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文体性的思考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5 08:03: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语文课堂教学文体性的思考(网友来稿)

内蒙古通辽霍市一中 张淼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应着眼于课堂教学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也是语文教学与改革的目标之一。本文试图引入文体的分类与内涵来诠释语文课堂,来充实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果,培养与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文体 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 整合 优化

一、 问题的提出

1、 关于课堂教学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是用语言、动作、色彩、图像、音响等直观因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创造性组合,用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感情,人文熏陶进而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需教师、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方法以及外部的一切语言、非语言进行整合创造,所以它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减少失误,提高效率;可以开发智力,培养潜能;可以培养参与意识与管理才能,可以净化心灵和提升人格。

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和处理,让教师更充分地发挥好主导作用,更有效地向学生展现新颖、合理、有层次的教学内容,把教师、教材、学生融入一个艺术氛围中,也可以把学生推到一个主体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2、 关于文体性的说明

现行语文教材依旧采用文选的编写方式,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很有必要,而且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提升人格。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中文学作品占2/3左右,文学作品按题材来分,基本可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这四种文学体裁各富特色地构筑着文学殿堂的主体工程。常言道:“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为什么就不能在学习文学作品中用文学作品的特点去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呢?为什么不能把课堂45分钟师生交融的状况看成是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和戏剧呢?

二、 设想的操作程序

1、 诗歌一般选取最典型的现象与情景,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表现诗人的典型感受和思想感

情,而且诗歌的作者饱含强烈的感情与想象,使诗歌的情感与景(志)相融合,富于意境,而且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对应于课堂教学,应该仔细分析每节诗的特点,选取最典型的内容,设置与创造出诗歌情景交融的气氛,用最凝练`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课堂产生典型的感受和思想感情,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独特的意境。而且在节奏的把握上教学过程也应表现为快与慢的统一。即整个教学步骤紧凑、明快、简洁与重难点的把握要细要精的统一。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合理取舍,层次分明,张弛结合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样课堂中的动静(即活跃与安静),起与伏(即教学活动的高潮与教学活动的平稳期)统一才能富于变化,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完整的消化与吸收,更好地接受与整理新知识。见下表

诗歌 最典型

的现象

与情景 语言

简洁

凝练 诗人典型的

感受与思想

感情 情景相生

形成意境 节奏明快

韵律和谐

课堂 最典型

的内容 语言简洁凝练 师生典型的

感受与情思 教师学生教材

三者融合形成课堂意境 快

与慢 动

与静 起

与伏

2、 小说主要选取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特点。

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应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甚至包含序幕与尾声)。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完整性,课前的预习应是序幕,开端对应的是导语,发展对应的是课文讲读的展开,学生思维与情感的渐深,认识与思考的深入,高潮部分对于小说而言,情节完全展现、矛盾冲突剧烈、人物性格完全凸现,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高潮部分师生或是用情融在一起,或因问题的出现而讨论热烈,思维与意识进入到一种火山爆发状态,这时喷涌而出的是壮观与美妙。结局对于小说而言是人物各有去处,矛盾冲突化解、情节趋于缓和、读者也由兴奋状态转入平静的感悟中去。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班级由动到静,、由讨论向思考、由零散到整合,这样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完整的课堂还应有尾声,任何一门艺术或任何一堂课都是有缺憾的,这些缺憾权当是尾声,留待读者或学生慢慢思考或咀嚼或回味,这样的回味才说明这节课积淀在学生的内心,学生的学习才真正有了延伸。

课堂教学引入小说情节完整性的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渐进性、完整性。体现

了学习与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特点。

3、 散文及语文课堂教学

(1)散文的取材广阔多样,真是从心所欲,丰富多彩,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任何一处

文章,或一个字、一段话都可以生发很多问题,而且,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都可以拿到课堂与学生研讨、思考、分享。

