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6 08:03: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芦花荡》(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内容

1、梳理本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体味、欣赏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

2、认识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激励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前自学

1、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写得很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圈点勾画出环境描写的内容,体会本文写景特点和景物特征,感受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

2、品析下面从小说中节选出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了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词的表达内涵。狠狠:钻:

景物描写作用:

(2)“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4)

三、课文研讨与交流

1、交流“课前预习”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

2、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小说叙述了,刻画了一个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性格。

3、集中交流,成果共享与问题求助:(小组代表展示)

示例: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读的语段(句)是(读),这句话的内容是,我们从(字、句)理解到,同学们还有疑惑或异议吗?

四、自测自评

1、分析下面句子分别刻画出人物“老头子”哪方面的性格?

①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②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③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

2、辨析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

A那晒得干黑的脸上,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B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C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徐秀形

第2篇:《芦花荡》(第二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芦花荡(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目标达成: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小说的三要素。

2、介绍孙犁

【创境激趣】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战争的图片》

【自学导航】

1、分析老头子形象:

1、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我们的军队是否被困死了?从文章里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没有,“半夜以后,小船又飘了回来。”(“飘”字的运用有何巧妙之处,请你简单的加以分析。(飘这个字眼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船的轻快,表现老头子在敌人严密的封锁小神出鬼没的特点。)

2、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头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大家一起来加以分析:

(1)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一方面表现老人常年穿梭在芦花花荡里,辛苦劳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铄。

(2)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

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个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60岁的年纪在今天应该是要安渡晚年,但他却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3)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4)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过于自信的性格特点。

(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6)“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独自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合作探究】

1、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一)分析第一层:“护送”

1、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

(环境描写:小女孩趴在船边戏水,使情节有张有弛,时见波澜)

2、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大女孩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脸?

答:现在正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应该提高警惕,避免惊动敌人。

(二)分析第二层:“受伤”

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答:“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2、找出老头子的动作描写: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动作描写,真实的表现了老头子内疚的心情。)

3、在大女孩受伤之后,作者是如何来刻画老头子的形象的?

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也表现了老人自信、勇敢的特点。

对于老头子的刻画,无论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还是心理,都充分的体现了老头子自尊自信的这一核心性格特点。

4、为什么要写“女孩的怀疑”?

答:反衬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之奇。

分析第三层:“复仇”部分。

1、几笔绘出“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空无人影,渲染出了战斗前平静中的紧张。

2、“老头子把船称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鬼子们的脑袋,像敲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老头子对敌人的无比的恨,他要叫敌人偿还血债。

3、“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你能够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答:怎么样,我没有夸海口吧,小鬼子伤了人,我一定要叫他们付出代价。

6、第62段(倒数第2段)中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作者的笔下,环境是美的,人物是美的,严酷的战斗也是美的,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对祖国、对人民的由衷的热爱,这正是作者独特风格之所在。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根据课后练习二补写出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强化训练】

如果在护送的过程中,两个小女孩没有受伤,第二天老头子还会不会象文中那样智斗日本鬼子。

【归纳总结】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板书设计】

老头子:-----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形象。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教学反思】

封志莉

第3篇:《芦花荡》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设计:审核:主审:

一、学习目标:

1、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2、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学习难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学习过程:

(一)课堂探究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2、体味下列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芦花荡》(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内容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3、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课前自学

1、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人物:①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句子。

②描写人物(老头子)用了哪些方法:

③运用想象体会“老头子”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心理。(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

④从这些描写中,你认为“老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文中哪些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传奇色彩(是怎样渲染的)?

4、你的阅读疑惑

三、课文研讨与交流

1、组内互相口述故事情节。要求:情节的每个阶段分别用一句话归纳。

2、交流“课文内容感知”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

3、重点研读小说1-54段,探究下列问题:

(1)请分析第四段中“老头子……特别明亮”这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透过“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芦花荡》(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芦花荡》(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