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坊溪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3 08:05: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松坊溪的冬天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会“绒、雏、枫、橙、携、絮、雕、垛、淙、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各部分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雪中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鄂教版

教学过程 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在我国南方的高山地带,有一个小山村,名叫松坊村。村的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垄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去。这便是松坊溪。想了解它吗?

2.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郭风一起去冬天的松坊溪看看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的情况。(1)听写字词。

绒毛 雏菊 枫树 橙色 携带 柳絮 雕刻 草垛 淙淙 洞隙(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①“淙”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②“绒”字中间是竖撇不是竖;“絮”字上面是“如”不是“奴”,“隙”字右半部分上面不是“小”第一笔是竖。(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携”“绒”。(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全文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前标了序号。

3.默读三部分内容,给每个内容加个标题。(板书:秋末冬初、大雪降落、雪停了)

4.过渡:三部分内容紧扣题目,而且按照时间顺序,由初冬递入隆冬,构成了松坊溪冬天的连续风景画呢!(板书:顺序)我们今后写作文,在有必要时可以模仿本文加个序号。快点,让我们进入第一幅图画——秋末冬初图 顺学指导直奔重点

1.自由读1—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拿出笔,用“○”标出景物,用“——”标出特点。(板书:景物、特点)2.指名回答后,小结:作者抓住了松坊溪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的色彩来写。(板书:草、木、花、果)3.白板出示:

(1)填空:填写形容颜色的词:

(青翠)的松树林

(碧绿)的竹林

(蓝色)的天(金色)的日光

(白色)的绒毛

(蓝色)的雏菊(火红)的枫叶

(褐色)的果实

(橙色)的野柿子(2)问:当这么多的色彩一齐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用哪个词来形容? 预设回答:

色彩斑斓、色彩明艳、绚丽多彩、五颜六色„„ 板书:色彩斑斓

4.齐读填空后,师问:看到这么多色彩绚丽的景物时,你的心情如何? 5.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自学:作者在看这些景物时心情怎样?(激动、喜悦、喜爱)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要求学生划句子,做批注)(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 ①冬天快到了。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拟人,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感情,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②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里,(比喻,表现出枫叶的绚丽、明艳)

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忽地全部飘落了。

(诗一样的句子,传达着作者丰富的感情。)③在高大的枫树上,在枫树的赤裸的高枝间„„ △第5自然段去掉4个“看哪”。

△与第5自然段对比读,两个“看哪,看哪”,作者近乎激动的喜悦之情洋溢文字之中了。

小结:作者喜悦的心情和对松坊溪深深的喜爱之情从明艳的色彩中,从诗意的语句中,从那些比喻、拟人等修辞的方式中漫溢而来,让我们不禁沉醉在松坊溪的迷人景致中。老师好想读一读呀!同学们想听吗? 6.指导朗读。

(1)师配乐范读。(配乐《童年》)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提示:进入情境,进入画面)(3)指名配乐朗读。(4)全班齐读。

7.体会作者对比的写法。

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却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松坊溪的平时呢?

(作者描写平时的景色,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色互相映衬,互相比较,使冬天的景色更丰富、更充实、更富有变化。可以想象,松坊溪的冬天一定更好!)

课堂小结

秋末冬初时节,松坊溪溪边和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是那样令人陶醉!“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隆冬时节,这里下起了雪,雪中的松坊溪和雪后的松坊溪又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后习题

1、比一比,再组词。

例:淙()

絮()

综()

紧()

2、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

①这句话中,作者将溪石上覆盖白雪的景象比作()、()和()。

②读了这段话我的感受是。

板书

感情(一)秋末冬初

草、木、花、果

色彩斑斓

14、松坊溪

飞雪

白、轻、柔

喜爱的冬天

(二)大雪降落

溪石

形状各异

赞美 石桥

(三)雪停了

白玉

多、美、活

第2篇:《松坊溪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北大附小 李东红

一、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松坊溪平时和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要求:

1.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领会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

