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班语言盆和瓶说课稿
大班语言盆和瓶说课稿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大班语言盆和瓶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
大班语言盆和瓶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绕口令,尝试正确、清楚、快速地读准绕口令中的字、词、句。
2、进一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视频
2、与绕口令内容相符的`小图片6张
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激发兴趣。
1、教师快速念读绕口令,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想看吗?
教师快速地表演绕口令《盆和瓶》,幼儿认真倾听,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反应,决定是否再念一遍。
2、说说听后感受,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教师: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其感觉,如:很有趣、听不清楚、很快等。
3、小结:老师刚才表演的是绕口令,快就是绕口令的特点之一。
绕口令是我国传统的语言艺术,里面一些词语的发音念起来都很相似,而且念的速度要求很快,
多说绕口令可以让我们的口齿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敏捷。
二、视听结合,学习朗诵。
1、教师:刚才那段绕口令中到底说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来听一听!
教师放慢速度,再次朗诵
2、提问:这段绕口令中说了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绕口令中的字、词、句,并根据幼儿说到的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片,
并用绕口令中的语句进行反馈,同时,引导幼儿集体学说。
如:若幼儿说听到了“盆和瓶”,则出示“盆”和“瓶”的图片,引导幼儿注意其字音,一起念读等。)
3、看看说说,学习朗诵。
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绕口令的名字就叫《盆和瓶》,现在老师来完整地念一遍,
小朋友们会念的,可跟着一起来念一念。
教师边念边根据绕口令的前后顺序,排好图片,然后引导幼儿看着图片,慢速念读绕口令,注意读准每个字音。可以以集体、分男女等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念读,掌握绕口令的内容。
三、分析特点,学习快速朗诵。
1、根据已有经验,分析绕口令的特点。
(1)教师:小朋友们真棒,已经掌握了绕口令的内容了,那么你觉得怎样念,才能让绕口令更有趣呢?
(幼儿知道可以念快一些,让绕口令更有意思。)
(2)自由尝试,教师巡视倾听。
教师:请你自己来试一试,用稍快的速度来念一念这段绕口令。
幼儿自由尝试,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幼儿快速念读的情况。
(3)个别表演。
教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快速地念一念这段绕口令。
提问:那你觉得快速念读绕口令容易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亲自尝试后,发现念起来不容易,因为它其中很多字音念起来都是差不多的。)
(4)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的字、词排列在一起的,念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
2、再次练习,找出其中不易念清的字、词、句。
提问:那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念起来是有困难的?
(提醒幼儿注意每个字念得要短,不要拖,且集体念时,声音可以轻一些。)
3、以较快地速度,再次尝试。
(1)完整示范,以较快的速度来念读。
教师:现在葛老师来将这段绕口令,完整、快速地念一念,请小朋友们认真听。
(2)集体练习。
教师:让我们跟着节奏,一起快速、完整地念一念,注意每个字音都要念准了!
四、结束
1.播放相声视频,引导幼儿了解说绕口令有很大的用处,且是不容易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相声,看看相声演员的精彩表演。
2.小结:我们刚刚看的是一段相声表演,有趣吗?相声演员他们每天都要练习各种绕口令,
练习这些绕口令,让他们的口齿更加清晰,
我们小朋友回家后,小朋友们要继续练习,还可以去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盆和瓶
桌上放个盆,
盆里有个瓶,
砰砰啪啪,
啪啪砰砰,
不知是瓶碰盆,
还是盆碰瓶。
第2篇:盆和瓶说课稿
绕口令《盆和瓶》说课教案
一、分析学情与教材
本次教学对象是幼儿园大班儿童,年龄均在5—6岁左右。教育心理研究表明:5—6岁儿童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训练普通话,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一项长期而重要任务。语言作为儿童交往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指导训练其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又乃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难点。因此,本次教学活动我选择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大班语言活动课程的绕口令《盆和瓶》。
这首叙事性的绕口令儿歌《盆和瓶》以生动形象的情节故事为主线,写出了盆和瓶相撞时的趣事。
二、确定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的目标定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练习“盆”“瓶”和“碰”的正确发音。
2、熟悉绕口令内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3、通过盆和瓶的不同发音,引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绕口令,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教学难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字词发音准确。
三、设计原则与教法
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考虑设计主要以图画演示、朗读示范与表演、游戏活动展示等形式,通过听说结合、动静交替、循序渐进、层层提升的原则,达到预设的目标。
图画演示——教师将教材上不动的整体图画进行分解,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需要相结合,以内容表达时前后需要,逐一展示,引导帮助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朗读示范与表演——在孩子们经“图画演示”之后对绕口令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欣赏听读绕口令后,教师引领幼儿采用做游戏(黑白颠倒)、为绕口令编动作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进一步学习掌握绕口令内容。
