提出“感动是什么”的设问,并在文章结尾处用一组排比句从正面做了回答。统观全文,脉络清晰,衔接紧凑,语言畅达,内蕴深厚。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简评:这个雪天里的故事很感人,它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故事发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更让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贵。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作者善于谋篇布局。语言质朴而又蕴藉,诸如“她的心里有火”、“我不再觉得冷了”很有味道,值得细品。
二、话题作文题库
话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
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话题2:
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常见方式,它与面对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也试着就某一话题,与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书面交流。(可以用书信的形式)
话题3:
俄国托尔斯泰说:“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世界因为一颗善良的心灵而焕发光彩。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曾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打动过你,有那么一幕闪现着善良的身影。请你用“善良”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话题4:
父亲的照片中有他骄傲的往事,你的相册中一定也珍藏着许多带有你美好记忆的照片吧?选择一张照片,写写你《照片中的往事》,让我分享你定格了的回忆。
话题5:
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体验奋斗的苦乐,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话题6:
根据下面的话题及要求写一篇作文。
人在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技制作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收获,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砺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盈,因此而精彩。
要求:①请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或写出与“过程”有关的见解。②自拟题目。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话题7:
有人说,朋友不是那个你随便和他说“嗨”的人。朋友是一个可以给你依靠着嚎哭的肩膀,是一口你放心把内心的痛苦往里面倾注的井,是一排令你热情高涨的巨浪,是一双把你从黑暗和绝望中拉出来的手„„你交过朋友吗?你从朋友那里得到过教益吗?你怎样看待朋友间的友谊?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可以记叙你交友的过程,可以讲述朋友间感人的故事,也可以抒写对朋友的期盼,还可以谈你的认识。(2)要写真情实感,不可胡乱编造。(3)书写工整,卷面要整洁。
话题8: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9:
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请以“ ▲ 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第3篇:话题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以提供一个有约束力话题的方式,限定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许多同学常常面对一个话题题目无从下手,话题作文的构思也是同学们写作时的一大难点。
一、审题
能否准确的审题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题出现偏差,那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中出现跑题现象。所以准确把握提示语和话题的导向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示语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倾向性。它是指向话题的一个路标,也是命题人为考生提供的一个指南针。如这次作文就给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
第4篇:话题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写出来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运用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方法,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话题作文有几种常见的命题形式:(1)命题式话题。如以“足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引言式话题。如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这个要求前有一段话“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它的作用是把我们引到话题上来。(3)材料式话题。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有文字材料,也有图画材料。本单元的作文训练题就是这种形式。
怎样写作话题作文呢?
一、审清题意,确定话题内容。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题目、范围宽,选材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化大为小”,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
第5篇:话题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写作辅导
什么 是话题作文
1、什么是话题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
2、什么是话题作文
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
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 是话题作文。
一、如何快速审题
话题作文试题的内容由题干、话题材料、写作提示导入语、话题范围、具体规定与注意事项五部分组成。审题中要注意的是:
①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词句,直接或间接地点明或暗示出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而另外一些词语,则只起使话题表述完整的陪衬作用,与思想意向无关,因此,审阅话题材料时,要善于抓住其中或明或暗揭示话题思想取向的关键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
②读清题干,准确把握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命题者在“题干”中会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明
第6篇:话题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以提供一个有约束力话题的方式,限定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许多同学常常面对一个话题题目无从下手,话题作文的构思也是同学们写作时的一大难点。
一、审题
能否准确的审题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题出现偏差,那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中出现跑题现象。所以准确把握提示语和话题的导向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示语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倾向性。它是指向话题的一个路标,也是命题人为考生提供的一个指南针。如这次作文就给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
第7篇:话题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
徐雪峰
教学目的:学会写话题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写作方法,引导构思方式。
课前准备:范文两篇。
教学过程:
(一)话题作文的概念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是有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2000年高考作文题由四种各不相同的图形的分析,引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所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说明文,或其它形式的文章。
(二)话题作文的特点
1.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一般是考生所熟悉的或应该知道的,对这一话题,学生能有所感触,能有话可说。
2.所提供的材料是由头,材料引出划定的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考生可以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