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6 08:09: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内容摘要】生物化学是连接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复杂多变,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亦有诸多挑战,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或者手段,是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归纳总结了一些常见且特色鲜明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希望对生物化学教学以及教学改革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化学;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生化教学

生物化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它是研究生物内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化学变化以及在变化过程中代谢控制规律,并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奥秘的一门科学。生物体的复杂性决定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的复杂多变,同学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生物化学是连接生命科学和医学学科的桥梁,对于医学类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是其必修课。作为一位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教授好专业课程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职工作,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

一、生物化学课程剖析

在讲解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内容之前,先介绍这门课程的知识结构、章节构成,梳理学习框架。本文以程牛亮版本生物化学为例进行阐述。该版本生物化学分为四篇内容: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第二篇代谢及其调节,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第四篇专题篇。以下对教材的目录以及大纲要求进行分析。

(一)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第一篇包括三个章节,分别讲述蛋白质、核酸和酶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内容对于大一理科生而言,高中生物和化学都有学习过,因此原则上不存在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部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课程开设中,一般会开设有机化学、医用化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和生物化学该部分内容重叠,因此,这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酌情安排,选择简单讲解或者必要时无需讲解。

(二)第二篇:代谢及其调节。第二篇包括4~8章,主要讲述糖、蛋白质、脂质、核苷酸的代谢以及生物氧化。如果把第一篇课程看成静态内容,那么第二篇则可以看成动态内容———物质的代谢与调节。物质代谢调节是一个动态内容,其形式复杂多变,学习时可以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记忆;不建议死记硬背,否则可能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这部分教学大纲要求比较高,它是全书核心内容,亦是教学重点,需要花费较多课时。讲好这部分内容,能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物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第三篇包括9~11章,讲述基因信息传递、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以及细胞信号传递,这部分内容原理复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时,结合不同专业,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学侧重性和专业倾向性。例如:药学专业,可以倾向于讲解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工程操作、基因工程药物等;再如医学营养学专业、添加食品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等内容。专业不同,课程内容在选择上应有所不同。

(四)第四篇:专题篇。第四篇包括12~17章,分别为血液的生化、肝的生物转化、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代谢、酸碱平衡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部分章节内容相互之间联系不大。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亦可根据不同专业大纲的要求,选取适当内容进行讲授。

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教学方法。以下对一些经典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和介绍。

(一)LBL法。LBL教学法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简称LBL法,[1]是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述,学生听讲,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广泛,历史也最悠久,是一种最基础的教学方法。

(二)PBL法。PBL教学法即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法。[2]这种方法主要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辅导地位,主要起引导作用,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CBS法。CBS即案例教学法(Casebasedstudy),简称CBS法。以案例为基础,提出案例、分析案例,结合不同专业,选取不同案例。教师先进行案例选取,案例选择要贴切,尽量选择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3]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时候,以镰刀型红细胞贫血为例,正常人的血红细胞A(HbA)的β亚基N端第6位氨基酸残基为生理条件下带负电荷的谷氨酸,而患者在该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为非极性疏水性的缬氨酸。仅仅这一个氨基酸残基改变,就导致患者HbS运输氧能力显著下降。并且在氧分压低时容易形成索条状结晶,将红细胞压成镰刀型,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4]

(四)RISE法。RISE是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InducedSelf-Education)。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先设定问题,同时给出参考文献、参考书目等,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整理归纳得到答案,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们问题解决后的获得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五)比喻法。比喻是语文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根据联想,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熟悉事物来描写另一陌生事物的修辞形式。[5]在生物化学教学当中,有些物质结构或者代谢过程复杂,就可以借助比喻修辞手法进行描述。通过学生对已知事物认识来描述和解释新事物特征,解释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形象表达出新知识或新事物,实现既定教学目的。[6]例如,在描述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时,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可以把级结构比喻成许多小朋友手牵手在操场上排成一个长队,每两个小朋友牵手的部分即蛋白质的肽键。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都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述。α-螺旋可以看成螺旋楼梯的形式,β-折叠可以用折纸的形式表现出,β-转角可以用第一个小朋友回折和第四个小朋友之间形成的构型等等。只要发挥想象,就能够轻松地描述出一些微观生化物质构像。

