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5 08:07: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

新蔡县棠村镇中心小学

梁玉兰 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忆江南》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

难点:懂得古诗与词的区别。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师板书:江南。你们心目中的“江南”是怎样一幅景象?

2、观看课件展现的江南美景。

3、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过赞美江南的诗词。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补充板书:忆)

二、知人解题

1、有谁知道,白居易跟江南有何关联?(师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白居易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这是其中的一首。)

2、请学生自由读词,读后想想诗与词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诗与词的区别。初步引导学生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不过,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创作本词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所以就选了《忆江南》词牌来抒发自己的江南情节。

三、自主探究,理解词意

1、各种形式初读本词,注意读准“谙”。

2、请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3、选用其中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自学和交流中初步感受词的意思。

4、班内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5、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整体朗读本词。

三、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课件播放背景古乐,师范读后请学生评价。

2、读词如读诗。要想读好词,首先要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3、江南春景如此美丽、绚烂,白居易只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

4、请每位发言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5、江南如此之好,所以作者最后说——“能不忆江南?”(学生竞读)

6、“能不忆江南? ”这“忆”中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吗?补充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7、“能不忆江南? ”这“忆”中只有江南的美景吗?白居易还会怀念江南的什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8、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四、积累深化

1、一个“好”字,道不尽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一个“忆”字,诉不完作者对江南的思念之意。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让我们把白居易笔下的一切,都化作美好的记忆。

2、学生自由组合背诵本词。

3、指名背诵。

五、欣赏歌曲《忆江南》

六、布置作业

1、读一两首喜欢的古词。

2、默写《忆江南》,可配画。

第2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3、 通过创设情境来体验感悟词意。

教学重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来体验感悟词意。

课前准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这里合作上一节课,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好吗?

师:我姓胡。

生:我姓何。

师:我是老师。

生:我是学生。

师:我是四年级的老师。

生:我是四年级的学生。

师: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同学们积累的诗句可真多,老师也积累了几句,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2: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4、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师:同学们读得真整齐,下面比比赛,看谁能把它们背出来。

一、 背景烘托 释题入情

1、导入课题

师: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同学们,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踩着欢快的节拍随着白居易一起去欣赏江南风光吧!(板题1:忆江南)

师:齐读课题。

2、读题、释题

师:“忆”是什么意思?

生:回忆

师:回忆哪儿?(回忆江南)

江南在哪你们知道吗?(板书2:?)

师:江南呀,就是长江以南。其实,我们脚底下踩着的就是江南的沃土。不过,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他曾经为官,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杭州一带。

3、诗词对比,识词牌。

师:同学们,打开书,仔细的观察这首《忆江南》,看看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生:这首诗每行字数不相同。(出示课件3:《忆江南》)

师:对,《忆江南》的句子有长有短,叫长短句,又称之为词。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关于词的小知识。(出示课件4:词能配乐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词都有词牌名和题目。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比较特殊,它的词牌名和题目相同,词牌名是?

生:忆江南

师:题目也是?

生: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初读《忆江南》

师:这首词千古传唱,同学们,赶紧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自由地读一读吧!(出示课件5:温馨提示: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忆江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果能带着理解读就更棒了!)(生自由读)

谁愿意来放声读一读?(出示课件6: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大家一起来听听。看看他读得是否流利?(指名学生读)

你觉得他读流利了吗?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流利。∕(我觉得他读得不流利)你能读流利吗?来,试一试。

师:谁不但能读流利,还能读出节奏?(指名学生读)

师纠正节奏∕(很有节奏)

师:谁还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都禁不住为你竖起了大拇指。(这位同学的朗读不但字音准确,而且还颇有韵味。)

2、了解诗的押韵。

师:这首词为什么读起来琅琅上口呢?请仔细的观察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字的韵母相同(都是ān)

师:对,有些诗词,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韵母会相同或相似,像这样,我们叫做押韵。

同学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了。想听吗?(想)

那就请认真倾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师配乐范读)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一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古诗词的韵味吧。(生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找词眼

师:老师听出了古诗词的味道。学习古诗词,还得学会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把诗词“读瘦”。谁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想一想:这首词中的那一个字概括了江南?)