游戏活动展示——通过跳皮筋读绕口令的的形式,帮助幼儿快速准确的掌握绕口令的内容,更加熟练地读准重难点字的发音,同时,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绕口令的韵味。
拍打节奏
----幼儿在熟练掌握内容后,为了使全体幼儿感受绕口令的语言风格,也为了使幼儿都学有所获。教师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字一拍,由慢到快)让孩子在玩中轻松的学。
四、实施方法与过程
遵循已设计到的原则与教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程序展开。
一、激趣引入(1分钟)
老师以神秘的口吻说道: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袋子,你们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从而营造悬念,集中孩子们注意,尽快进入教学主题,其目的,为教学作好铺垫。
二、学习读音(2—3分钟)
师独白:“一、二、三,我来了”(出示盆和瓶的实物)(并请孩子们重复说出“盆和瓶”)。
师说:刚才老师来给你们上课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听吗?请小朋友认真听,然后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
教师小声说出:盆碰瓶 和 瓶碰盆,让学生大声说出
师说: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示 “盆”“瓶”“碰”“瓶碰盆”“盆碰瓶”片段学习重难点字的发音,初步完成目标1。
三、出示图片,感知绕口令内容(4-5分钟)
师1:出示图片1(桌子上有个瓶子)谁能告诉老师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黑板上贴图片1】
师2:出示图片2(盆子里面有个瓶子)同上【黑板上贴图片2】 师3:让学生闭眼睛听,师将瓶子和盆子相互撞击,发出声。让学生描述(“乒乓”一声响)【黑板上贴图片3】
师4:师示范动作,学生猜语义。(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动作一:不知道
动作二:瓶碰盆
动作三:还是
动作四:盆碰瓶)【黑板上贴图片4、5】
四、学习绕口令(2分钟)
1、播放绕口令《盆和瓶》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第二遍小声跟读)
2、学习绕口令,纠正读音 游戏:黑白颠倒
玩法: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群体,当老师大声读句子时,学生就得小声去读,当老师小声读时,学生就的大声去读。(玩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五、以游戏的方式,练习熟读绕口令
1、给绕口令编动作
2、以跳皮筋的方式读绕口令。
3、让学生打节奏读绕口令。节奏要注意由慢到快,一字一拍。也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
六、结束部分
要求:请孩子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朗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欣赏。
第3篇:幼儿园大班《盆和瓶》教案
幼儿园大班《盆和瓶》教案
活动目标:
联系“盆”、“瓶”、“碰”的普通话发音,引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盆和玻璃瓶两个,装水的瓷碗七只。
指导要点:
1、教幼儿练习时,先从单音节“盆”(pen)、“瓶”(ping)、“碰”(peng)入手,再由练习句子扩展到整首儿歌,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地进行。
2、让幼儿用筷子轻轻敲击几中盆和玻璃瓶,聆听各种器皿发出的不同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敲出的声音不同。
3、教师念绕口令,让幼儿辨析哪些字的读音很象“盆”、“瓶”、“碰”,练习幼儿的.听力。
4、由句子到整首儿歌练习绕口令,评比哪个小组哪个幼儿念的好。
教学反思:
在第一次上绕口令的时候,我认为这首绕口令很简单。学习练习盆、瓶、碰的普通发音,并学
第4篇: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14篇)由网友 “风里来雨里去”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联系“盆”、“瓶”、“碰”的普通话发音,引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活动准备:
盆和玻璃瓶两个,装水的瓷碗七只。
指导要点:
1、教幼儿练习时,先从单音节“盆”(pen)、“瓶”(ping)、“碰”(peng)入手,再由练习句子扩展到整首儿歌,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地进行。
2、让幼儿用筷子轻轻敲击几中盆和玻璃瓶,聆听各种器皿发出的不同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敲出的声音不同。
3、教师念绕口令,让幼儿辨析哪些字的读音很象“盆”、“瓶”、“碰”,练习幼儿的听力。
4、由句子到整首儿歌
第5篇: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联系“盆”、“瓶”、“碰”的普通话发音,引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活动准备:
盆和玻璃瓶两个,装水的瓷碗七只。
指导要点:
1、教幼儿练习时,先从单音节“盆”(pen)、“瓶”(ping)、“碰”(peng)入手,再由练习句子扩展到整首儿歌,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地进行。
2、让幼儿用筷子轻轻敲击几中盆和玻璃瓶,聆听各种器皿发出的不同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敲出的声音不同。
3、教师念绕口令,让幼儿辨析哪些字的读音很象“盆”、“瓶”、“碰”,练习幼儿的听力。
4、由句子到整
第6篇:盆和瓶 教学反思
《盆和瓶》教学反思
绕口令在幼儿教学中,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绕口令:《盆和瓶》,中间容易混淆的音很多。例如:ping,pen,peng,ping,pang,很难读清楚。为了是学生学得轻松,这节课我是这样进行的:
1、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以神秘的口吻,让学生猜想我袋子里装的物品?在学生猜不到的情况下,拿出瓶和盆的实物,让学生重复读准“pen”“ping”,然后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ping peng pen”和“pen peng ping ”
2、以展示图片、听声音才故事、看动作猜意思的形式让学生猜想、描述绕口令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又不是教学的严谨性,还为培养幼儿完整表达一句话提供了平台,有在无形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3、为了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绕口令,我把绕口令以图画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