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电商大亨马云成功背后的故事
电商大亨马云成功背后的故事
35岁创立阿里巴巴,49岁辞任CEO,作为中国互联网领袖级人物,马云的阿里巴巴和马云本人都对中国互联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马云在建立董事会制度、培养接班人和权利控制分配等方面独特的管理思维,为互联网行业甚至商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范本。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电商大亨马云成功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电商大亨马云成功背后的故事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男,19xx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日本软银董事、TNC(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
马云从小就是一个傻孩子。小时候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没有一次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义气,最讲义气”。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压力大,父亲脾气火爆。马云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呆不住家却特别爱交朋友。
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从小,马云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从13岁起,马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第一次考了1分。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这个傻孩子:“我要上大学。”
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是专科分数,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 到了大学,因为他的英语太好了,总是班上前五名,闲得没什么事可做,马云就做学生会主席,广交朋友。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HOPE,希望的中文译音)。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600元,房租是1500元。
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喏,看见那个大陶狗吗?当年我就卖过它。”记者采访马云时,他兴奋的指着一个卖小玩意儿的人说道。
两年马云就干成了这件傻事,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而且他是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第2篇:马云电商演讲
马云演讲观后感
我反反复复的看了马云的演讲,感受很深。就是这么一个真实坦诚的人,以及对他人的信任和对自己的责任,让他眼光看的比别人远。他用流利的英文和诙谐的语气与查理·罗斯对话,为我们演绎了一场关于他自己关于他的团队关于他的阿里巴巴的听觉盛宴。
马云一共经历了三次高考。1988年24岁的马云大学毕业后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1994年30岁而立之年的马云开始创业,创立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1995年,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1995年4月,31岁的马云创建了“海博网络”,“海博网络”从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产品就是 “中国黄页”。1996年,32岁的马云艰难的推广自己的中国黄页,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称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
我们正霸现在就处在二次创业的阶段,所以我的感想就是,一定要奉献,以厂为家,大家共同度过难关。我们都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3篇:马云十年,电商十年
马云十年,电商十年
2013年5月10日或许是可以载入电商史册的日子。那一天,淘宝十周年纪念日,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面对4万人,马云宣布辞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职位。这个时间的选择别有一番含义:淘宝在2003年诞生,至2013年,历时整整10年。这十年,淘宝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几乎就是“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的代名词,而马云正是中国电子商务概念的布道者。淘宝快速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10年,回顾这10年,几乎每个关键节点我们都可以见到马云式的创新与智慧。
2003年淘宝网创立,正式上线运营,推出C2C的交易平台模式。当时淘宝网面临无比强大的竞争对手“易趣网”,其在淘宝诞生之前已垄断了C2C的90%以上的市场份额。淘宝采用了非常中国化的“免费”策略。当时中国的互联网才发展几年,还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