生:“好” 。(板书3:好)

2、品词赏句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江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课件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句话描写了江南的什么景?

生:江花、江水(板书4:江花、江水)

师:说到花呀,你会想起哪些描写花的四字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在这里,阳光照耀下的花又有什么特点呢?(课件8:日出江花红胜火)(板书5:红)

师:红得胜过了火,多么鲜艳的花朵啊!谁来读一读?(指名生读)

师评价:这花儿开得不够热烈,谁能读得再热烈些?(指名生读)

师:谁还想读?(指名生读)

你读得真热烈,能不能读出花儿娇艳欲滴的美呢?(生再读)

(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那娇艳欲滴、热情似火的花朵。)一起读!

师:花美,水更美。春来江水(绿如蓝)(出示课件9:春来江水绿如蓝)。“蓝”在这里指的是蓝色吗?

生:不是,“蓝”是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你会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你真会读书!)(出示课件10:蓝草图)

师:这就是蓝草,诗人说江水绿得像蓝草浸染过似的。你觉的江水还绿得像什么?

生:江水绿得像一块绿宝石,绿得像一块绿玻璃,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绿得像一条绿丝绸,绿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绿得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师:(出示课件11:春来江水绿如蓝)多绿的江水呀!(板书6:绿)

绿得让我们陶醉,绿得让我们难忘,谁来读?读出你的感受。(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江水的绿。

谁不但能读出江水的绿,还能读出江水缓缓流动的样子?(生读)

江水缓缓流动时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慢

师:那你把“绿如蓝”读得慢一些,轻一些,柔一些。来,试一试。(生再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江水就在我眼前流过。谁还能读出这种感觉?(生读)

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红与绿相互映衬,红的更红,绿的更绿。站在这迷人的江畔,诗人忍不住发出赞叹:江南——好。(出示课件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引读: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3、了解“对偶”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两句是这首词里的一个“对子”.

师:日出 对 生:春来

师:江花 对 生:江水

师:红胜火 生:绿如蓝

师:江花红胜火 生:江水绿如蓝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们看,旭日东升,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课件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天碧水悠悠,纯净而优雅,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课件14:春来江水绿如蓝。)

过渡:听着听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江南。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大胆的展开想像,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

4、想象悟情

(课件15:播放《忆江南》景色)

师:我们步行来到江边,清澈见底的江水缓缓地向前流淌;江岸两边的树上传来了鸟儿动听的歌声;远处那火焰似的花朵摆弄着舞姿,欢迎我们的到来,让我们乘着小舟继续前行。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眼睛,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胡老师仿佛看见了江岸两边的柳树,正对着江面照镜子呢,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江上有一艘渔船正慢慢划过,渔翁正勤劳地打渔。我仿佛看到了有人在江边悠闲地钓鱼。我仿佛听到江水“哗哗哗”地唱着欢乐的歌。

生:我仿佛听见了鸟儿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还听到春雨落到江面上叮咚叮咚的声。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朵的芳香,泥土的清香。我仿佛看见了花儿对着江面照镜子,它好像在说:“瞧,我多么漂亮!”

生:伸出手去,我触到了江边的莲蓬,感觉到了清凉的江水。

……

5、仿说词句

师:江南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你们看:春天,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夏天,紫薇花绽开了笑脸;秋天,菊花在秋风中亭亭玉立;冬天,梅花傲然挺立。(课件16:播放春柳,夏薇,秋菊,冬梅。17:秋菊。18:播放春柳,夏薇,秋菊,冬梅)

师:老师最喜欢夏天的紫薇花,我觉得紫薇花的颜色特别美!同学们,你觉得紫薇花紫得像什么?

