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4 08:04: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化语言叙述为人、事物场景,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直观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柳笛和榆钱,对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语言和场景对接即让场景还原为语言文字。这个过程其实是活化场景、内化语言、研习法则、享受文化、提升情感的演练场,在这样的演练中形成特有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会认“榆、沐、浴、拧、略、呈、奉、混、蔽”9个字,理解“沐浴、呈现、奉献、浸润、披散、齐整、浑厚、晶莹、混合”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感情,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阅读实践中把习得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转化为符合学生个体心理认同特征的语文心智。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导语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展现柳笛、榆钱实物)

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展示课件第二屏)

导语2: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地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明确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思考: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一)小组合作读

出示组内学习方法:(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相机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步骤二)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一做这些动作!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三)

① 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展示课件第五屏)

① 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 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 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展示课件第六屏)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一)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有哪些树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二)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第2篇:《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柳笛和榆钱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春天里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柳树和榆树。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披散着头发的柳树”和“探出身子的榆树”在春风中快乐生长的、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柳笛的制作方法、声音以及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柳笛的制作方法跃然纸上。柳笛的歌声在每一个读者的耳边轻轻响起。春天那欢乐的音符和着摇摆的春风,伴着孩子们的欢笑,飘溢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出了榆钱可爱的样子、甜美的味道和采摘它们的乐趣。一连串细致具体的的描写,让读者的心不禁飞到了科尔沁草原上。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学习从题目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3) 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书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第3篇:《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无比热爱和眷恋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由4个自然段组成,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北方农村给作者带来了童年欢乐的美丽的榆树和柳树。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文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榆树和柳树的秀美和情致。作者把柳枝飘逸说成“长发披散开来”,柳树自由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说成“沐浴在春风里”;而榆树呢,则好像是顽皮、懂事的孩子,在和“我们”游戏,你看它正“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呢。从这些简洁、生动形象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无比真挚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至3自然段),写做柳笛、吹柳笛的童年趣事。

第2自然段,写做柳笛、吹柳笛。做柳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共15篇)由网友 “查无此猫”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化语言叙述为人、事物场景,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直观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柳笛和榆钱,对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语言和场景对接即让场景还原为语言文字。这个过程其实是活化场景、内化语言、研习法则、享受文化、提升情感的演练场,在这样的演练中形成特有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柳笛和榆钱》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柳笛和榆钱》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柳笛和榆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