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5 08:04: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 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亲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时心情怎样?

2、是啊,分别是伤感的,可是伟大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3、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忆”

(3)理解“山东”

2、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过渡:是啊,作者在重阳节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那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感受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

2、这首诗感情真切,是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名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学习全诗。听清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能给生字找个朋友。

(2)想一想,从哪些诗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带读、齐读)

(2)指名给生字找朋友。齐读

(3)生字躲在了诗句中,你们还会读吗?齐读古诗。

四、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你觉得哪句诗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学生读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大家都说这句可以看出王维的思乡之情,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说。

(3)这里的佳节指的是——-那么,同学们,除了重阳节可以称为佳节,还有哪些节日可以称为佳节呢?那不是佳节的时候,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当遇到美好节日的时候,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可见诗人平时也————,

(5)谁能把这种浓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呢?

(6)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句意让学生说。)

(7)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2、教学三、四行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2)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五、课外延伸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你准备以怎样的方式和你们的亲人联系,表达你们的思念之情?

有的说打电话,有的说写信,有的说寄贺卡……

教师肯定了学生提出的方式,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亲人联系,并且在交谈时巧妙地用上“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

生:(打电话)您好!外婆,重阳节到了,我很想念您。您的身体好吗?外婆,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有一句写得特别好,我把它送给您,“每逢佳节倍思亲”,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生:(扮外婆)好外甥,谢谢你的祝福,“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得好。外婆也想念你啊,等放假了外婆来接你啊!祝你学习进步啊!再见!(掌声热烈)

生:(写信)妈妈,您好!您去外地学习已经一个月了

今天是重阳节,看到别人家都欢天喜地过节,我特别想念您!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妈妈,希望您早些回家!也祝您学习进步!

师:(深情地说)大家谈得真好。让我们把这句诗送给所有在外地工作的亲人——

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2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参考翻译: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

赏析: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第3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诗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山西祁县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山东兄弟: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而王维当时在华山西面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 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作品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是作者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直接以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的诗,有字句不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引导语: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通过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供大家欣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