生:紫得像霞……

师:你的想法和老师一样,于是我写下了这句诗:夏来紫薇_如_。

生:紫如霞。

师:你和老师真是心灵相通呀,一起来读读这句诗。(生读)

你最喜欢哪一幅?你能像老师一样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它写下来吗?动笔试一试。

(1)生写诗,师巡回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诗?(生自由说)

生:春来柳树绿如玉、秋来菊花黄似金、冬来梅花白似雪。

7、赏析“风景旧曾谙” “能不忆江南? ”

师渡:面对这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人由衷地发出一声赞叹:江南好。(课件19:江南好)引读:江南好(深情地)读——风景旧曾谙。

(1)理解“风景旧曾谙”

师:“谙”这个字读(ān),一起来喊喊它的名字(谙、谙、谙谙谙)

“谙”字,我们初次认识,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吧!“谙”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言”字旁,写在竖中线的左格,右边是一个“音”,写的时候占一点左边的格子,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遍。

“谙”的意思是(熟悉)。“旧曾谙”的意思是说(过去很熟悉)诗人过去对江南风光如此熟悉,说明诗人曾经(去过江南,到过江南)

师:是呀,江南之美,并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到的。江南如此之好,难怪作者——能不忆江南?(课件20:能不忆江南?)

(2)能不忆江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句子吗?

生:反问句

师:对,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生:能忆江南。(出示句子:能忆江南。)

师:同学们,齐读这两个句子。

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语气更强烈?(指名生:反问句)

这样强烈的语气,是为了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赞美之情。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反问句。(课件21:能不忆江南?)(生读)

思念不够强烈,谁能读得更强烈些?(生读)

师引读:同学们,一起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喜爱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美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8、情感升华

师:一个反问浸透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他还忆什么?(板书7:……)

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资料,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师:(课件22:白居易年轻时就喜欢行旅江南,苏杭秀丽的风景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为官期间,兴修水利,引湖水灌田,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之时,苏州人们都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白居易是个好官,他为人民着想,心系百姓……

师:你觉的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他还忆什么呢?

生:江南的人

师:此时此刻的白居易,回想着美丽的江南春色 ,情不自禁地低声吟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课件2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生齐读)

师:白居易满怀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一遍又一遍地吟道:江南好——(生齐读)

四、链接拓展,积累延情

1、拓展《忆江南》二、三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远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低语;对江南深深的思念之情,促使他又写下了《忆江南》二和三(课件24:忆江南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服相逢。)

2、回顾三首词

师:江南的一切,都让诗人难以忘怀。

现在,你就是白居易,请你用你的词来回答我:

白居易呀白居易,你最忆江南的哪里?(手势指屏幕《忆江南》二)

白居易呀白居易,你还念江南的哪里?(手势指屏幕《忆江南》三)

白居易呀白居易,江南真的有那么好吗?(课件25:生齐读《忆江南》)

3、千古绝唱

师:白居易笔下的江南还是那么美,那么诗意盎然,而他的这首词也成了千古绝唱。你听,人们又唱起了这首《忆江南》。同学们,你也可以跟着音乐,唱出你对江南的赞美!(课件26:欣赏歌曲《忆江南》)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第3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教师补充内容: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东四小学 王赫

教学目标:

1、认识“谙”,会写“忆、旧、层、胜”四个字

2、感情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3、背诵、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江南春景

重 点:在熟读的基础上识认生字,并会运用 难 点:感悟诗的意境

一、谈话导入,揭题入境:

春天一直以它的美好和充满希望被人们所歌颂。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在江南游玩时,看到了江南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美景,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的美景依然魂牵梦绕,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忆江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绪,共同领略江南的秀丽风光。板书:忆江南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忆江南》是一首词。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朝是词最鼎盛的时期。“忆江南”这三个字是词牌名。

二、学习“忆”字,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古诗。

1、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2、师:说说“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第二周《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词,读出词韵、词情。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补白想象、仿说仿写、以读促悟 学法指导:

圈画批注、合作交流、情感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随机进行)

一、了解诗人,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生交流)2.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江南美景的古诗词——《忆江南》。(板书课题)这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读一读,看看这首古诗词和前两首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生交流,相机介绍“词”)

二、初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忆江南》这首词,今天老师主要进行朗读指导,带领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再度中悟情,再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老师还特意带来了一组江南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的迷人风光吧!(播放图片)

师:同学们,看完这一组图片之后,是不是感觉江南的风景特别的美。生:是

师:确实,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河湖交错,如诗如画,令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忆江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忆江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