(六)“三明治”式教学。“三明治”式教学方法为“讲授———讨论———讲授”,是一种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学生分组讨论交互进行的教学方式。[7]这种方法适宜于小班教学。开展形式为教师主导,选取合适的背景知识材料,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时需要围绕教师选择的主题进行。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认真分析总结,锻炼总结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氛围轻松,寓学于乐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师生换位式教学。[8]教师先给同学们列出课程的教学提纲,然后同学们按照提纲进行自行备课。采用推举或者抽签的方式选择1~2个同学讲课,学生讲课后,教师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这样把多数同学带动起来,将会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评价同学讲课内容的时候指出错、漏,点评他们的表达能力、对课程内容熟悉的程度、讲解思路等,肯定优点,多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给予纪念性意义的奖励,提升同学们的获得感;对他们的人生来讲,也有很好的纪念意义。

三、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依靠期末考试成绩。除了理论考试成绩之外,还要增加一些弹性内容。可以适当选择以上教学方法,考察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能力的提高,比单纯理论水平提高更有实际意义。如采用PBL教学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中间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对于全班同学,特别是对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肯定,把他们的表现量化到期末总评之中。这样可以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四、结语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教学方法永远在更新,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借鉴,寻找适合每个教师和学科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佳的途径。教学相长,教师进步带动教学改进,教学进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进步是对教师教学的肯定,教学中的不足可以促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和摸索,逐步改善教学。一言以蔽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坚持探索,一定会有新发现。

第2篇: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论文

脂类、维生素与人体健康

摘要:

本文主要从脂类和几种常见的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了解脂类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人体对脂类和维生素的摄取应该适量,不宜过少或过多,脂类和维生素的搭配也要合理才能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脂类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因此人体的正常代谢中脂类是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维生素是人和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而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所以维生素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因此脂类和维生素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脂类、维生素、营养健康、过多或过少

脂类和维生素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人体的营养健康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过量或者过少的摄入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1、下面先分别给脂类与维生素进行定义: 脂类的概述:脂类是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1】

维生素的概述: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2】

2、脂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原因

1)过多摄入脂类:

摄入过多,导致高血脂、高脂蛋白血、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肥胖、脂肪肝等疾病。摄入过多的脂类主要是因为平时经常大鱼大肉,而又不喜欢运动所致。

2)过少摄入脂类:

长期摄入不足会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婴幼儿的神经、智力、体格发育,易出现湿疹;成人消瘦、皮炎、伤口不愈合、胃下垂等疾病。缺乏脂类是因为不喜欢鸡鸭鱼肉,而经常以青菜为主菜。

3、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原因

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

① 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

② 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③ 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

④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

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由于维生素种类较多,缺乏或过多摄入不同维生素所造成的影响都会不同,所以下面分 别对几种常见的维生素进行讨论。

1)维生素A——眼睛的维生素

其主要作用是防治眼部疾病,如夜盲症、干眼症等。此外,维生素A还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幼儿的生长于骨骼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及预防癌症等。维生素A还可以抑制皮肤角化,维生素A酸也有这种功能,但它不储存与肝内,运输不需要RBP,可进入组织中,迅速代谢,很快从体内消失,毒性很少,所以可以用维生素A酸及其衍生物治疗毛囊角化和痤疮等。【3】

缺乏维生素A将导致夜盲症,骨的生长受到抑制,儿童生长缓慢;维生素A缺乏的啮齿类动物表现出运动能力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异常【4】;同时缺乏维生素A还会使呼吸系统容易感染。

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其他的来源还有鱼类,蛋类,奶类,水果和蔬菜。维生素A每日的最佳摄入量为900微克~3000微克,所以每天吃些蔬菜、水果对人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2)B族维生素

1、维生素B1——脑的维生素

维生素B1它对脑神经的传递有重要作用,是刺激神经传导信息所不可缺少的;而且还 可加速疲劳因子的分解,有助于体力的恢复,因此维生素B1也被称为脑的维生素。维生素B1还与心脏和肠胃的功能有关。【5】

如果维生素B1缺乏的话就会影响心肌,骨骼等组织的能量代谢;还会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脚气病等等。

维生素B1和其他的B族维生素一样都是水溶性维生素,多余的维生素B1不会贮藏于体内,而会完全排出体外。【6】所以人体必须每天补充维生素B1才能维持人体健康,维生素B1主要的食物来源是动物内脏、肉类、豆类和粮食作物中。

2、维生素B2——皮肤的维生素

维生素B2的主要作用是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维护皮 肤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保护皮肤毛囊粘膜及皮脂腺的功能;提高视力、减缓眼睛的疲劳;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