(2)散文写实的风格。散文要以生活为基础,以现实为内容,直接启示了语文课堂教学要着眼

于语文的现状,脚踏实地地描绘好每一个细节,倾注着每一份情感,关怀到每一位学生。

(3)结构的自由灵活。因为散文既像诗歌朗诵那样节奏跳跃起伏,也可像小说娓娓道来,既可

以按时间的逻辑顺序安排结构,也可以按情感抒发的节奏安排结构。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也可以打破常规,体现散文结构灵活自由的特点,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使学生经常有耳目一新之感,经有新奇感,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形散神聚的特点。散文的内容可以忽而天上,忽而地下,忽而传说,忽而现实,可以旁征

博引,可以凝目畅想,表现手法可抒情,可叙述,可描写,可议论,可以结合使用。散文的形散决非断线的风筝,它的“神”即主题要集中,、要鲜明,文气要贯通,文脉要自然,不管怎样散,总有一条线在牵着它,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拢。

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太需要“形散神聚”了,在确定了每节课的重难点及教学目标后,可按照这个“神”,可听说读写,可辩论讲演,可收集材料,可乱发感想。只要同学们有兴趣,就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但这样的课堂必须对语文教师要求很高。既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也得自己知识广博。这时语文教师完全是一个导游,在利用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去体味生命的真谛。

见下表

文 取材

多样 写实

风格 结构

灵活 形散

神聚

语文

课堂

教学 语文课堂

教学的

外延广深 立足现实

脚踏实地

(字词,知识) 课堂教学结构

的多样化

激发兴趣 ①重难点、目标要确定

②内容、语言的“散”丰富

多样

4、 戏剧作为重要的文学样式,主要是通过高度集中的人、地、时、事来呈现强烈的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它是塑造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一种基本手段。

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要设置或创造语文课堂的戏剧性时时刻刻充满着矛盾、冲突,即师生观点的冲突,学生之间的冲突,教师应学会设计冲突,引导冲突,让冲突得到理想的解决、和谐的解决。这样的课堂主要用于质疑型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长于表达。对于教师则必须明确冲突的实质,做好导演,调动着冲突的发展,又作为演员溶于冲突中去,不要做旁观者,也不急于下结论,因为有时教师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升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学中更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操,同时也应在课堂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互相尊重的、相互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

三结语:把文体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有利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做也适应国内外课堂教学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其操作仍应继续探索。

作者邮箱: zhangmiao1972@yahoo.com.cn

第2篇: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

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指引“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在课例《去年的树》研磨过程中,我们小组逐渐领悟吴中豪教授讲解的‚本体性教学目标与非本体性教学目标‚的区别,逐渐摸索出: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将指引我们真正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吴中豪教授指出:从哲学层面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在第一次磨课过程中,我们设计的《去年的树》教学目标如下:

【《去年的书》第一稿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书写‚融、伐‛。会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鸟儿和大树的对话,感受它们之间的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鸟儿在寻找大树过程中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对话,感受鸟儿寻找朋友时的焦急心情。

3.通过角色体验,体会鸟儿和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感受鸟儿的守信和执着。

4.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

第一个目标指向认识生字,书写生词,属于本体性目标。第二、第三个目标指向感受鸟儿与树的友情,感受鸟儿的守信和执着,这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属于非本体教学目标。第四个目标‚发展想象能力‛是本体性教学目标,但与文本特征,本单元目标,本课时目标联系不紧密,不是本课时最佳的本体性教学目标。在研讨修改中,我们呈现第三稿教学目标:

【《去年的书》第三稿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单,读准儿化音词语,会写‚融、剩、伐、煤‛四个生字,重点写好‚融、伐‛两个生字;

