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我的舞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我的舞台》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趣,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
(三)学生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他们对艺术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3.学生迫切需要深刻感悟艺术,了解艺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理解“㨄、抻、溺爱、目不忍视、兴趣盎然”等生字词。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1.按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具体到英语学科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及文化 意识目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现在的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甚少,对学习戏曲过程中所要付出的艰辛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五)教学策略
我根据文章脉络清晰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了文章总领全文和总结全文的两句话,提纲挈领的牵动全文的学习,这样有助于为文章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然后再慢慢深入课文,分析重点句子。以总结句“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紧扣题眼,感悟舞台,层层展开,将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六)教学用具
1.多媒体课件,新凤霞表演的《花为媒》片段 2.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艺术的魅力。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让学生课前查找作者资料以及她母亲新凤霞的资料
(二)导入课题,提出问题
1、感知题目。根据课题提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有:我是谁?我的舞台在哪?我的舞台什么样?我在舞台做什么?我是怎样一个人?
(三)师生互动部分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根据学生的问题,我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默读课文解决:(1)我是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吴霜,出示课件)
(2)我的舞台在哪?我在舞台上做什么?这部分内容在文章哪些段落?按什么顺序写的?
(3)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理清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交流以上问题
交流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吴霜。
交流第二个问题,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1)在娘胎里,“我”就“登台唱戏”。
(2)刚会走路,“我”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3)后来,“我”一直跟随母亲演出(母亲的舞台)(4)六岁时,“我”正式“拜师学艺”。(院子里)(5)几年后,“我”在大师面前认真演戏。(家里)
交流第三个问题,理清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交流时,充分利用文章总起句和总结句两句话,理清文章层次,复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根据总起句和总结句提出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4、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阅读提示:
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段并加以简要分析。
a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一句,感受“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
b围绕“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一句,体会“我”学艺的艰辛和在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c通过以上的学习,体会人物形象。(2)分组交流以上问题。
3、汇报收获,交流展示
汇报交流时,抓住以下4个句子体会。
1、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这段话中对“我”的描写充满了童趣,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忍俊不禁。
2、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台上在演出,一个小女孩钻在幕布里看戏,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对艺术的执著。
理解兴味盎然的意思,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3、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㨄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这里抓住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从这里,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认识理解“㨄、抻、拽、为所欲为、目不忍视”的意思。
4、事后,妈妈批评我没有风度,我说:“您不是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演戏吗?”
这句话含蓄的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以及小吴霜对艺术的认真态度。
4整体收获,深化主题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发?给大家说一说吧!(2)在阅读方法上、文章写法上你有什么收获?
5延读创新,拓展应用
小练笔:我的舞台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你的舞台在哪里,你在舞台上怎么做的?舞台带给你什么收获?请你写出来。
板书设计
本篇课文是以“我”的舞台为线索,做为叙事顺序,为让学生对课文思路更加清晰,以及帮助学生体会我的成功不仅仅只需天分和热爱,而更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在这个舞台上我还收获了做人的道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28.我的舞台
未出生时
母亲的肚子里
艺术天分
刚会走路
小床上
活泼、热爱表演
六岁后
院子里
勇气和毅力
几年后
家里
老实做人 认真演戏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我的舞台》教学后记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李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我的舞台》 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 吴霜女士(即 文中的“霜霜”)写的一篇回忆录。文章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 写细致而又生动,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
在自己教学后,加上同组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并在同年级其它班 级巡回上课,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多的审 视和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好的开头和结尾抓住学生的心 课的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则 CCTV2 台的广告——每个人 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然后让学生讨论舞台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舞 台其实有艺术的舞台和生活的舞台,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的舞台 上表演着自己。
课的结尾,我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鼓 励孩子们心中要有梦想,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尽情地演绎。
二、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比较长。一篇长课文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每读一遍提炼 一下,浓缩一点,这样在反复读后,也就将一篇长文读成短文了,或 者是浓缩成了一段话、一句话、几个词了,才算是真真读懂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引导孩子们围绕一个问题 “从哪里可以看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去读懂文章,体验 情感。
在每次读的时,给予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
如抓住作者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 汗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
第2篇:《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队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所得句子品析,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四)小结
.“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上一个重点问题过渡到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
(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第3篇:《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
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
28、我的舞台
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第4篇:《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不解之缘、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抓重点句,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难点】
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新凤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板书:舞台
畅谈对“舞台”的感受
2.揭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霜,一起走进她的舞台。
齐读:我的舞台
3、质疑
舞台是怎样的?舞台在哪儿?吴霜对舞台又有着怎样的感情?
二、初读感知
过渡:下面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碰到难读的或不认识的字也可做上记号,如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