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18-22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领会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投影片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秋游香山看见山间流淌的小溪就喜欢的欢呼雀跃。有一条松坊溪,它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冬天的景色尤其美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

2.讲读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1-6)提问:松坊溪平时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动笔画一画。

明确:(这一段描述了松坊溪平时美丽的景象。是分两层意思写的:第一层(1-2)介绍了松坊溪的地理环境。第二层(3-6)介绍了松坊溪平时美丽的景象。第一句“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是本层的总起句。接着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地描绘:(1)溪中有好多大溪石,溪石多么好看。通过比喻,写出溪底鹅卵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2)用排比句写出溪底鹅卵石色彩缤纷,使人赏心悦目。(3)用一连串“照着……影子”,既写出了溪水之清,又描绘出了四周景色之美。(4)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悦耳、动听的水声。最后一句“我常常觉得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是本层的小结,与本层的第一句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投影出示)71页阅读思考3(1)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段。

3、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第一层(7-11)思考“从哪些景色的变化,看出冬天一天比一天

走近来?”并动笔画出来。

明确:(本层两次写到“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形象得点出来了渐渐进入冬

 季,松坊溪的景色是那样诱人:松树还是青翠的,竹林还是碧绿的,天是

 蓝的,阳光是金色的。这是从色彩方面概括的写。接着做具体的描绘了松

 坊溪初冬特有的美丽风光: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

 飞飞扬扬的飘着;雏菊还在开着蓝色的花;火焰般的枫叶忽地全都飘落了。

 在赤裸的高枝间挂上了带刺的褐色果实;野柿树上挂着许多小红灯般的果

 实。这些景象预示着寒冬即将到来。)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层。

(2)小声读第二层(12-17)。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思考:这些景物与

平时有什么不同?

 明确:(下雪了,松坊溪笼罩在茫茫飞雪之中,天上飞舞着雪花,它们像柳絮,像

芦花,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这三个比喻句,把雪花的颜色、形状形象

 的表现出来了。溪中溪石变成白色的了,它们像白色的小牛,像白色的狮,

 像白色的熊,还是那样栩栩如生。溪上,石桥像白玉雕出来的,真是一幅银

 装素裹的动人图画。课文具体生动的描绘了同一环境、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

 里的不同景色,与第一段相照应。)

 投影出示71页阅读思考3(2)。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层。

(3)默读第三层(18-22)。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我”怎样的思想

 感情?

明确:(课文先写松坊溪雪后的景致。从“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

 木棚上、山上”,由远及近地写松坊村的白雪世界。然后再写雪后的松坊

 溪,着重写了:(1)雪后溪水映照着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发亮的

 白雪世界,呈现出一派洁白素雅地景色。这与第一段中溪水所照的绚丽多

 彩的影子成了鲜明的对比,另有一番情味。(2)溪水中的鱼,它是那么多, 

 “有一群,又有一群”;它是那么美,“彩色的”,它是那么活波,“一下子 

都散开了,忽地,又都游出来了,又都集合起来,它们穿过倒映在水中

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作者写松坊溪寒冬的雪景后,笔锋一转,

着力描绘起一群群游动的鱼儿来。这种静中有动的写法,暗示着即使是 

寒冬,这里仍蕴藏着无限生机的意味。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现了松坊

溪雪后特有景象,读起来使人感到妙趣横生。)

(投影出示)71页阅读思考(3)结合课文体会感情。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层,并练习背诵。

 4、小结:课文描写了松坊溪平时的景象和冬天的景象,侧重在后者,是为了和冬天的

 景象互相映衬、比较,使冬天的景象显得更丰富、充实,更富有变化。

 5、各种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并背诵18-22自然段

第3篇:《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7、松坊溪的冬天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学会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和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日常写作中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钢琴曲、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小黑板上的小诗:(或者教师配乐读)

我沿着溪边的小径,要走回到村里去。我看见稻草垛上,凝结着白霜„„ 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了。可真是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雪中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知道各部分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

2、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尝试探索课内特别是在独立阅读中如何丰富学生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松坊溪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松坊溪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