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自主学习(人教版上册)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一名荷兰学者曾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和创造出新知识、新方法。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之后,在学生初步明白可以用“量”、“滚”等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后,我不失时机,创设“用线球在空中划圈”的情境,问:“这个线球在空中划成的圆的周长,你量得出来吗?怎么办?”迫使学生要去探索出一个较为简便的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多让学生参与探索、实践,手脑并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是蕴含丰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等因素,向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采用猜谜、故事、辩论、游戏、讲述名人轶事等活动形式,创设兴趣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乐于自主学习的目的。1、创设故事性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爱听故事是小学的特点之一,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境,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如我教学复习课《名数的化聚》一课时,采用故事《名数家族晚会》贯穿全过程的方法,并在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归纳出化聚的方法等。故事如下:晚上,俱乐部举行“名数”家族晚会,小时、千米两个调皮鬼随着人群也向门口走去。“停下”卫士挡住了小时和千米,指着旁边的告示牌读着:“含有计量单位的数叫名数,你俩只是计量单位名称,不是名数,不得入场。”聪明的小时拉过让在一旁看热闹的3.5,并让千米也拉上个数2,他俩一下子成为3.5小时、2千米,这样就大摇大摆地进入了会场。只听主持人宣布:“只含有一个计量单位名称的单名数到前面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量单位的名数是复名数,复名数请往后站。”3.5小时拉着2千米急急忙忙挤到了会场的前面。随着音乐,单名数们开始翩翩起舞,音乐声中,只听主持人宣布:“请大家变换成低一级单位的单名数”。2千米只稍作变化就成了2000米,3.5小时却束手无策了。2000米在他的耳边悄悄说道:“3小时是180分钟,0.5小时30分钟,你不就是210分钟吗?……”2、创设猜谜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猜谜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如果我们把某些教学内容编成谜语,引导他们竞猜,这样既可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如教学“分、秒”时,我出示如下谜语:“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得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是几点整?(猜一钟点,6点整)”……通过对谜语的竞猜,唤醒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3、创设名人轶事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名人趣事,介绍一些巧妙的解题办法,结合幽默风趣的提问,可以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譬如介绍陈景润钻研“歌德巴赫猜想”和爱迪生学鸡孵小鸡的动人故事。又如介绍高斯在念小学时巧妙计算“1+2+3+……+100”的方法,在教圆周长和圆面积时,学生经常用到“π”为了使学生记牢“π”的近似值,我采用了一个笑话故事,很快使学生记牢了“π”的近似值。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3.14159、26535、897、932、384、626)。
三、创设问题性情境,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发问质题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交流的一个重要步聚,教学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进行匠心独到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营造问题氛围,使学生有问题可提。如教学“循环小数”课一开始出示:13÷7,20÷9(要求用小数表示商),让学生计算并比比谁算得快。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加紧演算的过程中,不久就发现了问题,怎么商也商不完,于是就产生了疑问,“怎么没完没了?”接着提出问题:“老师,这个算式的商怎么写?……”。再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例2时,指导学生看图和加法算3+3+3+3=12这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书上是竖着看图列出加法算式的,我们能横着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吗?”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问”可提,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使学生勤于自主学习。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防也在我们的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间的赶超。如我在教《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使之变成长方体,让学生发现可以采用“底面积×高”进行计算之后,我又创设了一种竞争性情境,哪位同学不用以上方法同样可以计算圆柱体积的。这一情境的创设再次把学生引入思考探索的情境之中,再次迸出新的思维,增强了“自主发现”意识,从而得出了也可以采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及“底周长的一半×高×半径”的不同方法。
通过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验了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田心静
第2篇:创设问题情境_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积极创设充满趣味化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是新课程着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不断提高对自身能力与责任的认识,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成为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一)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的设置可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情绪饱满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二)抓住时机巧设问题情境,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1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
(1)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创设问题情境。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学生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学生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2)应在重点、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本节内容重难点的把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中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3)应在关键处设疑。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材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问题情境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恰当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2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设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其另一个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方式肯定并激发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敢于发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得到”;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门为少数人设置;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模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而深。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适度地创设问题情境,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荐]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谈教学过程中的体验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现代结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 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组织良好教学场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助产士”。他的任务是按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眼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独立的学习,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个体,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又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那么我市如何引导学生自立学习的呢?
一、营造爱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就课堂教学而
第4篇: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合作学习,促进有效教学
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合作学习,促进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老师遵循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促使学生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质量实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提高,我认为需要突出做好两大方面:
一、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激情,营造课堂学习范围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投入学科知识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学生以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接受新的知识,在发展、创造中提高素质。随着教
第5篇:创设动态情境促进自主创新的优秀教案
创设动态情境促进自主创新的优秀教案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数学高度的笼统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而现代化的电教媒体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其直观性、交互性、智能性得到了充沛的体现,能够传送大量的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电教媒体巧妙组合运用,适时创设动态情境,有利于同学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知识大多以笼统的图形、符号为表示形式,同学往往对此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刺激同学的多种感官,创设问题情境,使同学发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竞赛”
第6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
第7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体验性学习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体验性学习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关小学 秦迎春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使我们的数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验数学”作为一种新理念,即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演进与发展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实施体验性学习的环境,充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亲历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成功,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益。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体验性学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情境 感受亲历 体验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亲身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有利于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实施进行。《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