缺乏维生素B2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粗糙、发炎、红肿等;嘴角和口腔也易出现溃烂现象、毛发和指甲易受损;长期缺乏会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人体缺乏维生素B2 会引起胃病及眼睛、肝脏、神经等功能障碍, 会引起某些皮炎及视力受损、疲劳以至不能工作等, 甚至会导致骨骼异常。【7】

维生素B2是水溶性维生素,容易消化和吸收,被排出的量随体内的需要以及可能随蛋白质的流失程度而有所增减;它不会蓄积在体内,所以时常要以食物或营养补品来补充。广泛存在于酵母、肝、肾、蛋、奶、大豆等中。

3、维生素B6——女性的维生素

维生素B6可以防治妊娠呕吐和术后呕吐,治疗妊娠糖尿病,还参与神经递质、糖原、神经鞘磷脂、血红素、类固醇和核酸的代谢,维生素B6还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

维生素B6 缺乏者的症状为虚弱、失眠、神经紊乱、唇干裂、舌炎、口腔炎、动脉硬化、贫血和细胞介导免疫损害等, 给予维生素B6后可以很快纠正上述症状。【8】婴幼儿缺乏维生素B6有可能出现情绪和精神异常。

富含b6的食物有金枪鱼、瘦牛排、鸡胸肉、香蕉、花生、牛肉等。在动物性及植物性

食物中含量均微,酵母粉含量最多,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来自于肉类、家禽、鱼,马铃薯、甜薯、蔬菜中。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 儿童50mg /d, 成人100mg /d。所以维生素B6虽然有利于人体的健康,但是我们应该适量的补充。

4、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对维持神经细胞髓鞘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造血红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脂肪和糖类的代谢;降低患上心脏病的几率;而且还可促进核酸的合成,维护肠胃粘膜和脊髓的正常生长。另外,摄取维生素B12还具有调节时差的作用。缺乏维生素B12 人还会增加心脏疾病、中风、动脉硬化症、血管疾病等的患病危险, 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容易因维生素B12的缺乏而增加患病几率【9】。恶性贫血症也是由缺乏维生素B12造成,严重缺乏者有可能损害肝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神经系统异常;记忆力和抵抗力下降,易患老年痴呆症;性功能障碍;运动性共济失调、痉挛、肌肉虚弱、痴呆等, 都跟人体内维生素B12的缺乏有关。【10】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B12, 动物性食品是人体获取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 尤其以动物内脏中的维生素B12含量高;植物性食品中的含量则极其微少。

3)维生素C——万能维生素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11】并且有助于血液的循环,清除杂质;维生素C还有解毒、抵抗传染病的作用。

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最易患上坏血病。长期缺乏维生素C,将导致性格孤僻、情感抑郁、反应迟钝,皮肤干枯。缺乏维生素C,骨脆易折,骨骼折伤后愈合比较困难,其他外伤愈合也慢。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都不少。美国专家认为,每人每天维生素c的最佳用量应为200~300毫克,最低不少于60毫克,半杯新鲜橙汁便可满足这个最低量。所以只要我们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那么我们将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

4)维生素D——钙磷维生素

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此外,维生素D 还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的稳定;促进怀孕及哺乳期输送钙到子体;促进钙磷的吸收,又可将钙磷从骨中动员出来,使血浆钙、磷达到正常值,促使骨的矿物化,并不断更新。此外,日本曾报道说维生素D制剂有助于治愈结核病。

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减少,影响骨钙化,造成骨骼和牙齿的矿物异常化;缺乏维生素D也容易使少儿得佝偻病成人得软骨病;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易患上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每天的需求量0.0005至0.01毫克。35克鲱鱼片,60克鲑鱼片,50克鳗鱼或2个鸡蛋加150克蘑菇就可以得到这些维生素D。只有休息少的人,才需要吃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或制剂。【12】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其中鱼类是其丰富的来源。

5)维生素E——生育维生素

维生素E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耐力,提高免疫力,是一种高效抗氧化剂【13】 能保护生物膜免于遭受过氧化物的损害;起着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肌肤细胞活力及延缓衰老的作用。

成人每天的维生素E需要量尚不清楚,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每天食物中有50毫克即可满足需要,妊娠及哺乳期需要量略增。每天摄入200毫克的维生素E就会出现恶心,肌肉萎缩,头痛和乏力等症状。每天摄入的维生素E超过300毫克会导致高血压,伤口愈合延缓,甲状腺功能受到限制。缺乏维E会造成抗氧化能力降低,可出现视网膜的蜕变,溶血性贫血