2.借助预习单,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

3.通过小练笔、有感情朗读等形式,感悟作者语言浅近,情感深厚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2.3 这一稿中第一个目标同样指向读词写字,但目标更精准。有具体的学习内容:‚读准儿化音词语,会写‚融、剩、伐、煤‛四个生字‛;有指导学习的方法:‚借助预习单‛;有学习的重点:‚写好‘融、伐‛两个生字。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指向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教学目标二,主体仍然是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学习形式:借助预习单。这一目标无疑指向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本体性教学目标。这一目标是不是本课最贴切的本体性目标?结合年段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文本故事人物多的特点,还结合前测数据分析(概括本课课文大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确定这一目标是本课贴切的本体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三:学习内容指向感悟作者语言特色。王尚文先生坚持‚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可见,这一教学目标是实实在在的本体性教学目标。目标指向的学习形式是通过小练笔、有感情朗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练笔‛‚有感情朗读‛都是语文课堂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团队设计的两次小练笔,都十分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去年的书》第三稿课堂小练笔】

1、默读课文5-15自然段,想一想,填一填。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地问树根。

2.她()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鸟儿()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2、小组分层小练笔,想象小鸟的心理,写一写。【A、C同学选择下面的一组关联系,写一两句话。】 不管……都……

哪怕……也……

只要……就……)

A:鸟儿向山谷里飞去,它边飞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鸟儿向村子飞去,它边飞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同学走进小鸟内心,想象画面,写一段话。】 B: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看着看着,它不由得想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看着看着,它不由得想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中豪教授曾说: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我们将这些新授内容称为‚发展性‛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团队把2、3目标确定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两个目标不仅是本体性目标,更是本课‚发展性‛本体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我们在课例研讨中辨析‚本体性、非本体性目‛,确定‚本体性目标‛,找准‚发展性本体目标‛,为课堂教学起到方向性引领作用,引领我们的语文课堂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从‚教语文‛走向走向富有浓郁语文气息的高效‚教语文‚!

第3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思考

[内容提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而许多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时出现了许多尴尬的现象,本文选取其中几种现象引发思考,浅谈自己的见解及对策。(1)合作:应从形式走向实质;(2)探究:浮在表面是不够的;(3)交流:应当学会倾听;(4)目标:问题的解决不是终点。

[关键词] 探究 实践 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听,我们的孩子在辩论争鸣;看,我们的孩子在合作探索„„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鲜活,不时传来孩子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但语文教学也出现了许多尴尬的局面,让我看到了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放任、随意与浮躁„„

合作:应从形式走向实质 [现象一]:这是一年级的语文课《我只要第三层》(苏教版第二册)。教师导入新课以后,立即让学生分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语文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之一,要提高语文素质,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传统教学面对的是升学教育,学生学知识是背知识、记知识,而不是理解的创造性的运用千篇1律,抹杀的是学生的个性,失去了创新思维,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时得奖的是中小学生,而成人得奖就少。我认为这多少与教育结果有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个性,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鼓励质疑,只要有道理,就要肯定。

二、语文课堂教育要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关于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参与式教学便成为了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新颖有趣且具有较强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我也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这种方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自主 合作 一 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参与式学习是目前普遍倡导的的一类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形式。它的涵义是对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化。开展参与式教学,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身处民主环境的幸福,发现成功的途径和自我的价值。

以往的语文教学缺乏学生与教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语文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语文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语文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内容摘要] 分层次的教学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在大课堂的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来探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语文 分层 教学 探讨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是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教育。基于这种理解,我们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在课堂教学的同一时、空内实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思想,必然会形成差生更差的局面。而且,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主阵地,由于通用大班额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技能水平、学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关于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周莹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参与式教学便成为了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新颖有趣且具有较强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我也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这种方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自主 合作 一 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参与式学习是目前普遍倡导的的一类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形式。它的涵义是对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化。开展参与式教学,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身处民主环境的幸福,发现成功的途径和自我的价值。

以往的语文教学缺乏学生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教学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教学思考

摘要:思想道德观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而少年儿童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精神。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和谐统一,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必须融入德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内容,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及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内容

思考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重视智育而轻视了德育。传统的小学教育中依然是把智育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升学率依然是各个小学发展中的主要关注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采取的是教师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文体性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文体性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