和肌肉无力等。缺乏维生素E还有可能导致性功能降低、生殖机能障碍、流产、不孕不育;引发溶血性贫血症;易出现遗传性疾病等。维生素E的缺乏很少见,4匙葵花油,100毫克橄榄油,100克花生或30克杏仁加70克核桃含有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13】维生素E的存在范围比较广泛,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维生素E。6)维生素K——止血维生素

维生素K能够防止新生婴儿出血疾病;预防内出血及痔疮;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促 进血液正常凝固。【15】

维生素K的缺乏直接导致凝血酶原含量减少,最终会使血液无法凝固,患上出血病而死;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肌肉注射维生素K可治疗胃痉挛、肠痉挛等引发的绞痛等。

人的肠中有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会为人体源源不断地制造维生素K,加上在猪肝、鸡蛋、绿色蔬菜中含量较丰,因此,一般人不会缺乏【16】。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植物性的食品。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的老百姓每年从年头到年尾都很少吃上几次荤菜,基本上每天都是以素为主菜,所以那时候的人们都缺乏营养,身体素质不高;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钱包也逐渐的鼓起来了,所以大家都在追求美味佳肴,明天都是大鱼大肉,很少吃些蔬菜,所以现在许多人都患上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等。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饮食方面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不是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就是过多的摄入某种营养物质,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所以人们要想保持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就必须在摄入脂类和维生素这两类营养物质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应该合理地摄入维生素和脂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去。

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更加强健的身体,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相关文献:

【1】百度百科:脂类

【2】百度百科:维生素

【3】常世敏,张智强,浅谈维生素A的代谢与生理功能,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年02期

【4】张明,维生素A缺乏对神经精神系统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国知网,2009年11月

【5】宋宏新 毛跟年 薛海燕.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1

【6】安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维生素与人体的健康

【7】汪多仁 维生素B2的开发与应用发酵科技通讯 2008年03期

【8】肖玉梅 李楠 傅滨 维生素B6——人体的“建筑师” 大学化学2010年s1期

【9】JOOSTEN E, BERG A VAN DEN, RIEZLER R et al1 M etabol ic ev-i

dence that deficiencies of vitam in B12(cobalam in), folate, and vitam in

B6 occur comm only in elderly peop le [ J]1 Am1 J1 C lin1 Nu tr1, 1993,【10】张翠所 李昆太维生素B12的研究进展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年03期

【11】安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维生素与人体的健康

【12】百度百科:维生素

【13】周筱丹 董晓芳 佟建明维生素E的生物学功能和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动物营养学报2010年04期

【14】百度百科:维生素

【15】李元生 维生素K的生物化学功能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年01期

【16】杨晓光,翟凤英,朴建华,赵文华,何宇纳,张坚.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01)

第3篇: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生物化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生物化学论文一

一、合理应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法

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它能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图片、动画形式将生物化学概念和过程进行形象展示,较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显著的优势。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已然成为了教学中的主导教学方式,传统板书教学的利用已越来越少。例如,生物化学中关于分子生物学,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基因复制、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就十分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文字叙述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黑板板书也难以准确传达,这时适当使用图片和动画视频进行展示,能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观看分子结构,将基因表达调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化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化学论文1

【摘要】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高等医学院校需要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和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医学院培养的医学人才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加强对实验室课程的管理,对于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实验管理;医学院;生物化学

在医学院设置的各项课程中,《医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集锦10篇)由网友 “孤独英雄” 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生物化学论文,供大家阅读。

篇1:生物化学论文

一、合理应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法

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它能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图片、动画形式将生物化学概念和过程进行形象展示,较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显著的优势。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已然成为了教学中的主导教学方式,传统板书教学的利用已越来越少。例如,生物化学中关于分子生物学,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基因复制、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就十分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文字叙述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黑板板书也难以准确传达,这时适当使用图片和动画视频进行展示,能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观看分子结构,将基因表达调控的动态过程以生动逼真的动画模拟进行演示,辅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90006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学时:

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药物分析化学、药物化学 大纲执笔人:fghdfh 参加人:

gfgf

审核人:

ghggg

编写时间:

2010 年

03 月

编写依据:

制药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版

一、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并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包括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生物化学课程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总结

生命科学系 现代生物学教研室

一、课程的基本概况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内容是依据学院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生命科学系的教学计划以及目前科学发展对本课程的要求而确定。

该门课程在学时、内容上曾经历了几次调整,1986~2003年理论学时由108—90—72,实验学时36。1999~2003年作为专科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学时为60。2004年至今是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中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理论学时为90学时,实验为48学时。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学时为72学时,实验学时为30学时。同时还作为化学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在几任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